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家住姑蘇區(qū)金閶街道佳菱社區(qū),已是90歲高齡的老黨員解辰萱,在七一前夕向黨組織鄭重地交納了十萬元的一次性大額黨費,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8周年獻上誠摯祝福。
不光是交納巨額黨費這件事,老人日常生活的各種身體力行都值得今天的我們自省、反思。
郵電新村一處二樓60平方米的居室內(nèi),房屋未經(jīng)裝修,家具也是老式。但室內(nèi)四面通風,干凈清爽,未見一點多余雜物,也不見普通老人家中常見的保健品之類。90歲的解辰萱和92歲的張景程夫婦就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們?nèi)詴猿秩⒓由鐓^(qū)黨支部活動,此外就很少下樓了,在家中看看報紙電視,練練書法習習字。
解辰萱老人正在客廳擇菜。她身穿一件襯衣,據(jù)說已20余年,老兩口買菜花銷一天不超30元。小輩提出過為他們裝修一下住房,改善一下生活條件,被婉拒。“為黨、為人民作出的貢獻不夠多,如今的美好生活我們受之有愧。”解辰萱老人這么說。夫婦倆黨性堅定、政治覺悟崇高,對黨懷著無限的忠誠、無比的感恩。
1949年7月,解辰萱21歲,在公安學校學習半年,分配到南京市公安十一分局參加工作。1954年,愛人張景程支援西藏建設(shè),她因為已經(jīng)懷孕,在重慶待產(chǎn),孩子生下來三個月后,交由西藏駐重慶辦事處代為照顧,便奔赴西藏與愛人一起在拉薩郵電局工作。“沒有辦法,工作要緊,” 解辰萱說,“當時好多女同志都把小孩安置在了那里。而且西藏的氣候要撫養(yǎng)小孩也不容易,所以都選擇留在重慶?!?957年,隨組織撤離西藏,他們才接走已3歲大的孩子。
倆人先回南京,再一起調(diào)到江陰,之后組織安排張景程到蘇州工作。只能調(diào)一個,解辰萱就留在江陰公安系統(tǒng)工作,一個人帶大了4個兒子。她初在水陸派出所工作,江陰位于長江邊,派出所水上陸上都管,工作很忙;后受組織關(guān)懷,調(diào)至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再之后到街道辦事處。1985年,辦完了離退休手續(xù),她才到蘇州與愛人匯合。
此次交納大額黨費的事,解辰萱早有計劃。今年不但是建國70周年,也是她參加工作70周年,借向祖國、向黨表達心意,也給自己作一個紀念。家人對此毫不意外,也毫不意外地十分支持她的決定。
兩位老人說,“我們過慣了苦日子,對生活沒什么要求,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足?,F(xiàn)在的生活比過去好太多了?!?/p>
兩人一直都十分關(guān)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看到別人生活苦難,總想幫別人一把。解辰萱說,她小時候得過別人恩惠,就應(yīng)該涌泉相報,關(guān)心窮苦的人。
年幼時,她家境貧寒。解放前幫人帶孩子,卻沒有收入,也吃不飽飯。鄰居們?yōu)樗虮Р黄?,救助她,鼓勵她出去參加工作。幾乎兩手空空,她考上黨創(chuàng)辦的學校?!澳菚r我很內(nèi)向,晚上跟同學擠一張床,直到分配工作的時候,指導員才發(fā)現(xiàn)我連被子都沒有,趕緊張羅給我做了一條?!睈廴藦埦俺?8歲參加革命前,也下過煤礦,當過童工。
工作來之不易,他們對能夠參加工作感到非常榮幸,十分愛惜工作,工作時更是拼命努力,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張景程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安排到哪里,他毫不猶豫地服從安排。而解辰萱也在1956年通過組織的考驗,在拉薩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二老自己生活得很節(jié)儉,但援助別人要用錢,舍得。老人沒法跑遠,遇上附近、身邊有困難,總是慷慨解囊,解人燃眉之急。附近小區(qū)獨自生活的老太陷入困境,解辰萱馬上拿出200塊錢給老太基本生存,老太住院,她又捐助一些。報紙上看到別人重病,她電話輾轉(zhuǎn)找到報社記者,捐助一箱營養(yǎng)液外加500塊錢。電視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她馬上跟愛人商量,取出2000塊錢送到居委會代為捐款……
老太太說,她的捐助從來不是大手大腳,只是看到別人困難她捐助一點,能幫則幫,表表心意。她反復強調(diào),都是不足掛齒的事,他們有責任幫助別人做點善事。即便上交10萬黨費的事,她也說,“無需再報道、張揚,我們應(yīng)該默默無聞?!?/p>
二老很默契,捐助的事從來都由解辰萱安排,張景程無條件支持,孩子們?nèi)ε浜?。他們的孩子個個有出息,生活得很好,讓二老沒有生活負擔,有余力助人。這與二老一直以來的身體力行,對子女的嚴格教育息息相關(guān)?!靶r候吃過晚飯后,我不準他們出去,全部在一個小房間里寫字讀書?!奔彝ド顥l件屬中上等,但每年寒暑假,孩子們要自己做外發(fā)加工的手工活,賺取學費。解辰萱還開了個玩笑,“不像現(xiàn)在,我老太婆講話沒得用了。不過現(xiàn)在社會對人的要求也不同了?!?/p>
二老生活得簡單、簡樸,不為俗事煩惱。一個兒子住附近,每天下班都來看看二老。老人開心地說,下半年,待江陰的大兒子退休后來蘇州定居,他們?nèi)医K于大部分人在蘇州聚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