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
冉冉29歲,老公47歲。他們結婚8年。也就是說,冉冉在剛剛20出頭就嫁給了快40歲的老公。事實上,他們的婚姻曾遭到所有人反對,不僅年齡的差距,老公還是個有婦之夫,有個和冉冉小不了幾歲的兒子。用當下的話說,冉冉是個“小三”,懵懂又堅定的小三。
冉冉的舉動令人匪夷所思,老公一點也不優(yōu)秀,沒有固定資產,喜歡賭博,還喜歡喝酒吹牛,滿嘴跑火車。但,冉冉就是愛他愛得發(fā)狂,和老公的原配打過架,也曾經威脅自殺跳樓。
鬧了幾年,老公好歹離了原配娶了冉冉。
但是,婚后的冉冉并不安寧幸福。她陷入了無盡的恐懼中,時刻擔心被老公拋棄。老公只要離開她的視野,她就感覺他一定是去找前妻了,或者,他要拋棄自己了。
冉冉年輕漂亮,但她似乎完全看不到這些,就像個溺水的人抓著一根稻草,她對老公緊張得近乎神經質。
同樣的情景老是出現,冉冉總是哭,以此來爭取老公的反復承諾和安慰。一次爭吵過后,沒過兩天,老公一出門,她就又感到恐慌了。老公本來就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不喜歡被管束,冉冉越要管他,他就越不羈;而他越不羈,冉冉就越想抓住他。兩個人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磕磕絆絆8年,新鮮勁早過了,老公越來越顯得不耐煩。
但冉冉仔細找,也發(fā)現不了什么實錘,說明老公并沒有要拋棄自己。冉冉開始想,是不是我自己有問題?總是處在要被拋棄的恐懼中!
其實,像冉冉這樣的女性不少,誠惶誠恐地處在被遺棄的泥淖中。那么,這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露易絲·海,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她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倡導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露易絲·海揭示了疾病背后所隱藏的心理模式,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采取積極的思維方式,實現身體、精神和心靈的整體健康。露易絲的個人思想是在她痛苦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她的童年在飄搖與窮困中度過,自幼父母離異,5歲時遭強暴,少年時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她后來逃到紐約,歷經坎坷,成為一名時裝模特,并和一個富商結婚,但14年后她又被丈夫所遺棄。
露易絲對這種被遺棄的感覺刻骨銘心。她在《生命的重建》中描述了這種感覺以及它的成因和可能的救贖。
被遺棄的感覺
你有一個基本信念是你將會失去所愛的人,情感上終將永遠被隔離。不論是過世、把你送走或是離開你,你在某種程度上感覺自己會這樣一直孤獨一人。
你預期會被遺棄,你也預期這種遺棄會持續(xù)一輩子。你相信自己所失去的人再也不會回來,在你的內心,你覺得孤獨就是你的一生命運。你很難相信別人會留在你身邊, 就算他們只是暫時離開,你也不相信之后他們會回來。
一般多數人不會因為和親人短暫分開,就感到像是天塌下來一樣。他們知道這種分開不會影響到關系的完整性。但對于有“被人遺棄”人生困境的人來說,他們沒有這種安全感。
如同冉冉所說的:“每當我聽到老公摔門而出的聲音,我就覺得好像他永遠不會再回來一樣。”你因為過度依附他人,所以對于任何會產生分開的可能性,都會產生不恰當的憤怒和恐懼,不論這種可能性有多輕。尤其在愛情關系上,你的情感完全依附在對方身上,也擔心會失去與對方的親密聯結。
根源為何?什么是基模?
當我們談論人生困境的根源時,主要焦點集中在童年環(huán)境的特征,認知心理學的專業(yè)術語是基模(schema),也就是說是內心深處認知這個世界根深蒂固的信念,會決定我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也影響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互動方式。
年幼時失去父母,自然是這個生活困境最劇烈的根源。另外,有可能是父母親生病,必須長時間離開你不在你身邊;也可能是父母親離婚,其中一位搬離后逐漸忘記你。父母親死亡、生病、分居,或是離婚,都在導致重要關系分離的同一個類別中。
生命初始前期就失去父母,尤其令人感到悲傷。一般來說,小孩越早體驗失去,會變得越脆弱,人生困境的程度就越嚴重。
拿冉冉來說,她是家里的長女,下面有個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們打工會帶著弟弟,卻把冉冉留下。父母一離家就是一年兩年,冉冉能夠記起的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而最噩夢般的情景就是,爸媽帶著歡天喜地的弟弟出門,而自己則成了有父母的孤兒,心里的沉疴早已埋下病根。
6個改變的步驟
人生困境是深層的長期模式,如同成癮行為或是壞習慣一樣,難以改變。要改變,就需要有體驗痛苦的意愿,要正面迎戰(zhàn)它,了解它。同時還需要紀律,每天有系統(tǒng)地觀察和改變行為。想要改變,就不能一下這樣,一下又要那樣地不穩(wěn)定,要持續(xù)反復練習,改變才有可能發(fā)生。像冉冉這樣同處被遺棄情緒困境的人,可以參考露易絲·海給出的救贖路徑,開始自己的人生困境治療:
1.了解你在童年時被遺棄的狀況
首先想想你是不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
你在童年時和所愛的人分開會不會有困難?
上學或是到朋友家過夜,對你是否有困難?
當父母親在夜晚外出或是進行短暫旅行時,你是否會變得過度憂傷?
當你到一個新環(huán)境時,會不會比其他孩童更黏母親?
你現在對于處理自己感受的強度,是否還有很大的障礙?
2.察覺你對遺棄的感覺
察覺你現在生活中感覺被遺棄的時候,這可以增加你辨識人生困境何時會被引發(fā)出來的能力。
或許,你現在正經歷一個失去的感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有人正在生病中、配偶出遠門、正在談分手、伴侶很不穩(wěn)定不斷刁難你,或是你為了要防堵失去的可能性而完全獨自一人。
3.審視過去的情感關系
厘清會重現的模式,將遺棄所隱藏的難題列出來。將你生活中的愛情關系一一列在表上。
每一段感情是哪里有出錯?
對方有沒有過度保護?
你有沒有不計代價維系住感情?
對方會不會不穩(wěn)定?
你離開那一個人是因為你害怕對方會離開你嗎?
你有沒有選到那些可能會離開你的人?
你嫉妒心和占有欲強到讓對方可能因此離開你嗎?
你有看出什么固定的模式嗎?
有哪些隱藏的問題是你該避免的?
4.避免無法給予承諾、不穩(wěn)定,或前后矛盾的伴侶,即使他們帶給你很強烈的化學反應。
試著和穩(wěn)定的人談感情,避開會帶給你有如坐過山車車般,讓你的感受高低起伏的人,即使他們對你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人。
記住,我們的意思不是要你找不吸引你的人,我們的意思是說,強烈的性吸引力可能是一個訊號,代表你的伴侶可能會引發(fā)你的“被人遺棄”困境。
5.當你覺得伴侶很穩(wěn)定又肯守承諾時,就信任他,相信他會永遠陪在你身邊,不會離開。
在經歷過如此多的遺棄后,確實很難學會信任,但這是唯一讓你可以走出循環(huán)的路,之后才能獲得真愛的實現。
不要再坐過山車車,要放棄那種強烈狂野卻不穩(wěn)定的愛。
6.不要黏著人不放,不要產生嫉妒心,或是對于健康關系中正常分離過度反應。
如果你和一位穩(wěn)定、能給予承諾的伴侶進入一段良好關系,那就學習控制自己對于情緒受到冒犯時,容易過度反應的傾向。
最好的方式是自我學習,探索自己的資源,學習獨處和健康成長,并日復一日地努力。記住,你可以做一張摘要卡,當每一次你的困境被引發(fā)時,就使用這張摘要卡來對付它,削弱困境的強度。
分散注意力:學會信任,享受獨處時光!
在接受人生困境治療后,冉冉要開始學習忍受孤獨,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恐懼就會消失,如果保持經常性的獨處,就可以將恐懼抽離,學著開始進入寧靜祥和的空間。
同時冉冉也要學會信任對方,相信老公一直待在她的身邊,即使當他外出時。這樣,兩人的關系才會因此而改善,過著幸??鞓返娜兆?。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