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亮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質(zhì)量? ?教學方法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就不再符合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的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提供助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涉及內(nèi)容十分廣泛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古代詩歌、現(xiàn)當代美文、科技類文章、外國童話和描寫傳統(tǒng)建筑的文章等不同的內(nèi)容。因此涉及廣泛的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二)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課程包括識字、閱讀、口語交際及寫話等多方面,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溝通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能力。無論是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政治等文科課程,還是學習物理、化學等理科課程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視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1]。
(一)教學觀念落后
現(xiàn)階段,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還是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教學觀念落后。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更加看重考試成績,因此也更為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不能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要求。長期以往,使得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效率較低,阻礙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模糊
小學語文的教學應該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設立不同的教學重難點,是具有階段性,可以逐步提高學生能力的。但是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階段性培養(yǎng),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nèi)容隨意,對于學生缺乏針對性的語文教學,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2]。
(三)教學方式單一
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賴于使用教材和黑板進行授課,缺少多媒體設備等現(xiàn)代設備的使用,導致教學方法單一。小學生好奇心較強,長期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氛圍枯燥,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利于培養(yǎng)語文能力。
(四)缺乏課堂互動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是使用講授法,教師在前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方法教師是可以將全部內(nèi)容講授給學生,理論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實際上嚴重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缺乏課堂互動,師生之間很少有交流,導致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幾乎不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更沒有辦法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成長。
(一)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成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良師益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積極研究教材、教法,立足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促進學生成長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做到共同進步。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師也應該如此要求自身,逐漸成為復合型教師。在新思想、新技術出現(xiàn)時,教師只有不斷充盈自身的知識才能做到以身作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還應做到重點研究教材,充分設計教材、利用教材,能夠?qū)⒔滩闹械闹R點融合成知識體系,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加科學的對學生進行授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善于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受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影響,直觀思維占主導,因此教師利用學生的特點,使用情境教學,更容易提高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將學生較難理解的抽象內(nèi)容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具體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輕松的環(huán)境比緊張的環(huán)境更容易讓他們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從而調(diào)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斷句或是具有懸念和誘導式的內(nèi)容,再加上肢體語言的配合來進行教育教學。在這樣一個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中,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三)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許多新的教學設備走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此教師要能夠做到科學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的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
例如在進行低年級識字課程的教學時,傳統(tǒng)的方式很難讓學生學習、理解和記憶。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展現(xiàn)不同文字的意義、讀音或是書寫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學生在學習“手”、“人”等字時,便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表示其內(nèi)涵的圖片,促進學生學習。在學習“休”、“淚”等會意字學習時,可通過一個人斜靠在樹旁、水中的眼睛等生動有趣的圖片,讓學生在主動的觀察中學習文字。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充學生的知識視野。例如學生在學習《蟋蟀的住宅》時,除了學習教材中的內(nèi)容,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尋找更多關于蟋蟀的知識,了解蟋蟀的特點、習性和才能等不同方面,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擴充知識儲備的同時,學生可以學習到蟋蟀身上積極的精神,得到德育的教育[3]。
(四)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所以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立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這篇古詩的教學時,首先學生要能夠熟練地朗讀古詩,其次要理解詩中重點詞的意義,最后要能夠理解這篇古詩的含義和作者的情感,并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三維目標,有重點的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朗讀、師生交流等不同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通過教學目標的設立,教學方法的使用,讓學生能夠獲得語文知識,并且感受到詩歌的語言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加強自主合作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應該更多的加強自主合作學習,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脑黾舆@種教學方式。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而是讓學生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前,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不要進行沒有必要的合作學習。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此次合作學習的目的,還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每個同學都要有表達、有見解。教師要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探索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能力。教師還要讓學生有意識的認識到小組學習的意義,可以通過小組代表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傾聽、尊重他人不同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此外,還因合作學習時學生之間較為分散,所以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和點撥,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到合作學習的正常進行,保證合作學習起到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各方面的發(fā)展起到基礎性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技術水平。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加強自主合作學習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提高小學語言教育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祁世紅.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02):48-49.
[2]苗青.激發(fā)興趣、語文教學活力的起點——淺析小學語文激趣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134.
[3]方小波.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55.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靖縣西河學區(qū)周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