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喜
穿過谷雨的清新,時光大步流星,走向熱烈的季節(jié)。蠶豆的清香,在濃郁的綠色空氣中,漸漸彌漫開來。
蠶豆本非中原風物,據(jù)《太平御覽》記載,系西漢張騫自西域引進而來,也是“胡豆”名稱之由來。中國長江以南,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適宜蠶豆生長,南豆、川豆均因地理而得名。
蠶豆是跨年生草本植物,在頭年霜降前后,蠶豆就要下種。稱其為“寒豆”,恰如其分。種蠶豆的地方,非膏腴良田,而是田邊地角、房前屋后?!笆袢耸掌渥右詡浠那浮?,這樣的身份,讓它十分潑皮,隨遇而安,仿佛只要有一抔土、一把肥料、一點陽光,便能茁壯成長。
蠶豆苗,“方莖中空”,在農作物中極為少見。其“葉狀如匙頭,面綠背白,柔厚,一枝三葉”。在北方的冬日,歷經冷風霜劍寒雪冰刀,它翠綠的身姿,依然搖曳不止,不改其衷。
一場春風吹過,一場細雨淋來,蠶豆的枝葉仿佛被倏然喚醒,盡情舒展,迅速躥高。在無遮無攔的枝頭,蠶豆花悄悄萌動。
李時珍說,蠶豆“二月開花如蛾狀,又如豇豆花”。其實不然。蠶豆花,大多兩朵并生開放,花柄處有個彎頭,好似鴛鴦頭,人稱鴛鴦花。蠶豆花盛開時,葉片腴厚青碧,一串串花,一簇簇花,點綴在濃密翠綠的葉間,從根部一直開到頂部。蠶豆花瓣邊緣為白色,中間是紫色或黑色花斑,讓人產生錯覺,覺得那分明是誰的眉眼,想起一個詞牌:眼兒媚。風輕輕拂過,葉間的蠶豆花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低眉淺笑。
蠶豆花期長,從頭到尾,可持續(xù)兩個多月?;ㄖx后,莢長出。一朵花一個豆莢,毛茸茸的。“結角連綴如大豆,頗似蠶形”“豆莢狀如老蠶”,是李時珍給蠶豆的定義。王禎卻說:“其蠶時始熟,故名?!弊屑毾胂?,各有各的道理。立夏時節(jié),渾圓鼓脹的蠶豆莢,在綠意盎然的枝葉間,若隱若現(xiàn),憨態(tài)可掬,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句子:岸上的田里,烏油油的都是結實的羅漢豆……羅漢豆,也是蠶豆的別名。
在江南人看來,蠶豆為立夏“三新”之一,“立夏日,家設櫻桃、青梅……蠶豆亦于是日嘗新”。這時節(jié)的青蠶豆,是時令美食,那鮮嫩的清香,一下就能喚醒舌上味蕾。即便生食,“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汪曾祺語)。
新鮮蠶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清炒。清炒后的青蠶豆,皮薄肉嫩,嫩糯香鮮,入口軟酥。在《隨園食單》里,袁枚說:“新蠶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隨采隨食方佳?!狈堆蜆蛟@樣描述,“如在初穗時,摘而剝之,小如薏苡,煮而食之,可忘肉味”。難怪,魯迅先生曾言,他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羅漢豆之類,“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思鄉(xiāng)的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