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課業(yè)負擔沉重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學校和課余時間接受了大量重復且低效的應試訓練。中學生身心健康受到摧殘,學習壓力巨大。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了指向中學生未來的生活,我們應該把閑暇時間還給孩子,用閑暇教育來指導他們追求豐富而有意義的課余生活。
關鍵詞:中學生“減負”;課余生活;閑暇教育
一、 中學生“減負”指向何處?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學生的“減負”話題又一次引發(fā)了各界的討論。我們不禁要問,中學生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盡管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然而因為短時期內沒有任何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比考試更為公平公正,所以相當長時期內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取代考試。我們當然不能否認應試教育的合理性,應試能力無疑屬于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當前中學生課業(yè)負擔沉重的原因主要在于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活動為了提高考試分數(shù)而進行重復而且低效的應試訓練。通過延長課外學習時間的方式從短期內肯定可以提高應試分數(shù),但是從長期看絕對無益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中小學生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每天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于應付各科繁重的作業(yè),沒有時間去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理論上中學生一年總計的節(jié)假日將近180天,但實際情況如何呢?筆者以自己任教的六個班級做了問卷調查,包括三個高中班級三個初中班級,其中大約82.7%的初中生課余生活參加了提高學校學習成績的課外輔導班,高中生的比例更高,約87.9%,這也導致了中學生普遍對自己的課余生活不滿意。大量重復無效的習題訓練是在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中學生迫切需要“減負”,需要重新自由支配自己的閑暇時間。
二、 什么是閑暇教育
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給人類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物質條件,快節(jié)奏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使人們認識到休閑娛樂的重要性,高質量的休閑娛樂不僅能夠給人以放松和休息,而且還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為接下來的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早就提及“唯獨在閑暇時才有幸??裳裕‘?shù)乩瞄e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閑暇指向了人的自由本身。有了閑暇時間,人類才能停下腳步回顧自己過往的經歷,思考未來的方向。中學生當然更需要閑暇,需要在學校課堂之外更自由的時間,中學生的課余時間不僅僅可以用于休閑娛樂,還能夠在這個時段里從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愛好,培養(yǎng)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這個意義上,閑暇不只是一個時間范疇,更是一個活動的范疇。通過活動去體驗和感知學習,顯然比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活動方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在擁有一定時長限制的閑暇時間里如何尋求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就需要閑暇教育。龐桂美老師認為閑暇教育“是指教會人們利用閑暇時間充實本人生活、發(fā)展個人興趣的本領以及如何‘有價值地‘明智地利用閑暇時間來發(fā)展個性的教育?!庇捎谥袑W生特殊的年齡階段,身體和心智都迅速變化,他們在閑暇時間里從事的活動對他們將來人生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當人們通過專業(yè)工作人員的專門指導(而不是沒有這種專門的指導)能夠獨立地支配自己的生活,用意義豐富、給人以美感的閑暇經歷充實了自己的生活而使生活更加富足、更添色彩的時候,我們就達到了閑暇教育的目的。
三、 如何開展閑暇教育?
由于閑暇教育的目的是指向生活,因此作為教師除了在課堂完成本職的工作,傳授學科知識和應試技能,更應當關切學生的未來,關切學生的實踐和生活,這樣就有可能達成教育的高級目標,那就是育人。閑暇教育有多種方式和途徑,筆者主要以自己所任教的歷史學科為例,來探討學校教師開展閑暇教育的路徑。目前主要從三個活動來指導學生的課余生活,一是指導學生參觀博物館,在課上分享交流參觀的所見所想,二是指導學生在國外游歷時去體驗多元文化,三是指導學生訪談自己家人或長輩,書寫自己家史。
400字的內容簡短介紹了他的先祖和父輩的經歷,涵蓋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很多重要歷史事件,個人命運在國家和歷史的重大變革裹挾下歷盡波折。這樣的例子是如此的鮮活,讓我們對普通人的經歷產生了別樣的理解和同情。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材里宏大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內容總容易讓學生感到遙遠和陌生,口述歷史的嘗試有助于改變學生的體會,增強他們的“歷史參與感”,進而增進他們對歷史主題和歷史意義的理解。
在學校中開展的閑暇教育,正是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閑暇素養(yǎng)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利用各種各樣豐富的、感性的東西去體驗生活,去體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這種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感受,會遷移到具體的學習中來,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苦學為樂學。這種指向生活意義的閑暇教育也有助于我們達成馬克思所提到的人類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目標。當前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社會問題迫切促使我們重現(xiàn)思考閑暇的意義,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指導學生在閑暇的時光里充實自己,應當成為我們培養(yǎng)指向未來的人的一種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龐桂美.閑暇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美]J·曼蒂等著,葉京等譯.[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李毅,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