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哥讀史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朝廷舉行了一次武科考試,由嘉慶親自圈定狀元、榜眼、探花及前十名的考生,隨后就要舉行傳臚大典。所謂“傳臚大典”,就是皇帝在殿試后宣布進士排名的重量級典禮,也是天下讀書人倍感榮耀的時刻。這天,所有進士都要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與王公大臣一起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
嘉慶是個很勤奮的皇帝,這天他很早就趕到太和殿,親切會見青年or中老年才俊。傳臚官開始宣布排名了,然而狀元徐開業(yè)和探花梅萬青卻“喊無此人”,殿中一片騷亂。這么重要的場合,狀元和探花居然雙雙缺席,難道是前天晚上喝酒太嗨、醉了過去?嘉慶臉色鐵青,幾乎要把桌子拍成豆腐渣了。
相關(guān)負責人嚇得腿軟,馬不停蹄地展開調(diào)查,結(jié)果很快就出來了。原因說來有點好笑,禮部官員最初確定武進士們由西華門進入紫禁城,后來改為東華門,但不知怎么搞的,這個改動偏偏忘了通知新科進士,導致徐開業(yè)和梅萬青在西華門外等到花兒都謝了。而其余進士頭腦比較靈光,一看這架勢就知必有內(nèi)情,于是四處打聽,最終找到“進階之路”的正確打開方式,從東華門進入紫禁城。
搞清前因后果,嘉慶更生氣了——就算禮部官員疏忽,可狀元和探花是人中龍鳳啊,遇事怎能絲毫不知變通?如果連這點麻煩都解決不了,朕怎么放心把重任交給你們!于是,徐開業(yè)和梅萬青的狀元、探花功名都泡湯了,原定的頭等侍衛(wèi)、二等侍衛(wèi)的官職也都吹了,僅保留武進士的功名,且不得參加第二年的殿試,只能等下次舉行會試時再與新科進士一起參加殿試。如此一來,原本的榜眼秦鐘英撞了大運,光榮替補為狀元,喜出望外地做了頭等侍衛(wèi)。
那這三個人后來的命運又怎樣呢?
徐開業(yè)雖與狀元光環(huán)擦肩而過,但沒氣餒,再度殿試時仍奪得狀元桂冠。此后,他歷任御前一等花翎侍衛(wèi)等要職,獲封武功將軍、武顯將軍,大殺四方。最終他在潼關(guān)平定叛亂時戰(zhàn)死沙場,時年44歲。
梅萬青的官運沒那么順暢,也沒那么多耀眼的標簽,只在云南的梅氏族譜中找到記載,說他在道光二年(1822年)的殿試中高中榜眼,能比之前進步一點,說明心態(tài)調(diào)整得還不錯,就算沒做大官,衣食無憂總沒問題。
運氣最好的還是秦鐘英,當年他從榜眼一躍而成狀元,從此官運亨通,政治舞臺任他狂飆,幾乎沒演過小角色,在富貴榮華中安然病逝。
總體而言,這三個人混得都還不錯,尤其是徐開業(yè)和梅萬青,當年栽了那么大的跟頭,仍能就地爬起,不屈不撓地刷新戰(zhàn)績。由此可見,人生是一場長跑,拼的就是耐力,何必在意一時輸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