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 蔡崔春
【摘 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康復護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將6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者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31例。對照組接受藥物治療,觀察組加接受運動康復護理,分析結果。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的CI、SV、CO、LVEF值明顯上升,但LVEDd顯著下降,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受試者6min步行距離以及明尼蘇達生活質(zhì)量分數(shù)明顯更高,P<0.05。結論:對于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為基礎,聯(lián)合進行運動康復訓練,能夠提升患者心臟功能,改善運動耐受力,因此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183-02
慢性心力衰竭產(chǎn)生原因,主要為長時間受到心臟疾病影響所引致的一類新式功能障礙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循環(huán)功能逐漸衰竭,其也為冠心病晚期的重要表現(xiàn)?,F(xiàn)如今,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不斷提升,心臟介入技術也有所成熟,老年心?;颊叽婊盥视兴黾?。冠心病也成為了CHF發(fā)生的主要因素。開展CHF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全面改善患者心臟功能,積極緩解其臨床癥狀。有文獻證實,對于此類患者開展運動康復護理能夠取得滿意效果。為了證實該理論的真實性,本文對上述命題進行全面分析,現(xiàn)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此類疾病,并且符合衛(wèi)計委最新頒布的關于慢性心衰臨床診斷標準。在此其中男患者33例,女患者29例。年齡區(qū)間為62.34-78.13歲,平均年齡為(70.22±1.36)歲,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為2-3級?,F(xiàn)依照就診秩序,將受試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31例。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具體為:利用血管擴張藥物、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等。
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受試者接受運動康復治療,具體為:
當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疾病穩(wěn)定之后,結合其個人情況開展具有個性化的運動康復方案,運動量循序漸進。
1-2天:患者接受床上被動運動,其中包含被動性翻身以及肢體被動活動。經(jīng)護士示范之后,告知家屬幫助患者完成上述動作,每天進行2次。
3-4天:受試者在床上開展腿部運動,主要為主動性活動踝關節(jié)、膝部關節(jié)運動。時間方面應當以患者最大耐受為適合。
5-6天:患者開展床上肩部、胸部以及上肢運動。
7-8天:如果患者自身條件允許,醫(yī)護人員可以幫助其下床活動??蓪嵤┮巫盈煼?。告知患者坐沙發(fā)或者直背椅。每次鍛煉時間為10至30min,每天進行1到2次。后逐漸增加治療時間。
9-10天:對患者開展醫(yī)療體操活動。依照相關步驟對雙側上肢以及肩頸進行活動。
第11天:實施平地步行訓練,每次最多步行距離為200米,2次一日。
第12天:將步行量增加到500米,2次一日。
第13-14天:將步行距離增加至1000米?;蛘咦孕猩舷聝蓪訕?,2次一日。
第15-16天:上坡步行1000米或者自行上下三層樓。
第17-21天:實施6min步行訓練。以3周為一個療程,患者接受4個療程治療之后全面評價臨床療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shù)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受試者治療后心臟功能指標情況
詳細見表1.
2.2 兩組受試者干預后6min步行距離、生活質(zhì)量對比詳情
詳細見表2.
3 討論
CHF為冠心病患者疾病發(fā)展終末期。當合并CHF之后病患會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疲勞等臨床癥狀。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耐受性顯著降低,生活質(zhì)量大打折扣。有文獻證實[2]:大約有40%的CHF患者在確診之后12個月內(nèi)死亡。對病患開展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積極改善其心臟功能,提升運動耐受性,提高生活品質(zhì),進而延長存活時間。
多年以來,醫(yī)生在對CHF開展治療過程中,為了全面保護病患的心臟功能,防止心肌缺血現(xiàn)象加重,通常會限制患者進行體力活動。而運動康復訓練曾一度被認為是CHF患者禁忌。雖說臥床休息能夠暫時性減小患者的心臟負荷,但這種情況會加大患者血液黏稠度,以及增加血栓發(fā)生風險;另外也會引起患者運動耐受力降低,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
最近幾年來,隨著現(xiàn)代心血管康復理念的發(fā)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大多數(shù)CHF患者開展適當運動康復練習,能夠提升運動耐性以及提升心臟功能。
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聯(lián)合進行運動康復練習,有助于緩解患者心臟負荷,加大心肌收縮水平,減少心肌耗氧量,加強耐缺氧水平,有效增加心排血量,提升心臟功能。
另外,運動康復訓練也能夠減少交感神經(jīng)興奮度,全面抑制心室重構。進而阻止心衰疾病進展。本次試驗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各項心功能指標、6min步行距離和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明顯更好,P<0.05.
由此能夠看出,對于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為基礎,聯(lián)合進行運動康復訓練,能夠提升患者心臟功能,改善運動耐受力,因此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葉磊, 王秋莉, 周意, et al. 運動康復護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6, 22(33):4830.
[2] 賈嫄, 王玲玲, 王婷. 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8, 24(25):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