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經(jīng)濟作物技術(shù)推廣中心476100)
棉花人工剝花去雄授粉雜交制種是棉花雜交種子主要生產(chǎn)方式。棉花雜交制種除耕作、種子、肥料、農(nóng)藥、地膜、灌溉等投入成本外,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效益的高低。特別是近年來,人工價格大幅提高,棉花雜交制種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投入已成為制種成本的主要部分。而人工成本的多少又與棉花種植密度高低密切相關(guān)。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nèi),種植密度越大,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就越多,人工成本就越高,效益就越低;反之,種植密度越小,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就越少,效益就越高。采用合理的種植密度,不但可保障棉花產(chǎn)量高,而且可使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的工效最大化,從而實現(xiàn)棉花雜交制種效益的最大化。為此,2016—2018年在河南省商丘地區(qū)選擇3種棉花雜交制種常見的種植密度,比較其綜合效益,以篩選出投入最少、產(chǎn)量最高、效益最大的種植密度。
設置3 種種植密度模式:2.70 萬株·hm-2、1.80萬株·hm-2、1.35 萬株·hm-2。2016—2018年連續(xù)3年在同一地塊(0.4 hm2)進行不同種植密度的棉花雜交制種效益比較試驗。每種密度種植0.13 hm2,且每年田間種植位置相應輪換,即2017年2.70 萬株·hm-2、1.80 萬株·hm-2、1.35 萬株·hm-2模式分別種植到2016年密度1.80 萬株·hm-2、1.35 萬株·hm-2、2.70 萬株·hm-2相對應的位置。2018年2.70萬株·hm-2、1.80 萬株·hm-2、1.35 萬株·hm-2模式分別種植到2017年密度1.80 萬株·hm-2、1.35 萬株·hm-2、2.70 萬株·hm-2的相對應位置上,以減少因地力的差異對產(chǎn)量的影響。
3 種種植密度模式均為春白地大田直播地膜覆蓋,播種時間為4月25日。2.70 萬株·hm-2、1.80萬株·hm-2、1.35 萬株·hm-23 種種植密度模式田間行距、 株距配置分別為100 cm、37 cm,110 cm、50 cm,120 cm、61 cm。
3 種不同種植密度模式田間管理均為正常田間農(nóng)事操作進行。即施足底肥,及時人工破膜放苗、間苗、定苗,中耕培土,遇旱澆水,搞好整枝打頂、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科學化調(diào)等,按雜交制種操作規(guī)程做好人工剝花去雄授粉(所用工人技術(shù)熟練程度一樣)等工作。
每公頃投入成本包括:機耕、種子、地膜、肥料、農(nóng)藥、灌溉及人工(包括:播種、覆膜、破膜放苗、間苗、定苗、整枝、打頂、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化調(diào)、人工剝花去雄授粉、人工采摘棉花用工)等費用,每種種植密度模式的3年投入成本平均值即為該種密度的投入成本。每種密度模式的效益計算方法:3年每公頃產(chǎn)值的平均值,減去3年每公頃投入成本的平均值。
從3 種不同密度模式看,機耕、種子、地膜、肥料、農(nóng)藥、灌溉等投入成本差別不大,成本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人工成本上,特別是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差異大(表1)。從田間情況看,2.70 萬株·hm-2密度模式,密度偏大,人工剝花去雄授粉用工較多,棉花花、蕾和幼鈴脫落偏高,棉花產(chǎn)量并沒有因密度增加而提高,反而較1.80 萬株·hm-2密度模式低(表2);1.35 萬株·hm-2密度模式雖然田間用工相對減少,棉花花、蕾和幼鈴脫落降低,但由于密度偏低,造成產(chǎn)量下降,效益相對減少(表2、表3)。綜合分析,1.80 萬株·hm-2密度模式,產(chǎn)量高,每公頃綜合效益為68 725 元,比2.70 萬株·hm-2密度模式、1.35 萬株·hm-2密度模式分別高31 001 元、16 285元,是棉花人工雜交制種最為理想的種植密度模式。
表1 不同種植密度模式的每公頃投入成本情況
表2 不同種植密度模式的每公頃產(chǎn)值
表3 不同種植密度模式的每公頃效益情況
由本研究可知,1.80 萬株·hm-2是商丘地區(qū)棉花人工雜交制種最理想的種植密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