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仲 口述 劉江平 整理
陸炳林(1928—2016),廣西灌陽縣人,鹿寨縣鹿寨鎮(zhèn)初中離休女教師,曾是一位桂北游擊總隊女戰(zhàn)士。筆者在采寫臥底國民柳州機場的中共地下黨員謝仲的事跡時,聆聽了謝老講述他老伴陸炳林年輕時候參加游擊隊的故事。
灌陽,是個富有革命傳統(tǒng)的地方,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0年代先后三次經(jīng)過桂北地區(qū)興安、全縣(今全州)、灌陽等縣。從那時候起,灌陽縣就不斷地爆發(fā)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革命行動。
1948年,國民黨統(tǒng)治敗相紛呈之時,土匪也十分猖獗,經(jīng)常破家進戶,搶劫糧食,掠奪財物。有條件的人家紛紛自購槍支,看家護院。國民黨政權(quán)十分害怕群眾手中有槍支,害怕槍支落到共產(chǎn)黨領導的游擊隊手里,便采取種種手段,設法控制槍支。
時村公所的頭目連騙帶哄,外加威脅,把陸炳林家和她伯父家看家護院的兩支“七九”步槍收到了村公所。陸炳林的父親和她伯父為人老實,高壓之下,敢怒不敢言。
陸炳林獲悉家中槍支被村公所頭目拿走的消息,十分氣憤。她清醒地認識到,槍支掌握在反革命的手里,對革命者就是個威脅;反之,槍支掌握在革命者手里,對反革命就是個威脅。這時的她正就讀于桂林中等女子學校,在中共地下黨的引導下,參加了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愛青會”。參加“愛青會”以后,她更加精神煥發(fā),更加活躍。愛唱的歌曲,由民間小調(diào)變成了革命歌曲。她常哼唱的有兩首歌曲:一首是反映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投機官商們卻過著花天酒地日子的《你這個壞東西》;一首是由中共地下黨編寫的,反映國民黨統(tǒng)治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百姓受苦現(xiàn)實的《五塊錢的鈔票沒人要》。
她趕回灌陽,找到伯父之子、堂弟陸炳清,商量如何把槍支要回來送給桂北游擊隊。他們分析,在目前形勢下,要把槍支強行要回來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智取。
他們商量好了辦法。
陸炳林的父親和伯父對槍支被拿走也是心懷不滿的,只是苦于沒有辦法,聽了陸炳林姐弟倆的計劃,非常高興,依計而行。
很快,村里就有了傳言,說土匪準備半夜襲擊陸家,搶糧奪財。陸炳林父親兄弟倆火急火燎趕到村公所,借助匪患傳言的恐慌氣氛,順勢要求拿回槍支,保護財物。這理由正當、充足,村公所不得不讓他們拿回了那兩支槍。
陸炳林悄悄地通知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桂北游擊總隊灌陽游擊隊,讓他們趕快下山到陸家來拿槍。
很快,以共產(chǎn)黨員楊烈為隊長的游擊隊員悄悄下了山,來到陸炳林家。陸家把這兩支槍送給了游擊隊,游擊隊當時還留下了一張借條。
陸炳林、陸炳清姐弟倆從這次獻槍中得到了啟發(fā),總想著從哪里再弄來槍支獻給游擊隊。
想到在灌陽讀書時,陸炳林姐弟倆時常到離學校不遠的姑媽家玩。姑媽很歡迎他們,每次去,都以招待貴客的方式——打油茶招待他們。在不經(jīng)意的閑談中,姐弟倆得知姑媽家也有一支長槍?;貞浧疬@件事,他們一致認為,姑媽家這支槍也應該獻給游擊隊。
陸炳林的姑媽有個兒子,也就是姐弟倆的表哥,在縣里當警察。當警察的表哥在場,終究不便談及獻槍的事情。所以這姐弟倆幾次到姑媽家,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一天,學校放假,在桂林中等女子學校讀書的陸炳林回到灌陽,陸炳林、陸炳清姐弟倆又相邀著到姑媽家玩。
“表哥呢?好久不見表哥了?!标懕衷囂街鴨枴?/p>
“他有事外出,今天不回來了。”姑媽答。
姐弟倆互相遞了個眼神,心里在盤算著怎么談到正題。
三人邊打著油茶邊聊起來。
自然而然,姑媽問起陸炳林在桂林讀書的情況。陸炳林順勢就將國民黨腐敗透頂必定垮臺,共產(chǎn)黨大得人心必定勝利的形勢宣傳了一遍。陸炳清也在旁邊敲著邊鼓。
接著,陸炳林說:“表哥現(xiàn)在還在給國民黨當警察,共產(chǎn)黨得天下后就比較麻煩了。”
“是呀,我也很擔心呀!”姑媽擔憂地說。
陸炳林看姑媽思想有所松動,就開誠布公地說:“我家和炳清家的那兩支槍,我們已經(jīng)交給了灌陽游擊隊了,正在發(fā)揮著革命的作用,現(xiàn)在游擊隊正在擴充實力,非常需要槍支呀!”
姑媽眼睛一亮,趕緊說:“我們家也有一支槍,干脆,我們也將這支槍交給灌陽游擊隊吧!”
姐弟倆心里一喜。陸炳林趕忙說:“好,我們認識灌陽游擊隊的人,我們負責將槍支送到游擊隊去。這可是為革命立了一功呀,以后,共產(chǎn)黨得了天下,對你們家是大有好處的。這是一條非常好的后路呀!”
陸炳林的姑媽同意了。但是,如何將槍支送到游擊隊,還是個很大的問題。她家離縣城不遠,出門就是灌江,但游擊隊在灌江的那頭,姑媽家在這頭,要把槍支送到游擊隊,必須要橫渡灌江。從灌江渡口乘渡船過河當然很方便,但帶著槍從渡口過河,人多眼雜,很不安全。
陸炳清腦子活,膽子大,說:“姐,干脆,我們背槍游水過河。”陸炳林雖是女孩子,但長在河邊,水性很好,她覺得這個辦法比較安全,同意了。
偵察好地形,選好了泅渡地點,深夜時分,利用夜色的掩護,這姐弟倆悄悄地來到距渡口約1公里的僻靜的河邊。陸炳清背起槍,悄無聲息地率先下了河。陸炳林也隨即下了河。姐弟倆悄悄地成功游過了灌江。
上了岸,他倆又摸著黑,接著走了近20公里路。歷經(jīng)一夜的奔波,天亮時分,終于來到了山區(qū)游擊隊駐地,將槍獻給了游擊隊。游擊隊員很高興,交口稱贊他們的行動。
陸炳林留了下來,成為了光榮的桂北游擊總隊灌陽游擊隊女隊員。陸炳清在游擊隊領導的安排下,暫時回家,為游擊隊籌集物資,搜集和傳遞情報。幾個月后,陸炳清也參加了灌陽游擊隊。
陸炳林一家6位堂姐弟,1949年前有5位參加了革命工作,以后都是離休待遇。
1953年,陸炳林輾轉(zhuǎn)調(diào)到鹿寨縣平山區(qū),擔任婦聯(lián)主任。
平山區(qū)當時駐有一支快速反應武裝——解放軍剿匪小分隊,任務是抓捕大圍剿時漏網(wǎng)慣匪頭目王丁酉。陸炳林兼任隨軍向?qū)?,隨時組
織民兵配合剿匪小分隊行動。
王丁酉是本地人,常流竄在四十八弄一帶竄入農(nóng)戶家中,強行索要財物,群眾非常痛恨。
有一天,解放軍剿匪小分隊接到剿匪積極分子報告,平山區(qū)榨油村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一個山洞內(nèi)有不少玉米,估計是有人存放在那的。剿匪小分隊與陸炳林仔細分析,認定這個山洞是王丁酉藏身之所,這些玉米是他存放在洞里的糧食。
傍晚時分,陸炳林帶著小分隊秘密行動,遠遠地包圍了山洞周圍一帶,然后慢慢縮小包圍圈。指揮員一聲令下,陸炳林和隊員們猛撲向山洞??上?,撲了個空,洞里空無一人。
事后,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剿匪小分隊與陸炳林的分析是對的,那山洞就是慣匪王丁酉藏身之所,那玉米就是他的糧食。但王丁酉非常狡猾,雖存放玉米在住的洞里,他本人卻經(jīng)常不在這個洞里,而是潛藏在對面的山洞里瞭望。那天,他親眼看著剿匪小分隊撲了空。
王丁酉為匪時間長,殘忍狡猾,他有一套狡猾的隱蔽、潛逃脫身的伎倆,他有時會不惜自殘,使用苦肉計化裝混過關(guān)卡;逃跑時又將草鞋調(diào)頭來穿,看腳印明明往東,誰知他卻往西,借此把追蹤戰(zhàn)士給甩掉,所以,他能一次次地蒙混過關(guān)。
不過,再狡猾的狐貍也逃不出獵人的手掌。半年后,王丁酉終于被抓服法。
1953年,陸炳林由平山區(qū)調(diào)到了鹿寨縣黃冕區(qū),任黃冕區(qū)婦聯(lián)主任。
黃冕區(qū)委和區(qū)政府因陋就簡,設在洛清江西岸(今老街)一座古老破爛的廟堂里,工作人員住宿、吃飯都在破廟里。
黃冕區(qū)的區(qū)長和組織委員都交了女朋友,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當?shù)貐s有傳言,說這古廟邪氣重,在此不知死過多少人,尤其是抗日時逃難死在廟里的不計其數(shù),廟里都是些孤魂野鬼,在這里成婚很不吉利,會沒有后代。雖說他倆都是共產(chǎn)黨員,都是唯物主義者,但傳言影響了女方家人,女方家人找各種理由,一推再推,就是不同意成婚。他倆十分著急,便把希望寄托在陸炳林和謝仲身上。這時的陸炳林與黃冕區(qū)區(qū)委書記謝仲自由戀愛,已經(jīng)到了準備結(jié)婚的時候。
陸炳林和謝仲商量,這些封建迷信傳言如果不破除,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fā)展,也不利于新生的紅色政權(quán)。社會進步、群眾的思想改變需要我們共產(chǎn)黨人帶頭來破除迷信。他們決定就在破廟里舉行婚禮,帶頭破除迷信。
五四青年節(jié),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fā)的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陸炳林和謝仲決定選擇5月4日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舉行婚禮。
趁干部下鄉(xiāng)回區(qū)里開會,陸炳林和謝仲也不提前告訴大家,就簡單地自費準備了些酒菜,在破爛的廟堂大殿里請大家聚餐。在熱烈的氛圍中,陸炳林和謝仲宣布:“從今日起,我們結(jié)成夫妻,這次聚餐,權(quán)當我們的婚宴?!?/p>
區(qū)委、區(qū)政府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年輕人,熱心的年輕人立即決定當晚開個晚會,以表慶祝。當?shù)卮箨牳刹恐懒诉@好消息,也自告奮勇召集了喜愛吹拉彈唱的人馬趕來參加晚會。一些群眾得知這一消息,都在暗地為倆人祈禱祝福。不少青年男女群眾也不請自到,趕來參加晚會,把大殿擠得滿滿的。
趁此之機,陸炳林和謝仲即席演說:第一,感謝父老兄弟姐妹關(guān)愛,喜糖自便隨嘗,大碗清茶隨飲。第二,封建迷信是害群之馬,只要有真情,破爛廟堂何足掛齒,我們共產(chǎn)黨人就是要帶頭破除封建迷信,我們祝愿黃冕區(qū)人民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群眾長時間地鼓掌,即席編唱了許多動聽的山歌……
區(qū)委書記和婦聯(lián)主任在破爛廟堂里舉行婚禮的消息,像長著翅膀一樣,一傳十,十傳百,迅即傳遍了黃冕區(qū)。
有書記、婦聯(lián)主任帶了頭,不久,黃冕區(qū)長、組織委員的準家人思想也通了,后來他們也在這廟里舉行了婚禮,并且以后都兒孫滿堂,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