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野叟
關漢卿的《竇娥冤》取材于《漢書》中的一個故事。
話說西漢時期,東??び袀€孝順的媳婦叫周青,奉養(yǎng)婆婆十分恭謹。但她越是如此,婆婆就越覺得自己是個拖累,于是上吊自殺了。但婆婆的女兒不知實情,以為是周青蓄意謀害,就到官府告狀。
太守懶得盤查,就稀里糊涂地拘捕周青,周青屈打成招。有個姓于的獄吏曾試圖為周青辯解, “她已奉養(yǎng)婆婆十幾年了,孝名傳遍鄉(xiāng)里,怎會忽然起了殺心呢?其中定有隱情。”但他人微言輕,太守堅持原判,周青就這樣被冤殺了。于姓獄吏抱著定案的卷宗,哭著離開官府。
此后東海郡遭逢三年大旱,新任太守到職,于姓獄吏拿來以前的卷宗,對太守說:“孝婦周青含冤而死,天災大概就是這么來的?!毙氯翁乇容^開明,立刻親自到周青的墳前祭奠,還為她立碑作傳、洗脫冤情。說來也巧,天上立刻落雨,這年莊稼迎來豐收。
當?shù)乩先藗髡f,那時押送周青的囚車上插著長約10丈的竹竿,竿上懸著五色旗幟。她在死前當眾發(fā)誓說: “若我有罪,情愿被殺,血會順著竹竿流下;若我死得冤枉,血會沿著竹竿倒流上去?!毙行桃院?,她的血呈青黃色,果然沿著旗桿倒流上去。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賺走大把眼淚,但很少有人關心其中的于姓獄吏。這位于姓獄吏后來官至郡決曹,判案公正,深得民心,人稱“于公”。于公健在時,因為官聲良好,郡中百姓自發(fā)籌款,為他立了生祠,稱作于公祠。據(jù)清代學者趙翼考證,這是中國最早的生祠。
一次,于公老家的大門壞了,同鄉(xiāng)父老感念他的恩情,提出幫忙修理,于公笑道:“那就把大門改得開闊些吧,使其能通過四匹馬拉的高蓋車。我為官多年,懲惡揚善,也算積了不少陰德,將來我的子孫定會興旺發(fā)達?!庇诠脑捁粦?,他有個兒子叫于定國,后來官至丞相。
于定國少年時就隨父親學習法律,因才智出眾、辦案有方而一路平步青云。漢昭帝駕崩后,昌邑王劉賀即位,行為荒唐,于定國曾冒死規(guī)諫,慘遭貶謫。后來劉賀被廢,漢宣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奏請皇帝——凡是當年因規(guī)諫劉賀而遭殃的大臣都應破格升官。于定國因此升任光祿大夫,很受重用。當時朝廷上下都稱贊他說: “只要由于定國負責判案,無論什么結果,百姓都自認不冤?!痹阱e綜復雜的官場上能得到這種口碑,也算一個傳奇了。
于定國做丞相時,皇帝責罵有些地方官吏狡詐不忠,生怕因捕拿盜賊不力而遭受懲罰,便任意懷疑、加害良民,甚至導致無辜之人含冤而死;還有些官吏發(fā)現(xiàn)盜賊后不立刻追捕,反而拘禁丟失財物的人家,長此以往,百姓再受盜賊劫掠時就不敢向官府報告。官府倒是清閑不少,但這種惡劣風氣逐漸滋長,不斷有人跑到京城鳴冤。
這事本與于定國無關,但他主動承擔執(zhí)法不力的責任,正好趁著這股東風改善法度,使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大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