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雷
摘要:成語是中國文化幾千年文字發(fā)展與演變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中國文字的進步與魅力,而且也進一步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深邃性。在對外漢語中進行成語教學無疑是在向外國人民弘揚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外國人民更好的學習和了解中國的文字歷史文化,是一種特別的、高效率的漢語學習方法。本文針對對外漢語成語教學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成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一個成語不僅包含一個動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而且又有其特殊寓意,有些成語寓意具有雙重性。正因為這樣,在許多外國人的心目中學習中文是一件困難的事,成語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況且,學習成語對于我們中國學生來說,只認其字,不知其意,更不用說如何將一個成語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寫作中。因此,在成語學習這一窘境情況下,對外漢語成語教學就必須要做出成績,務必讓外國留學生充分了解中國漢語文化,學好成語是學習漢語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一、對外漢語中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要想學好一門語言,詞匯的積累是很重要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成語教學上,如果外國學生不能學好和靈活的運用成語,學習再多的漢字也是白費力氣。成語是漢字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對外漢語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中之重。
成語言簡意賅,結(jié)構(gòu)簡單,詞義蘊含哲理,無論在日常生活中的口頭交流還是在寫作中,成語無處不在。實施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有以下三點益處:第一點,成語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外國學生把學到的成語運用到寫作文和回答閱讀題,會促使學生對成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其次,成語教學有利于完善對外漢語教育體制,拓寬對外漢語教學的知識面,使學生通過成語的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最后,成語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因此,在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中,不能僅僅把教學重點放在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上,更要注重成語運用和交流,只有這樣,對外漢語中的成語教學才有其現(xiàn)實意義。
二、對外漢語教學視角下的成語教學策略
(一)說文解字法
大多數(shù)的成語都是由四個字構(gòu)成的,這四個字大部分是以單音節(jié)為主,每一個音節(jié)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語素。每一個語素都有自身的意義,比如成語“水滴石穿”,在理解這個成語時,把四個字拆分來看,分別用漢語和圖示進行解釋,學生就可以很輕松的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通過說文解字法,能夠加深學生對已學習過成語的印象,使學生容易的記住成語的意思和用法。除此之外,外國學生由于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會導致某些成語在進行說文解字法時,造成望文生義和以偏概全現(xiàn)象。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要注重中國文化的引入,同時,在說文解字課程中盡量用漢語來解釋成語,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漢語解釋成語的習慣,也有助于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漢字表達能力。
(二)溯源及流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成語也是如此。成語通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和沉淀,形成了固定的寓意,是不能夠運用說文解字法來推測其意思的,必須要了解此成語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或者歷史故事,才能夠推測其意思,比如:刻舟求劍、望梅止渴等成語。根據(jù)成語的出處來理解成語的意思和具體用法,有利于提高外國學生使用成語的準確度。
(三)觸類旁通法
成語是一個大集體,它分為很多個種類。有一些成語雖然字形完全不一樣,但是那些成語的意思和用法是大同小異的。因此,外國學生在學習成語時,要注重分類學習,了解某些成語的固定搭配和同義詞,在運用的過程中減少錯誤。由此可見,成語的學習是有方法和規(guī)律可循的。
(四)創(chuàng)設語境法
每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詞匯學習可分為單詞和短語。在不少的相關教育研究調(diào)查表明,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都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些固定的成語搭配。因此,在對外漢語中的成語教學中,要運用“語境法”,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外國學生更加準確的、靈活的運用成語,包括它的句法結(jié)構(gòu)、修辭環(huán)境等。
(五)漢外對比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民族語言文化也具有差異性。在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時,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就像我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一樣。因此,這就要求外國學生要善于總結(jié)和對比漢語與母語的區(qū)別與共同性,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弱化運用母語的慣性思維。外國學生可以通過抄寫雙語成語或雙語詩句來增強母語與漢語的互譯能力,并熟練運用。
三、結(jié)語
成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不僅可以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而且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因此,必須加強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力度,完善對外教學的教育體系,讓漢語融入世界,讓成語走遍世界。
參考文獻:
[1]趙紅棉.“成語”——詞源流考[J].古漢語研究,1992(3).
[2]武占坤,王勤.現(xiàn)代漢語詞匯概要[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249.
[3][美]愛德華·薩丕爾.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86.
[4]沈瑋.漢語俗語的文學圖像[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