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張先生人到中年,最近染上了一個怪病,就是一到晚上就開始整夜的失眠,時間久了,身體也開始出現(xiàn)各種不適,但是去醫(yī)院檢查又沒查出什么大問題。后來張先生把工作辭了,待在家里休息,但他的心情越來越糟糕,開始胡思亂想,常常在家人面前痛哭流涕,甚至還想到了自殺。
一個好端端的男人,怎么會突然變成這樣呢?原來幾個月前,張先生的妻子提出要買一套房,當時他就感到經(jīng)濟壓力大,不想買,但是妻子堅持要買,他拗不過妻子,交了首付后還有超過100萬的貸款。張先生一想到貸款的壓力就覺得緊張,漸漸地開始失眠,身體也感到不舒服,后來把工作辭了,沒有了收入后,壓力更大,最后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心理處方一:學習“不再放大煩惱”
我給張先生講了兩只青蛙的故事。一位農夫來到城里一家餐館,向老板打聽是否需要青蛙腿,說他那兒有成千上萬只青蛙。餐館老板問農夫從哪兒找那么多青蛙!農夫說自己家附近有個池塘,里面有成千上萬只青蛙,一到晚上就開始叫,叫聲太厲害了,自己都快被它們逼瘋了!于是,農夫和餐館簽訂了一項協(xié)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向餐館供應青蛙,每次100只。
很快,第一次交貨的時間就到了,農夫再次來到了餐館,可是,他的手里只拎著兩只青蛙。老板很奇怪,為什么只有兩只青蛙呢?農夫回答說:“是我搞錯了,原來池塘里只有這兩只青蛙,那么多的噪聲就是它們兩個的叫聲。”
其實,張先生說的“整夜睡不著覺”,是主觀的自我夸大。人在入睡前的清醒階段,對自己的意識活動有所記憶,加之失眠者在睡不著時又感到非常痛苦,記憶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的這段時間特別長。在睡著之后,人處在無意識狀態(tài),因此就會感到整夜似乎都沒有睡著,這叫作“主觀失眠”。據(jù)研究表明,主觀失眠對人體基本沒什么影響。
張先生感到人不舒服,在心理學上叫作“軀體化現(xiàn)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難以面對的時候,潛意識里會讓心理壓力轉換成某種軀體癥狀,不知不覺間扮演患者?!败|體化現(xiàn)象”實際上是一種“心因性反應”,通過鬧病,給心靈找個“避難所”。
心理處方二:在“人格重塑”上下功夫
張先生由于早年父母溺愛,形成了幼稚、依賴、退縮的人格特征。而張先生的妻子為人比較強勢,這樣的夫妻關系又進一步強化了張先生過分依賴的人格特征。因此,張先生要真正走出困境,還要從人格重塑上下功夫,培養(yǎng)積極的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的重塑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首先,需要張先生積極地自我改變,學會自立自強。同時,還需要家人的配合,特別是調適夫妻關系。為此,建議張先生的妻子在夫妻關系中學會示弱,對丈夫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難,多一些肯定。張先生的妻子表示同意,于是在三方會話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張先生的妻子對丈夫做了肯定評價。張先生聽到后受寵若驚,當即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快找到一份工作,讓自己像個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