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瑞 周玉芹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對康復科患者跌倒護理管理效果有何影響,以便改善康復科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康復科的100例患者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其中對照組進行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模式,記錄兩組患者的跌倒事件發(fā)生情況、跌倒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結束后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對比分析。結果:兩組情況差別較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觀察組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2%明顯比對照組14%低、且觀察組患者對跌倒的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遠高于對照組的74%(P<0.05)。結論:在康復科的患者跌倒護理管理中運用風險分級管理是可行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識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關鍵詞】風險分級管理;康復科患者;跌倒護理管理;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我科康復中心,患者跌倒的情況十分常見,然而,跌倒作為影響康復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響[1]。加之, 康復科的常見患者年齡偏大者居多,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降低康復過程中的風險,提高康復質(zhì)量,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康復科患者100例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探討分析秋季風險分級管理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康復科的100例患者作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47例,女53例,最低年齡18歲,最高年齡67歲,平均年齡(36.5±1.3)歲;觀察組男49例,女51例,最低年齡23歲,最高年齡70歲,平均年齡(35.1±1.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其中對照組進行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模式。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含以下方面:詢問患者的基本病情了解大概情況、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如何服用藥以及進行一些簡單的康復訓練。觀察組的具體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模式如下:首先采用Morse跌倒風險評估表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得到三個危險等級的患者人群,即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患者[2],針對不同跌倒風險程度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1)低風險患者:保持環(huán)境干凈整潔、勤打掃、常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和一定的空氣濕度;在患者?;顒拥牡胤劫N上標識,提醒患者注意活動安全,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家屬進行防滑防跌的知識宣講;(2)中風險患者:除了對低風險患者采取的措施之外,需更仔細患者的健康,比如指導患者用藥,合理規(guī)范用藥劑量和時間,其次,應減少患者途經(jīng)路上的障礙物[3],使道路寬敞明亮,在浴室或廁所這種有水易摔倒的地面最好有家人作陪,降低跌倒風險。(3)高風險患者:相比中度風險患者,防跌措施需要更加堅固,比如在衛(wèi)生間和患者床邊安裝床欄等扶手,保證患者的休息時間,向患者強調(diào)跌倒的潛在危險。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跌倒事件發(fā)生情況、跌倒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結束后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對比分析。對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收集的情況將護理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來評估,即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跌倒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根據(jù)結果分析,對照組的跌倒事件發(fā)生率為14%,觀察組的跌倒事件發(fā)生率為2%,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觀察組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跌倒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兩組的護理結束后,檢測患者對防止跌倒運用以及自身預防知識方面等方面的評分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跌倒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遠高于對照組的74%,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患者一旦跌倒很可能給自身身體康復帶來惡劣影響,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措施往往比較片面,無法照顧到患者的因素,使用傳統(tǒng)護理措施降低風險效果不明顯,而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本著以人為主的觀念[4],密切關注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科學有效的評估患者的跌倒風險,并根據(jù)不同等級制定相應護理措施,通過增加提示牌、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環(huán)境改善以及安設扶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防護意識,從而達到有效降低跌倒風險的目的。
綜上所述,相比于對照組采取的傳統(tǒng)護理措施,觀察組的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模式更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提高患者對跌倒知識的了解,提高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陳志朋[1].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在神經(jīng)內(nèi)科開放病房防跌倒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33):115-116.
王翠嬌,高鎮(zhèn)松,馬淑君,吳志杰,&林莉冰.(2013).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臨床護理雜志,12(1),59-60.
張寧,&李欣.(2018).風險分級管理在康復科患者跌倒護理管理效果的影響.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15),54-55.
管燕.(2017).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14(1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