沒有先進的儀器、專門的場所,一位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帶著學生,利用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開展各類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近4年來,這所在校生剛過百人、留守兒童占比超八成的鄉(xiāng)村小學,已收獲30多個省級以上科技創(chuàng)新獎項。
這位教師名叫王林華,這所小學正是他任教的江西省吉安縣敖城鎮(zhèn)三錫坊前田希望小學(以下簡稱“前田小學”)。直到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公布,《鄉(xiāng)土化、項目化、常態(tài)化:一所山村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經(jīng)驗》獲得一等獎,他們的故事才逐漸被外界了解。
綜合實踐課上的“成長味道”
綠樹紅花、灰地白墻,乍一看去,坐落在井岡山腳下的前田小學與其他村小并無不同。
跟隨王林華的腳步走過“探索路”“求知路”,在一片由各年級學生分區(qū)種植的菜園外,青石板上刻著的“南泥灣”三個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為什么叫‘南泥灣?”記者提問。
“也有不少學生這樣問過我,我就叫他們回教室,用電腦查查南泥灣的故事?!蓖趿秩A說。
1941年,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延安南泥灣開展著名的大生產(chǎn)運動。給學生的小菜園取這個名字,既化用了南泥灣自力更生的故事,更是希望孩子們不忘南泥灣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這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王林華不無得意地說。
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像“南泥灣”這樣化教育于無形的嘗試,幾乎天天都在前田小學發(fā)生。
教學樓前的葡萄藤長廊,如今已是校園一景。王林華回憶,種葡萄的想法還是幾年前帶學生考察校外葡萄園時,一個孩子隨口提出來的。
“種葡萄好啊,橫江葡萄是我們縣的一張名片呢!”王林華帶著學生們種下了葡萄,而后是嫁接,插枝,澆水,卷須,打頂,除蟲,并一一做了觀察記錄。
果子成長期間,五年級學生胡麗芳發(fā)現(xiàn),大家細心呵護的葡萄不是被小鳥啄食,就是無故掉落,這可怎么辦?
“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痹谕趿秩A的引導下,胡麗芳想到了利用葡萄袋。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孩子們把勞動成果分給同學和老師品嘗,大家發(fā)現(xiàn)受葡萄袋保護的果子長得又大又甜。
種植業(yè)離不開氣象信息,學校氣象觀察小組的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小組成員們每天記錄當日的溫度、降水、風速、風向、濕度等數(shù)據(jù),為同學們種植蔬菜、果樹提供參考。
開啟科學之門的嘗試不僅僅在室外,對于年紀小一些的學生來說,教室里的一袋豆子就可以成為鑰匙。
三年級的窗臺上擺放著一塊用水打濕的窗簾布。走近一看,針尖大小的豆芽兒幼苗已經(jīng)探出了頭。
在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分工合作,把豆子種在沙子里、毛巾里、礦泉水瓶里,并發(fā)現(xiàn)同樣細心照料,種在窗簾布下的豆芽兒長得最健壯肥美。
豆芽兒種好后,孩子們還要自謀銷路。
“親手種的豆芽兒,只要4元一斤!”“個頭勻稱,味道甜美!”……利用課余時間,他們將豆芽兒銷售給學校食堂、當?shù)仫埖旰透浇迕?。種豆芽兒、賣豆芽兒的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還鍛煉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我們全班決定,把最后一次種的豆芽兒炒一盤,給自己嘗嘗?!痹诙寡績悍N植觀察日記里,學生王佳這樣寫道,“雖然每個人只嘗到一點點,但這是我們親手種出來的豆芽兒,味道真的不一樣,是幸福的、快樂的、成長的味道!”
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
別看今天的前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得豐富多彩,時間倒推七八年,整個敖城鎮(zhèn)所有的小學都還沒有真正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的只是傳統(tǒng)的德育主題活動或興趣小組活動。
事實上,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就提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但是,由于校長、教師普遍認為鄉(xiāng)村學校缺乏相應資源、專業(yè)指導和可借鑒的實施方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一度處于停滯狀態(tài)。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林華開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偶然中也有必然。
從小癡迷于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王林華,當了教師之后也閑不下來。自動開關、電動收割機、自動黑板擦……一樣樣“解放生產(chǎn)力”的勞動工具,總是讓他情有獨鐘。
但王林華漸漸發(fā)現(xiàn),和自己那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們在動手、實踐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有兩件小事一直讓他耿耿于懷。
一次課堂上,王林華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數(shù)數(shù)校園里有多少棵樟樹?!?8棵?!薄?9棵?!薄?6棵!”……孩子們轉悠了半天,答案五花八門。
“實際是35棵?!蓖趿秩A想不明白,平日加減乘除都不在話下的孩子們,遇到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表現(xiàn)怎么會如此不佳。
還有一次,王林華考察朋友開辦的工廠。流水線上,一個學生模樣的女工特別顯眼——別人都做出了好幾件產(chǎn)品,她好不容易才做出一件,還是不合格的。
“我實在看不下去,上前打斷了她,叫她停下來觀察觀察身旁的人是怎么做的?!弊屚趿秩A沒有想到的是,女生的母親就在現(xiàn)場,她說女兒是大學放假來工廠體驗生活,并不指望賺錢,做不做得出產(chǎn)品都沒關系。
“都接受大學教育了,動手能力和思維方式卻沒有跟上。追根溯源,問題還是出現(xiàn)在基礎教育階段,因為這些能力都應該從小培養(yǎng)?!敝蟮暮荛L一段時間,王林華都在思考,要辦什么樣的學校,做什么樣的教師,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
當時的王林華已經(jīng)是安塘中心小學的副校長。為解決內心的困惑,他不停地看書、學習,抓住一切機會參加各類教師培訓,成了縣里有名的培訓“專業(yè)戶”。
2011年,旁聽英特爾未來教育“基于項目的學習”培訓活動時,王林華大受啟發(fā)。這項培訓提倡生活化教育、綜合實踐教學等,理念新穎、方法靈活、觀念前衛(wèi),與王林華理想的教育模式“不謀而合”。
培訓結束后,王林華立馬投入實干,指導學生以“我喜歡的老師”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調查。
學生們將觀察到的課堂現(xiàn)象、存在的問題和討論后的想法一一列出,形成研究報告,分析老師如何做才能受學生歡迎。他們還將這份“粗糙”的報告遞交給校長,校長專門在教師例會上讀了報告,在全校教師中引發(fā)強烈反響。接著,學校也從課程設置、校園管理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報告讓王林華很吃驚。此前,他從未想過自己在學生眼中會是什么形象,更沒有換位思考過,不清楚孩子們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課堂。在這份報告里,他看到了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
“方向沒有錯,堅持下去還是能看到改變的?!眹L到甜頭的王林華不僅成了敖城鎮(zhèn)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吃螃蟹者”,更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堅持下去的理由。
“無資源”還是“無視資源”?
在鄉(xiāng)村學校,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行下去,最關鍵也最現(xiàn)實的問題是資源。
每當王林華想動員更多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總會被各種各樣的理由擋回去。身邊人大多認為,這是一門全新且“高大上”的課程,與鄉(xiāng)村小學并不沾邊。
倔強的王林華并未氣餒。
在網(wǎng)絡上,他結識了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職教師黃利鋒。兩人志趣相投,跨地域開展了“校園植物大搜索”“我的生日我做主”等多個實踐項目。黃利鋒還推薦王林華參加海峽兩岸校際主題探索網(wǎng)絡合作學習活動?!盎顒咏Y束后,我們選送的作品不僅得獎了,就地選取的材料還成了大亮點?!蓖趿秩A說。
和一眾大城市學校同臺競爭,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為什么會得獎?起初,王林華搞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這些材料最真實、最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最深刻?!秉S立鋒的一番話讓他意識到,鄉(xiāng)村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并不是“無資源”,而是人們“無視資源”。如果能轉變觀念,抓住鄉(xiāng)土特點,鄉(xiāng)村小學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勢,開辟出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幾經(jīng)輾轉后,王林華于2014年調動到前田小學?!斑@里是我的母校,學校依山而建,有20畝地,物種豐富,生態(tài)良好?!痹谕趿秩A眼中,這所地處偏遠的鄉(xiāng)村小學儼然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資源寶庫”。
一到前田小學,他就帶領師生栽種了10多種果樹,加上原本就有的各種野生喬木,校園被裝扮得滿目蒼翠,如同一個小型植物園。學校還先后與橫江葡萄基地、井岡蜜柚生產(chǎn)基地等12個生產(chǎn)基地、校外教育場館簽訂了長期合作協(xié)議,將校園周邊能夠利用的資源都囊括了進來。
“王老師想干嗎?”一開始被要求帶領學生到校園里觀察花草樹木,前田小學的教師們都疑惑不解。一段時間之后,看到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有了表達欲,原來調皮搗蛋的孩子變得專心,教師們感受到了“不一樣”,放下疑惑靜靜地參與進來。
沒有先進的儀器,一草一木皆是教具;沒有專門的場地,整個校園都變成了課堂空間?!澳壳埃5?位老師都帶起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鼻疤镄W青年教師鄒祎說,王林華時常會興沖沖跑到大辦公室來和同事們分享新的創(chuàng)意,大家一起討論、完善,一個個新課程由此誕生。
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報
課越開越多,王林華在感到欣慰的同時,也陷入了困惑:“像打開了一張很大的網(wǎng),但并未真正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體系化和操作系統(tǒng)化?!?/p>
探索遇到瓶頸時,王林華在2016年全省優(yōu)秀案例比賽上,偶遇了江西師范大學孫錦明教授。
“絕非為了展示而展示?!蓖ㄟ^簡短的交流,前田小學的探索給了孫錦明深刻印象。他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地位雖上升到了國家課程層面,然而遺憾的是,過去十幾年間并未真正呈現(xiàn)與課程地位相稱的課程實施熱情?!?/p>
在此后的交流中,孫錦明提醒王林華多做系統(tǒng)性思考,試著去建設校本課程。在孫錦明和他的兩位同事的指導下,王林華團隊開辟并總結出了植物觀察類、動物觀察類、氣候觀察類、植物栽種類、調查探究類、參觀考察類、設計制作類、生活體驗類和其它類共計9類77種綜合實踐活動。
區(qū)別于一般的學科課程,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一個個項目的形式組織實施。項目實施通常分為“學—思—行—省”四個環(huán)節(jié)。
以植物觀察類項目為例。在“學”的階段,學生到達觀察現(xiàn)場后,首先會“看一看”眼前的花草樹木,對不認識的植物進行提問,教師有時會說給學生們“聽一聽”,更多的時候會引導學生上網(wǎng)“查一查”?!八肌钡沫h(huán)節(jié),師生都會提出一些問題來。例如“這種草叫什么名字?”“這種花有毒嗎?”“這種葉子能吃嗎?”等。教師會引導學生“想一想”。在學生觀察、教師提問之后,學生“行”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說一說”“畫一畫”“標一標”“記一記”“做一做”“嘗一嘗”“比一比”等。在“行”之后,教師會組織學生“評一評”活動記錄、成果與作品,“談一談”自己得失成敗的原因,完成“省”的環(huán)節(jié)。
“這種項目化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將已經(jīng)習得的碎片化知識、小的能力模塊耦合鏈接起來,定位于特定的情境背景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師生與社會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素養(yǎng);有利于增加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素養(yǎng)。”在項目成果介紹中,王林華團隊這樣寫道。
如今,隨著國家對創(chuàng)新的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越來越受到關注。王林華從當初“吃螃蟹”的“另類”變成了先驅者,收到的講課、指導、合作邀請日漸增多。
但對于王林華來說,這些年最大的收獲還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得到成長。
在前田小學三年級教室里,班班通液晶電視上安裝著一個小巧的器件。這是學生黨文宇發(fā)明的液晶電視視角調節(jié)裝置,能讓全班每個同學不受座位方向和反光的影響,清晰地看到電視屏幕上的內容。
“教育就是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報。”歷數(shù)學生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王林華臉上帶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