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環(huán)
“賣——豆腐啊——”每天清晨,總能聽到“豆腐西施”低沉的叫賣聲。
“豆腐西施”其實并不是西施,他是個男人,只因為長得細皮嫩肉,性格又內(nèi)向,是村里唯一一家做豆腐的,便被人取了這個綽號。
西施的生活波瀾不驚,似乎從來就不曾有半點漣漪,每天都是做豆腐,賣豆腐,固定的勞作,固定的節(jié)奏,固定的線路,固定的收入……
西施剛承父業(yè)的時候,我還小,他也不過三十歲出頭,村里人不太瞧得起他,都覺得這年輕人恐怕要壞了他父親的名聲。他父親的豆腐可稱得上這十里八鄉(xiāng)最好的:鹽鹵豆腐,細膩白嫩,到了冬天放在外邊一凍,全是孔……村西頭的一位婦女,看見他時總要教導(dǎo)幾句,他也從來不惱,總是笑著點頭。
有一年年底,正是做豆腐最忙的時候,家家泡著一盆金黃的豆子,豆子泡得胖胖的,原本皺褶的豆皮也舒展開來,顏色逐漸由金黃變成了白嫩,一捏就成了乳腦兒狀。媽媽剛提了一桶豆腐回來就說:“小嘉子那吵起來了?!蔽液芎闷?,這么個老好人,沒脾氣,平靜的生活也會起波瀾?
我擠到人群前面,只見西施滿臉漲得通紅,西頭那家來加工豆腐的婦女正吵著:“一兩斤豆腐,你要的話,就明說,送給你,一個村的人手腳怎么這么不干凈?”一位大爺站在旁邊,不平地說:“他是什么人,我們大家都知道,不會短你豆腐的,他前兩天還送給我一只鴿子呢?!蔽魇┮步吡庌q說,明明是你家親戚拎走的……而那個婦女則認為,要是親戚,肯定會先打招呼的,急得西施賭咒發(fā)誓。我從來沒看到過,這老實人今天竟如此動怒。老半天,那拎走豆腐的親戚才晃晃悠悠從鎮(zhèn)上回來,解了圍。
我再大些,西施也就再老了些,日子還是那么平淡,只是,他已經(jīng)成了做豆腐的老手。很多經(jīng)營豆腐的人家都改用機器操作做石膏豆腐了,他卻不趕時髦。
豆子上磨磨漿,漿連著渣上“晃兒”——紗布兜子,吊在梁上,一人晃漿,一人沖水。晃完了,一桶漿,一桶渣,水要不多不少,晃要不急不緩;一人燒火,然后一人舀漿看鍋,火要不大不小,舀漿要恰逢其時。最有趣的是“點鹵”,莊稼漢的糙手,一手端著鹽鹵,一手拿著勺,一點一點地往熱豆?jié){中均勻揮灑。鹵滴在漿中蕩起圈圈漣漪,又慢慢消失,漸漸地,漿變得稠厚,漸漸地,有豆腐腦兒顯露出來。這過程來不得一點馬虎,鹵不足,豆腐產(chǎn)得少,多了,則易沉,會苦。一人專心點鹵,一人則準備壓制的工具。這一切全靠西施夫妻倆默契配合。
有一年暑假,我回家,老遠就看到西施家門前有人戴孝,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他妻子在田里曬中暑了,竟沒救得過來。我到他家時,他正趴在靈柩上哭,那個和他爭吵過的婦女也紅著眼睛站在門外。
又一年暑假,我回村,他來串門問候,端著碗白嫩嫩、熱騰騰的豆腐。他一直沒再娶。
生活就像一片汪洋,委屈、坎坷激起的漣漪總會慢慢消失。生活總是要繼續(xù)的,它就像那豆?jié){,在滴滴鹽鹵的作用下,留下漣漪,也堅實了內(nèi)涵。(指導(dǎo)教師 姜有榮)
點評
人生是一條長河,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就是圈圈漣漪。即便是平凡的人的生活,也不是始終平靜的。作者通過一位做豆腐的匠人的人生故事,表現(xiàn)其人生的幸福和悲哀,以及對視之如命的品質(zhì)的捍衛(wèi)。在故事的展開過程中,正面描寫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與側(cè)面烘托有機結(jié)合,次要人物“村西頭的婦女”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使故事具體可感。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通過對“點鹵”工藝的詳細描寫,自然地生發(fā)出人生的感悟,頗為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