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本文對通過對的刺龍芽分支比率、分支數(shù)量、分支當年高度、分支中徑4個指標進行對比,旨在為廣大林農實際生產有指導作用。研究結果表明,修剪高度在20~60厘米之間最為適宜。保留高度20~40厘米適合稈用型刺龍芽修剪,50~60厘米之間適合芽用型修剪。
關鍵詞:刺龍芽;修剪;生長
刺龍芽為五加科楤木屬,呈小喬木或灌木狀,我國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地區(qū),其中以遼寧刺龍芽為最優(yōu)。我國的刺龍芽發(fā)展研究有刺龍芽育苗、刺龍芽栽培技術、刺龍芽季節(jié)培育技術、刺龍芽優(yōu)良品種選擇等諸多方面。郭昱材等在刺龍芽種子處理和后期管理方面進行了介紹。李桂芹等對落葉松下栽植刺龍芽可促進上層木生長做了重點研究。嚴春光等通過對不同莖稈反季節(jié)水培試驗得出結論:粗度1.4厘米以上、長度50~60厘米、木質化良好、干皮無機械損傷的枝干為最好。本文通過對3年以上的刺龍芽進行不同高度修剪研究,希望可以為廣大林農實際生產提供指導依據(jù)。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區(qū)位于本溪縣堿廠林場,平均海拔550米,年平均氣溫4.5℃,年均降水量約900毫米,年蒸發(fā)量在900~950毫米之間,土壤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土層厚度為25~50厘米。試驗區(qū)為紅松造林地。紅松栽植密度167株/畝,刺龍芽在紅松中隔行栽植,栽植株行距為2米×1米,不與紅松在同一水平線。生長3年后,12月份對刺龍芽進行修剪試驗,保留高度為1米。
2 研究方法
2.1 標準地設置
在試驗區(qū)內同一水平高度設置3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1.5畝(順山25米,橫山40米),四角用紅色木樁作為標記,標準地距離25米。
2.2 數(shù)據(jù)調查
調查標準地內所有刺龍芽的數(shù)量以及修剪前高度和粗度。修剪后第二年秋季,對刺龍芽當年生長高度、中徑粗度、分支數(shù)量及分支比例進行測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修剪高度對刺龍芽分支影響
栽植后第三年,對刺龍芽進行修剪,每種選生長健康的刺龍芽100株,修剪保留高度分別為10、20、30、40、50、60、70、80、90、100厘米和不修剪。具體情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10厘米以下和70厘米以上分枝比例較低,分枝數(shù)量不多;20~60厘米之間的分枝數(shù)比例最高,均達到85%以上;分枝數(shù)量方面,在20~70厘米之間的分枝比例最多,達到3個以上??梢姡藜舾叨冗^低或過高都會影響刺龍芽分枝數(shù)量;在修剪高度在20~60厘米之間,發(fā)生分枝概率最大,分枝數(shù)量也最多。
3.2 不同修剪高度對刺龍芽新枝條生長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當年枝高生長隨著植株保留高度增大而呈現(xiàn)新發(fā)枝條高度降低的趨勢。當保留高度保持40厘米以下時,當年新發(fā)枝條的高度均超過120厘米;當高度在50厘米以上時,新發(fā)枝條當年高中生長均低于100厘米;而中徑粗度與保留高度密切相關,隨著保留高度增加而減小。因此,修剪保留的高度是影響新發(fā)枝條當年枝高生長的決定因素。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刺龍芽不同修剪高度對比試驗的研究表明,高度在20~60厘米之間時,分枝比例最多,均達到85%以上;高度在20~70厘米之間時,分枝比例最多,達到3個以上;保留高度在40厘米以下時,當年新發(fā)枝條的高度均超過120厘米,高度在50厘米以上時,新發(fā)枝條當年高中生長均低于100厘米。綜合判定,修剪高度適宜為20~60厘米,保留高度20~40厘米適宜稈用型刺龍芽修剪,而50~60厘米之間適宜芽用型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