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核桃作為重要的經(jīng)濟樹種有其特殊的生態(tài)分布范圍。文章總結了建昌縣種植及管理山核桃技術,探討最適立地條件及最優(yōu)種植管理技術,為建昌縣乃至遼西地區(qū)山核桃種植及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山核桃;種植技術;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25
引言
山核桃既是喬木用材樹種又果樹經(jīng)濟樹種[1-6],是我國著名干果也是重要的油料物種,其果實和樹葉中有大量的維生素C,葉含槲皮素、異槲皮素,種仁含脂肪油、蛋白質、糖及維生素等[7,8]。同時,山核桃作為用材樹種,材質堅硬,可作為軍工用材[9]。建昌縣山核桃皮薄、肉厚,所含營養(yǎng)豐富而享譽國內外。在“一縣一業(yè)”建設中,縣委、縣政府以經(jīng)濟高效為目標,確定發(fā)展良種優(yōu)質山核桃作為強縣富民的主導產(chǎn)業(yè),提出用3a時間,發(fā)展良種山核桃6700hm2,竭力建成“東北山核桃第一縣”。
山核桃栽培區(qū)域分布較廣,但由于嫁接技術復雜,致使產(chǎn)量低、質量差。建昌縣經(jīng)過多年研究,山核桃優(yōu)良品種的繁育技術已趨成熟,并投入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經(jīng)調查與預測,市場需求日益增大,科學種植及管理將使該地區(qū)良種山核桃栽培逐漸形成規(guī)?;?、集約化和產(chǎn)業(yè)化,對創(chuàng)建良種山核桃品牌,增加山核桃產(chǎn)業(yè)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有率,以促進當?shù)厣鐣?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增加林農(nóng)收入,增強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自然條件
建昌縣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東部為葫蘆島連山區(qū)、興城市,南部連接葫蘆島市綏中縣,西北部連接朝陽市凌源市,西南部與河北省的青龍縣接壤,北部靠朝陽市喀左、朝陽兩縣。地處E119°13′~120°18′,N40°24′~41°06′之間。建昌縣的地勢呈現(xiàn)出西部海拔高南部海拔低,相對高差最大達到1147.5m。建昌縣地形屬于遼寧西部低山丘陵,氣候屬于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溫年平均8.2℃,降水量年平均550mm,無霜期158d左右。
2 種植技術
2.1 種苗
修根:修剪苗木的主根,剪除損壞部分,便于后期苗木回復根系;并根據(jù)苗木等級進行集中種植,利于后期管理。浸水:苗木修剪主根后在清水中連續(xù)浸泡12h,使苗木吸收足夠的水分,利于苗木栽植后快速生根。消毒:修剪主根的苗木極易感染病害,為防止感染,將浸水后的苗木放入300倍石硫合劑中浸泡1min,達到消毒的目的。蘸生根粉:最后將苗木根系在2000倍生根粉中浸泡20min,可以促使新根發(fā)育,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2.2 栽植密度
栽植山核桃苗最適密度為株行距5m×6m,做到橫成排豎成行,便于后期管理。
2.3 整地及栽植
2.3.1 整地
需苗木栽植位置,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整地。進行整地時,挖出的表土與底土分別堆放于坑邊,回填時,先填底土,后填表土。然后進行澆水,待土壤沉實后,挖長、寬、深均為1m的苗坑,混入適量處理好的有機肥,并于土壤充分混合均勻,待植入苗木。
2.3.2 栽植
將混合了有機肥的土壤的50%填入坑中,將苗木植入坑中,將苗木根系均勻合理的平鋪在土壤中。注意微調苗木的位置,使其橫成排豎成行,并且保持樹干垂直向上。然后向坑內澆水約15kg,當水下滲50%時向坑中填埋另一半處理過的土壤,并踩實,而后撒一層薄土。這樣可以使苗木根系與土壤親密接觸,并保證了根系的濕潤環(huán)境,可以大幅提升栽植的成活率。
3 管理技術
3.1 土肥水管理
完成栽植15d后,進行再次澆水,當水分下滲后再次覆土5cm,用來保墑。依據(jù)土壤的具體情況適當灌溉,使土壤保持最大持水量的60%上下。栽植后的第1年應當主要噴施葉面肥,待苗木展葉后每隔15d噴施500倍尿素1次,7月下旬停止氮肥供應;從8月份開始每15d噴施500倍磷酸二氫鉀1次,直至山核桃落葉;自8月中旬可以開始施基肥,施肥量為山核桃5kg/株處理過的雞糞、0.5kg過磷酸鈣?;示唧w采用開溝施肥,并及時灌溉。在冰凍之前進行1次澆水。
3.2 病蟲害防治
3.2.1 山核桃主要病害
山核桃白粉病主要是危害山核桃的葉芽及新生樹枝,促使山核桃早早落葉,更有甚者造成植株死亡。發(fā)病期多集中7—8月份,染病的最初階段葉片會出現(xiàn)黃斑或褪色,危害嚴重的情況葉片扭曲變皺,能見幼芽但不能見展葉,葉片的兩面均出現(xiàn)白粉層,到發(fā)病的后期白粉中還會產(chǎn)生黑色或褐色的黑點。
山核桃褐斑病主要對山核桃的葉片、樹梢及果實造成危害,造成的后果是葉片脫落,樹梢枯萎。當葉片感染此病后,葉片會出現(xiàn)近似圓形的小褐斑,褐斑中間呈現(xiàn)灰色,周圍散布小黑點。果實感染后,表面會有大小不等的凹陷。樹梢感染后,樹梢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斑塊。1a中可能會有多次發(fā)病,5月和7月為此病發(fā)生的高峰期。
3.2.2 山核桃主要蟲害
山核桃小吉丁蟲對山核桃的危害及其嚴重的。在小吉丁蟲幼蟲的階段,可以取食山核桃樹枝皮層內部,被取食處會出現(xiàn)腫大,并且樹枝表皮呈現(xiàn)黑褐色,造成樹枝的輸導組織受損,逐漸惡化導致樹枝脫水干枯,最終致使整株死亡。
刺蛾又稱洋辣子,也是危害山核桃的重要害蟲。刺蛾的幼蟲階段,取食山核桃的葉片的表皮和葉肉,造成樹葉呈現(xiàn)網(wǎng)狀透明斑塊,造成葉片受損光合作用下降,影響山核桃的生長發(fā)育。
3.2.3 防治方法
防治山核桃白粉病方法:清理染病樹葉、樹枝,并將這些枝葉加以焚燒,防治2次感染;在山核桃染病初期噴施波美0.2°~0.3°石硫合劑。
防治山核桃褐斑病方法:清理染病樹枝、樹葉,并予以焚燒;在山核桃花期階段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防治山核桃小吉丁蟲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增加山核桃對小吉丁蟲的抵御能力,將蟲害枝葉進行焚燒處理;待小吉丁蟲生長值成蟲階段可以噴施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進行滅蟲。
防治刺蛾方法:幼蟲期可以直接人工殺蟲;成蟲期可以選擇使用黑光燈誘殺;待到秋季刺蛾已經(jīng)結繭,逐一剪除蟲繭并予以深埋處理;幼蟲期如果蟲害十分嚴重,可以選擇噴施25%亞胺硫磷乳油600倍液進行殺蟲。
3.3 防寒措施
在山核桃幼樹頭3a,9月下旬霜降前埋根20~30cm高,10月下旬上凍前把樹干埋入土中,上覆秸稈,再用土覆蓋。3a后,每年10月中旬樹干涂白防寒。
4 結語
對山核桃進行科學種植、科學管理,針對山核桃病蟲害應當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同時也要積極的培育山核桃優(yōu)良品種,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以最經(jīng)濟的手段生產(chǎn)出綠色無污染山核桃干果。提升山核桃的品質,引領林農(nóng)共同致富。
參考文獻
[1] 韓寧林.薄殼山核桃在中國[J].浙江林業(yè)科技,1995,15(3):47-49.
[2] 韓杰,張明,林蘇寶,等.不同修剪措施對薄殼山核桃幼樹光合特性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1(6):13-18.
[3] 常君,姚小華,邵慰忠,等.薄殼山核桃不同砧木對嫁接成活率及生長指標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6,36(2):56-60
[4] 張翔.修剪措施及生長調節(jié)劑對薄殼山核桃枝條發(fā)育和結果潛力的影響[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5] 李小飛,曹凡,彭方仁,等.砧木年齡對美國山核桃嫁接苗光合特性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0(3):75-80.
[6] 趙偉明,張海軍,施娟娟,等.不同嫁接時間和砧木處理對薄殼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響[J].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4):104-106.
[7] 鮑逸培.山核桃化學加工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chǎn) 1991,2(1):40-216.
[8] 劉勝清.山核桃栽培技術初探[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1,2(21):57-60.
[9] 北京林學院 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0:214-216.
作者簡介:
丁勝建(1986-)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