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后來人

2019-07-09 03:15:54李園慧黃婷
祖國 2019年10期
關鍵詞:小兵先輩烈士

李園慧 黃婷

羅義淮,1918年1月3日出生,重慶市榮昌區(qū)西北復興場人。1935年開始在四川省立萬縣師范學校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外圍群眾組織抗日活動。1937年底,七名愛國學生(羅義淮、李新、王方名、李成之、胡其謙、陳寄宇、周極明)從萬縣步行奔赴延安。1938年3月10日到達,入陜北公學學習。同年6月30日成為正式黨員。12月參軍,分配到抗日軍政大學。曾任抗大膠東支校宣傳股長,山東5師宣傳科長,27軍宣傳部長,軍事學院、高等軍事學院秘書長,昆明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大校。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胡志明金質(zhì)獎章,病故后授烈士稱號。

羅小兵,原解放軍報理論部副主任,高級編輯,大校軍銜,2009年退休。

1978年,時任昆明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的羅義淮積勞成疾,患了膽管癌,轉(zhuǎn)到北京就醫(yī)。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他專門讓大兒子羅小兵準備了一張中國地圖,將兒子喊到病床邊,給他畫出了當年自己和其它六人一起從家鄉(xiāng)四川萬縣(現(xiàn)在的重慶萬州)徒步到延安參加抗戰(zhàn)的路線圖。說起這段經(jīng)歷,羅義淮很激動,記憶一幀幀往回倒,40年前七位熱血青年放棄安逸生活,不顧艱難險阻,毅然投奔延安圣地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七人舍家奔延安

1937年,時任四川省糧食廳駐萬縣專員的榮昌老鄉(xiāng)陳寄宇33歲,之前因到多處發(fā)起農(nóng)民運動,被抓捕后關押了20個月,出獄后堅持尋找共產(chǎn)黨組織。

26歲的王方名從重慶川東師范學校(即川東師范學堂,西南大學的前身,下文簡稱川師)畢業(yè),到萬縣民眾教育館辦民眾學校。他出生于四川渠縣的一個商人家庭,家境殷實,少年時考入川北嘉陵高中。在校期間,他因擅自到中共領導的蘇維埃根據(jù)地參觀,并發(fā)表了同情革命的言論,被學校開除,隨后轉(zhuǎn)學到川師。

同樣從川師畢業(yè),積極從事進步學生運動和救亡活動的19歲的李新(原名李忠慎),來到萬縣找初中同學羅義淮。

19歲的周極明,在川師深造時與王方名、李新有交往。1935年他積極響應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發(fā)動學校師生參加反日侵略示威游行,193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同年,羅義淮從萬縣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畢業(yè),在電報路小學當教員。另有從川師畢業(yè)的胡其謙,以及萬縣師范畢業(yè)的蔣忠槐等人,十幾個愛國青年以電報路小學為中心,定期研討分析國內(nèi)外形勢。

那時,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百姓四處逃難,據(jù)海關統(tǒng)計,當時從江浙一帶跑到大后方四川的人,每月有約40萬,每天到處都能看到大批難民。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zhàn)大捷??吹竭@種情形,這七人越來越感到,中國要抗日,只有靠中國共產(chǎn)黨。于是他們決定逆潮流而動,到延安投奔共產(chǎn)黨,到第一線去抗日。

大家籌備了半年,其中五人于1938年2月1日出發(fā),踏上了奔赴延安的路程。家人均表示不理解,國民黨也在抗日,為什么一定要投奔共產(chǎn)黨?羅義淮還記得出發(fā)那天,天上飄著小雪。其實他在電報路小學的報酬是每月5個大洋,衣食無憂。陳寄宇是個小官,家里也有三個孩子要撫養(yǎng)。周極明的孩子,出生只有百天。李新、胡其謙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顧,王方名家人催著結婚。但幾人毅然拋棄了這些,在家國之間,放棄小家,選擇了抗日救國。

這一路,國民黨設了重重關卡,嚴查試圖去往延安的可疑人物。為掩護真實身份,陳寄宇裝扮成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其余人裝扮成學生,以抗敵后援會的名義組成華北川軍慰問團,陳寄宇任團長,李新任副團長,對外聲稱是上前方考察川陜公路。

五人從萬縣出發(fā),當?shù)诌_王方名的故鄉(xiāng)渠縣時,從合川老家趕來的周極民,也與大家合聚在一起。隨后,六位年輕人沿著嘉陵江北上,每到一處,都要宣傳演出。抵達閬中古城,演出引起了轟動,當?shù)卣畬λ麄儺a(chǎn)生懷疑,幸好同伴中有人從親戚那里得到消息,他們便趕快離開了。

走了一個月,六人終于在千里跋涉后到達西安,與先期從成都到達的李成之會合在一起,經(jīng)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介紹進入延安邊區(qū),接著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隊,投入到前線的戰(zhàn)斗。此后,七個人再沒有聚齊過,因為周極明和陳寄宇犧牲在了戰(zhàn)斗中。

羅義淮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多年來他一直想再回一次家鄉(xiāng),但這個心愿實現(xiàn)不了了,于是希望兒子將來能代他回去,代他看看美麗富饒的四川老家。

烈士遺骨留太行

羅小兵至此便記下了父親的遺愿,但因為忙于工作,直到2009年退休,才有時間把這件事提上日程。2010年,接連傳來兩個消息: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周極明烈士和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陳寄宇烈士的遺骨、墳塋先后被找到。

周極明到延安后就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畢業(yè)后成為一名青年音樂家。1939年他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線,到晉東南長治民族革命藝術學校和晉東南魯藝分院音樂系擔任音樂教員,不久又調(diào)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魯迅實驗劇團負責音樂工作,曾在組織各種宣傳演出之余,編輯出版《太行歌聲》刊物,創(chuàng)作《新婦女》《我們要武裝》等歌曲。他經(jīng)常教村民們唱革命歌曲,在村中很是活躍。

1942年2月21日,周極明犧牲在太行山左權縣上口村。李新在回憶錄中寫到這段經(jīng)過:“從村干部和群眾中知道‘二月掃蕩時他沒有隨學校轉(zhuǎn)移,而是留在村里和民兵一起打游擊。一次敵人來村,他掩護群眾撤離,等群眾都走完了他才走。敵人追趕他,他先是利用有利地形射擊,等敵人逼近了,他便擲手榴彈,手榴彈擲完了,便和敵人拼刺刀。他雖然身體強壯,又經(jīng)過訓練,但敵人多,他一個人孤身奮斗,怎能敵得過呢?最后死在敵人的刺刀下面。敵人為了解恨,死后還捅了他好幾刀,以致尸體殘缺,血肉模糊。我聽后非常憤慨,在他的墳前鞠躬致敬,默哀了許久許久才回麻田?!?/p>

戰(zhàn)后,八路軍把周極明烈士埋在村里的一顆大花椒樹下,有一年山洪暴發(fā),墓地被沖走,不知道沖到了何處。

3月23日,晉東南魯藝分院為周極明和一起犧牲的3位藝術家烈士開了追悼會,朱德親題挽聯(lián)。28日,新華日報刊登了“藝術家的國殤”,記述了周極明等烈士的生平和壯烈犧牲的事跡。當時在重慶的周恩來獲悉后,親筆致函周極明的父親周奉章,希望他節(jié)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周極明家屬頒發(fā)了革命烈士證書。

新中國成立后,周極明的親人一直在尋找他的遺骨。1994年,上口村的農(nóng)民趙亞飛修房挖地基時,在屋下挖出了一具遺骨,遺骨胸前有一塊懷表。經(jīng)村里曾參與埋葬周極明烈士的老紅軍來仔細查看后,確認是周極明烈士的遺骨。于是他鄭重將遺骨重新埋葬在后山坡上,一邊主動守墓,一邊尋找烈士家人。他先后與左權縣民政局、黨史辦、統(tǒng)戰(zhàn)部,以及尋親組織等聯(lián)系,也曾在網(wǎng)上發(fā)帖,但一直沒有線索。這一守一找就是16年。

羅小兵在博客中寫到:“難能可貴的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30歲普通農(nóng)民,能夠懷著一顆樸素的感恩之心真誠地為烈士盡尋親義務,恰恰說明這個民族自有后來人、大有希望,一個不忘本的民族永遠是不可戰(zhàn)勝的!”

2010年,重慶電視臺和《重慶商報》均報道了趙亞飛的事跡,一起為周極明烈士遺骨尋親。烈士的3位親人很快就有了回聲。周極明參加革命時,女兒周傳慧才100天,對父親根本沒有印象。她曾聽母親說過,父親到了延安以后,有時會寫信回家問候。她四歲那年還記得出去照了張相寄給了父親,卻再沒有回音。

周傳慧很快到了左權縣,拿著父親的照片給當?shù)乩先丝?,老人更加確定。趙亞飛戴著白手套將烈士遺骨用紅布包裹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塊銹跡斑斑的懷表交給她,她淚流不止。在趙亞飛家門口,村民們按當?shù)亓曀鬃园l(fā)組成鑼鼓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為烈士送行。遺骨在巍巍太行滯留了68年后,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重慶。合川區(qū)民政局組織了迎接英烈回家的儀式,市民們紛紛自發(fā)趕到合川殯儀館,拉起橫幅,胸戴小白花,手捧百合花,靜靜地迎接烈士歸來。當?shù)厝嗣裾綖橹軜O明修建烈士墓,并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

兒孫共尋烈士墓

同一年,陳寄宇的墓地被發(fā)現(xiàn)。和周極明情況不同的是,直到墓地被找到前,陳寄宇家人不知道他的生死和去處。

陳寄宇到達延安后,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于1939年轉(zhuǎn)赴山西參加“抗日決死隊”,后又轉(zhuǎn)戰(zhàn)到山東解放區(qū)。他于1948年3月?lián)蝿偝闪⒌陌不崭纺峡h柴集區(qū)委書記,同月底又調(diào)至趙集區(qū)擔任區(qū)委書記、區(qū)隊指導員。6月,國民黨阜陽清剿部隊突然竄到剛解放不久的趙集鎮(zhèn),挨家挨戶搜查共產(chǎn)黨員。由于叛徒出賣,陳寄宇在撤退時被敵人打成重傷,壯烈犧牲。國民黨軍隊撤走后,阜南縣委為陳寄宇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新中國成立后,建起了烈士陵園。

但是陳寄宇家里人并不知情,1946年2月11日,陳寄宇從山東臨沂寄給長子陳體均最后一封信后,再無音訊。家人一直試圖找到他,曾給民政部寫過信,也輾轉(zhuǎn)奔赴多省打探,卻一直毫無音訊。幾十年尋親未果,妻子和兩個兒子帶著遺憾,接連去世。三兒子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尋親的重任落在了孫輩陳源波身上。

有報道寫到:“2009年清明節(jié)期間,陳源波的侄女在網(wǎng)上搜索“祭奠革命先烈”文章時,猛然間發(fā)現(xiàn)一個和曾祖父“陳寄宇”只有一字之差的先烈名字出現(xiàn)在安徽阜南某網(wǎng)站的一篇文章里。該文章介紹說,‘清明節(jié)期間,阜南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群眾給陳繼宇等革命烈士掃墓”。

抱著一絲希望,陳源波隨后與阜南黨史辦取得聯(lián)系,帶著爺爺早年的照片、同事的回憶和家信等珍貴資料,從重慶出發(fā)前往阜南。黨史辦根據(jù)大量檔案材料綜合分析,調(diào)查走訪了當年見過陳繼宇本人、現(xiàn)在仍健在的老同志,確定了革命烈士陳繼宇就是陳源波等人一直在尋找的祖父陳寄宇。

“當陳源波一行終于來到祖父的墓碑前,他們噙著淚水,終于圓了全家60多年的祭拜心愿。在陳繼宇的墓前,陳源波用手機給遠在重慶的老父親打了電話,告知找到爺爺?shù)南ⅲ娫捘沁厒鱽黻囮嚦槠?,并表示明年清明?jié)如果他還活著,無論如何都要來掃墓,不然死不瞑目,陳源波哽咽回應。

得知陳繼宇烈士的后代來尋親,趙集鎮(zhèn)的鄉(xiāng)親們圍攏上來,不斷議論著烈士當年犧牲的經(jīng)過。‘雖然陳指導員已經(jīng)犧牲60多年了,但他的事跡在我們這里家喻戶曉、人人皆知?!?/p>

重走先輩革命路

羅小兵一直關注著尋找兩位先輩遺骨、墳塋的過程,他寫到:“讀到這些消息,我禁不住熱淚盈眶,豈止是感動,簡直是一種震撼!”他覺得是時候完成父親的遺愿了。

2011年,羅小兵與李新后人一起發(fā)起“重走先輩革命路”的活動,并給此次活動定下了“永遠不能忘記過去”的目的。他拜訪了七位先輩中,唯一一位還在世的王方名的遺孀宋華。時年88歲的宋華得知這個活動,很是高興,還讓照顧自己的女兒女婿都去參加。

活動開始前,在重慶舉辦了一次紀念會,來自北京、重慶、太原、昆明等地的28位七先烈的后人參加了這次難得的大聚會。其中年紀最大的是84歲高齡陳寄宇三子陳明德。

紀念會上,二代們按著年齡大小發(fā)言,回顧過去,激動不已。雖然大多是第一次見面,但因為父輩們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系,彼此都覺得親切,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其實在1957年,七位先輩中剩下的五人在北京重聚過一次,多年未見,物是人非,感慨頗深,他們一面懷念兩位犧牲的烈士,一面感慨國家的解放。雖然五人的際遇各自不同,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卻始終未減。

紀念會后,他們祭拜了周極明烈士,尋訪了烈士老家。后羅小兵和陳寄宇的后人回到父輩的故鄉(xiāng)榮昌,尋訪父輩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5月12日,七位先輩后人代表們啟程重走先輩革命路。羅小兵在博客中寫到:“一路上,大家沿著先輩們走過的路認真尋根,凡是與先輩們當年有關的事情、處所,大家都仔細訊問,搶著拍照,生怕遺漏每一細微線索,唯恐丟失每一真實記錄?!?/p>

他們過嘉陵江、古閬中、劍門關、秦嶺留壩等地,路過朱德總司令的故鄉(xiāng)儀隴、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這一路現(xiàn)都已修好公路,自駕重走只花了幾天,但當年七位先輩發(fā)揮紅軍長征精神,徒步奔行,翻山越嶺,克服種種困難,花了月余時間。“永遠不能忘記過去”,這一路他們始終記著此行的目的。走著當年先輩走過的路,想到正是由無數(shù)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一行人心潮澎湃,無法自已。

母親的抗戰(zhàn)往事

“俺是個土八路!”這是羅小兵母親衣向璞生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1923年出生于山東蓬萊的母親,未滿15歲就背著家人,偷偷參加了八路軍,進入膠東軍校學習,1939年入黨。

對于小時候的家庭生活,羅小兵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每個月開一次的家庭晚會,五個孩子都要在家庭晚會上表演節(jié)目,父親也會吹簫助演,家里氛圍其樂融融。因為父母工作忙,他們從小被送到幼兒園和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每個星期回家一次。父母總是要求他們不要有特權,因為都是在紅旗下長大的孩子。

父母從不主動講自己的故事,有時躲不過孩子們的死纏硬磨,父親會把這項“重要任務”推給母親,說母親在基層做過指導員,故事多。一次,學校要求學生回家聽革命故事,羅小兵追著問母親,母親才講了參加馬石山戰(zhàn)斗的親身經(jīng)歷。

1942年11月,日軍對膠東地區(qū)根據(jù)地發(fā)起大掃蕩,母親時任抗大一分校三支校衛(wèi)生隊副指導員。村子被圍剿,母親和戰(zhàn)友們分散躲了起來。敵人燒起一堆堆篝火,把八路軍往山里趕。看到許多戰(zhàn)友沖向暗處,才十六歲的母親,冷靜分析,覺得敵人肯定會躲在暗處,趁機射殺,于是她決定往明處跑。她帶著兩個比她還小的戰(zhàn)友,一人一個手榴彈,在下半夜敵人稍有松懈的時候沖到了明亮的地方。果然,一些往暗處突圍的戰(zhàn)友不幸倒在敵人的槍口下,羅小兵的二姨在戰(zhàn)斗中腿部也中了槍,而母親憑借自己的智慧幸運存活下來,這場戰(zhàn)斗遇難群眾及犧牲戰(zhàn)友近千人。

父親對母親有一句“一心干革命”的評價,羅小兵隨著對母親的故事了解愈多,也越發(fā)認同這句話。與外表文靜老實的形象不同,母親在抗戰(zhàn)這件事上很是堅定。

羅小兵原本還有個大姐。他在書中寫到:“我心里最明白母親為何不流淚。早在1943年冬,她剛生下第一個孩子,就遇上日本鬼子掃蕩,她只得和孩子躺在擔架上隨部隊緊急轉(zhuǎn)移,路上怕孩子啼哭引來敵人,就用棉被死死捂住孩子的嘴,到了宿營地,我那可憐的大姐早已斷了氣。我父親當時在前線作戰(zhàn)竟未能親眼看到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绷_小兵說:“戰(zhàn)爭年代其實這種意外是很多的,以前電影里演的也都是真事,確實也沒有辦法。但是這件事在我們家不能提,一提父母都撕心裂肺。”

1949年5月23日,羅小兵出生在共產(chǎn)黨攻打上海的濃濃炮聲中,他的出生也費了一番周折,甚至差點沒能出生。原來,自長女夭折后,母親接連流產(chǎn),父親要去淮海戰(zhàn)役前線之前,母親懷上了羅小兵,但是她“不想當‘半截子革命派”,便打算把孩子打掉跟著去前線。但是醫(yī)生說如果這個孩子再打掉,就不會再有孩子。副軍長賀敏學(賀子珍的哥哥)及夫人李立英知道此事后,對母親下了留守養(yǎng)胎的死命令,母親只得聽命。陳毅聽聞了此事,贊許說:“賀副軍長做得對頭,不要孩子,不要后代,我們革命為了啥子嘛!”

“其實說起來,我二姨也是被我母親‘拐去抗戰(zhàn)的。母親參加抗戰(zhàn)后就很少回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還把二姨也帶走了。當時家里讓二姨嫁人,二姨不同意,就跟著妹妹走了。”羅小兵的姥姥也是位很了不起的老人,有漢奸聽說她的兩個女兒去當八路了,便把老太太抓起來,殘忍地灌辣椒水,嚴刑拷打,但老太太始終沒有開口。敵人沒有確鑿證據(jù),只得放人。

羅義淮因工作繁忙,一直沒有時間去蓬萊探望丈母娘,未能讓老太太見見“南蠻子”女婿,也成為他的一大遺憾。

寶貴的精神財富

羅義淮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在膠東抗大長期擔任宣傳股長,解放戰(zhàn)爭初調(diào)入山東軍區(qū)第5師任政治部宣傳科長,因而家里留存了許多珍貴的老照片。2018年,羅小兵在父親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根據(jù)家里的照片,出版了《感悟父親老照片》一書。書中分類整理和描述了一些老照片的來歷,記敘了父母親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還有一些是羅小兵根據(jù)一些照片背后的題字,尋訪父母當年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地方。

羅小兵說,剛開始他并沒有意識到這些照片的價值。照片一直被母親很好地保存著,他只當做一般的家庭照片,加上不認識照片里的人,便覺得和自己沒有關系?!捌鋵崙?zhàn)爭年代能夠在前線拍照的機會很少。有一次,原第27集團軍軍史館館長打聽到我們家有很多老照片,便上門借走一百多張去翻拍和布展。后來,我多次在山東一些紀念館見到這些照片,大多是去27軍翻拍的。我才意識到家里這些看似平常的老照片,記錄的不只是父母年輕時的抗戰(zhàn)生活,它們同樣記錄了一段歷史?!绷_小兵說。此后,他便開始著手整理起這些老照片。

他將整理照片和尋找照片人物的過程,不定時在博客上更新,受到讀者歡迎,反響很好。許多照片上人物的后代,或者父親當年戰(zhàn)友的后人紛紛主動聯(lián)系到羅小兵來認領照片,不僅如此,這些照片還原了一些烈士的身份……這都在他意料之外。

羅小兵不斷探尋照片里出現(xiàn)的地方和人物。找到一個地方,他會拍對比圖,一邊是幾十年前的黑白照片,一邊是變化極大的當今場景。有時循著照片去找當年的地方,還能看到一些斷垣殘壁上留有子彈的痕跡,這些地方如今都已經(jīng)歸于平靜,如果不是有心找來的人,都不會知道這些地方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怎樣的驚險戰(zhàn)斗,他因此更能體會這些照片的意義。

事實上,如果照片背后有題字,地方和人物會比較好找。沒有題字的往往需要下苦功深入尋訪老前輩和革命老區(qū)人民群眾,不斷發(fā)現(xiàn)新線索,挖掘出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編輯圖書歷時了8年,這個過程羅小兵付諸了許多心血,也得到了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的支持。遲副主席認為,這本書真實記載了27軍的部分歷史,對繼承傳統(tǒng),教育后人很有意義。羅小兵對這本書的出版也頗自豪,他覺得這是對父母最好的紀念?!拔覀冞@一輩人,沒有經(jīng)歷過那一代的歷史,也不夠了解,可是通過這些照片,能夠感悟出很多東西,好像父母親還活在我們身邊。這是一種精神財富。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的革命傳統(tǒng)精神一定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早日實現(xiàn)!”羅小兵說。

猜你喜歡
小兵先輩烈士
歡樂小兵將
歡樂小兵將
不忘先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歡樂小兵將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絕筆信
給戍邊烈士的一封信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20
傳承先輩精神 再造澧縣輝煌
家長會
向烈士致敬
兩代守墓人:一樣的烈士情懷
中國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 09:47:31
郯城县| 西乡县| 江陵县| 万源市| 东平县| 洞口县| 河间市| 汨罗市| 克拉玛依市| 贺州市| 长子县| 左权县| 缙云县| 德州市| 信阳市| 景谷| 香港| 本溪| 若羌县| 安国市| 新平| 浪卡子县| 和政县| 色达县| 来凤县| 广东省| 松溪县| 军事| 平度市| 勐海县| 启东市| 马关县| 奈曼旗| 揭西县| 张家川| 鄢陵县| 凤翔县| 扎鲁特旗| 嘉荫县| 绥棱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