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成
(惠州市水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01)
裂隙廣泛存在于巖體中[1-2],作為巖石的一種固有屬性,為巖土工程界所關注。其在不同應力狀態(tài)下的擴展演化規(guī)律一直是一個共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3-4]。而水力壓裂技術在頁巖氣、地熱、水利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5-6],對于水力壓裂-應力耦合下的巖體破碎研究,國內(nèi)外學者展開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如M. A. Kayupov 等[7]對含孔洞的立方體試件進行了注水破壞試驗;徐世烺[8]對楔入式緊湊拉伸試件在不同注水壓下的裂紋擴展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但是以上規(guī)律僅僅針對于二維平面裂紋研究,然而在真實的巖體中三維裂隙普遍存在,但是現(xiàn)有研究很少涉及三維裂紋。
本文基于M積分的方法,利用最大拉應力準則對水-力耦合下的三維內(nèi)裂紋試件在雙軸應力作用下的裂紋擴展規(guī)律展開研究,以期能為相應的三維裂紋水-力耦合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對于Ⅰ型、Ⅱ型、Ⅲ型的應力強度因子KⅠ、KⅡ、KⅢ,用J積分可以表示為[15]:
(1)
式中:E為彈性模量;ν為泊松比。
同時,應力應變的線彈性狀態(tài)可以表示為:
(2)
(3)
(4)
(5)
其中,表達式中的上腳標“(1)”和“(2)”表示兩種獨立的線彈性狀態(tài),將式(5)代入式(1)可得:
J=J(1)+J(2)+M(1,2)
(6)
式中:J(1)、J(2)、M(1,2)可以表達成為:
(7)
(8)
(9)
其中:
(10)
(11)
(12)
(13)
所以,利用M積分便可以計算出三維裂紋尖端的3個應力強度因子。
最大拉應力準則假設裂紋沿著拉應力最大的方向進行擴展,即根據(jù)M積分計算所得的Ⅰ型應力強度因子最大方向進行擴展。
計算模型為含傾角為45°的單裂隙試件,長軸長20 mm,短軸長10 mm,試件為標準立方體試件,長×寬×高=50 mm×50 mm×50 mm,材料的彈性模量為E=16 GPa,泊松比μ=0.21,密度ρ=2.3 g/cm3。計算模型見圖1。
圖1 計算模型Fig.1 Computational model
對裂紋內(nèi)部施加10 MPa的內(nèi)水壓力,同時,雙軸應力σ1=10 MPa,σ2=2 MPa,利用斷裂力學專業(yè)分析軟件Franc3d進行數(shù)值模擬,得到裂紋擴展過程,不同計算時間步下的裂紋擴展過程見圖2。
圖2 裂紋擴展過程Fig.2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由圖2可見,水-力耦合下裂紋從預制裂紋尖端萌生,接著呈現(xiàn)翼型裂紋擴展,翼裂紋最初沿著最大主應力方向擴展,即試件的上下表面,等擴展到一定程度,裂紋貫穿試件的前后表面形成貫穿型裂紋,最終翼裂紋沿著與上下垂直方向呈一定角度方向擴展,裂紋貫穿試件頂部形成貫穿,試件發(fā)生破壞,計算停止。
為驗證數(shù)值模擬的合理性,對比文獻[9]中的實驗結果,可見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有著較好的一致性。對比圖見圖3。
圖3 數(shù)值模擬與試驗結果對比Fig.3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對該工況下的裂紋尖端應力強度因子進行分析,以裂紋長軸尖端處定義為起點,沿著裂紋一周的距離定義為單位1,則可以把裂紋尖端不同位置的應力強度因子表示成為距離的函數(shù),見圖4。其中定義無量綱化應力強度因子的表達式為:
(14)
其中:
Q=1+1.464(a/b)1.65
(15)
式中:σ0為模型邊界上的拉伸應力;a為裂紋的長半軸長度;b為裂紋的短半軸長度。
圖4 無量綱化應力強度因子Fig.4 Dimensionles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對于Ⅰ型應力強度因子來說,在裂紋長軸處的Ⅰ型應力強度因子達到最小,而在裂紋短軸處的應力強度因子達到最大;對于Ⅱ型應力強度因子來說,預制裂紋在裂紋長軸處的應力強度因子的絕對值達到最大,正負代表錯動的方向不同,對于短軸處的Ⅱ型應力強度因子為0;對于Ⅲ型應力強度因子來說,預制裂紋長軸處的Ⅲ型應力強度因子為0,而短軸處的Ⅲ型應力強度因子達到最大。由計算結果可見,三維內(nèi)裂紋的裂紋擴展為Ⅰ-Ⅱ-Ⅲ型復合。
1) 利用三維斷裂有限元計算軟件Franc3d對水-力耦合下的裂紋擴展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可見Franc3d軟件在模擬水-力耦合下的裂紋擴展問題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
2) 裂紋擴展沿著預制裂紋尖端進行萌生,沿著最大主應力方向進行擴展,最終裂紋與最大主應力方向呈現(xiàn)一定的夾角。
3) 對裂紋尖端的應力強度因子進行了計算,可以發(fā)現(xiàn)水-力耦合下的內(nèi)裂紋擴展為Ⅰ-Ⅱ-Ⅲ型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