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堃
小勇是一名剛剛上高一的男生,最近因為個人的感情問題晝不思食、夜不能寐……
初三上學期小勇開始戀愛了,但是,隨著和對方相處時間的增加,他們漸漸覺得對方不夠在乎自己,并經(jīng)常因此而發(fā)生爭執(zhí)。
沒多久,小勇的戀情被父母發(fā)現(xiàn)了。迫于壓力,小勇只好提出分手,并因此經(jīng)常和父母吵得不可開交。
面對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小勇痛不欲生,他想不明白:愛情不都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將喜歡與愛情混淆。社會心理學家魯賓(Z.Rubin)曾對愛情和喜歡這兩種情感狀態(tài)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他發(fā)現(xiàn)愛情并不是喜歡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們在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
你一定會很好奇,愛情和喜歡到底有著怎樣的差異呢?
區(qū)別①:依戀
墜入愛河的雙方在感受到孤獨或是在生活中的某個無意瞬間,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對方,同時強烈地渴望對方能夠陪伴在身邊,并獲得對方全身心的關注。而對喜歡的對象則不會產(chǎn)生類似的感受。
區(qū)別②:親密
戀愛雙方除了對彼此高度的精神、情感依賴之外,還有靠近對方,產(chǎn)生自然的身體接觸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單純的外在行為模仿,更不會迫于對方的某種壓力而壓抑自己內(nèi)心的抗拒與抵觸。
區(qū)別③:利他
真正處于戀愛當中的人會由衷地將使對方快樂和幸福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樂意用長遠、無私的眼光來看待并規(guī)劃兩個人的未來。即便是面對對方的缺點,也會表現(xiàn)出接納的胸懷與無限的包容。
當我們無法像上面所講的那樣清晰地辨識愛情的真?zhèn)螘r,就有可能誤入感情的歧途,深陷可怕的心理怪圈而不能自拔。
怪圈①:壓力
當人們處于高壓狀態(tài)時,身體會極度需要我們的大腦分泌一種可以讓人感受到快樂的激素—多巴胺。而基于相互欣賞、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的關系恰好可以幫助我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用以緩解心理壓力。小勇和女朋友就是在巨大的學業(yè)壓力下,錯誤地將釋放壓力的人際關系感知成了愛情。
怪圈②: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這個著名的愛情心理效應,就如同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當一對戀人面對巨大的外在人為阻礙時,會本能地越過這些阻礙,更加努力地使情感得到強化。而他們會把這種面對困難的頑強抗爭錯誤地理解為真愛的力量,從而更加堅定永遠在一起的信念。在小勇的故事中,我們很容易看到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影子。
戀愛之花固然美艷動人,但若不能適時地自然開放,則可能會夭折于“風吹雨打”;處于青春期的每一個追尋真愛的伙伴也需要時刻保持自我警醒,學會分辨自己感情的類型以及它所處的狀態(tài),別到頭來談了一場假戀愛,讓美麗的戀愛之花開成一場虛幻的海市蜃樓。
(責任編輯/江盼 ?美術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