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7月7日,希臘舉行議會選舉,反對黨新民主黨贏得過半議席,黨首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已于8日宣誓就職希臘總理。而2015年因為反對緊縮政策而上臺的民粹主義政黨激進左翼聯(lián)盟落敗,在債務危機后冒起的極右翼“金色黎明黨”由于未能跨過3%的得票率門檻,甚至一票未得。
這表明希臘政壇在經(jīng)歷了過去4年的漂移之后,再次回歸了傳統(tǒng)政治模式。
1974年4月,希臘軍政府垮臺,在亨廷頓的名著《第三波》中,這是人類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開端的標志性事件。當年11月希臘舉行議會選舉,新民主黨獲勝并執(zhí)政,希臘歷史進入了新紀元。
此后幾十年,希臘政壇一直由右翼的新民主黨和左翼的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兩大政黨輪流執(zhí)政,兩大黨都由政治家族把持,都產(chǎn)生過父子兩代總理。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當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規(guī)定的3%和60%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相繼調(diào)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由于希臘在資本市場借新貸還舊貸的路已斷絕,所以只能靠其它國家的紓困金。
希臘政壇的變化,指出了馴服民粹主義的最佳路徑,那就是讓它執(zhí)政。因為民眾真正看重的不是左翼或右翼,而是誰能讓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
以德法兩國為首的歐盟在給予希臘貸款的同時,要求希臘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包括削減退休金,降低個人所得稅和房產(chǎn)稅的起征點,減少政府職位和開支等。
這些措施對普通希臘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民眾普遍反感緊縮措施,甚至遷怒于德國總理默克爾,2012年10月默克爾訪問希臘時,希臘民眾舉著“納粹”的牌子抗議。對內(nèi),民眾對主張遵守歐盟要求的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深表不滿,以反對緊縮、撕毀與債權人協(xié)議為招牌政綱的激進左翼聯(lián)盟聲勢大漲。在2015年1月的大選中,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獲勝,其領導人阿萊克斯·齊普拉斯當選為希臘總理,這是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的第一次執(zhí)政,也是歐洲第一個因公開反對緊縮政策而當選執(zhí)政的政黨,40歲的齊普拉斯也成了希臘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齊普拉斯上臺后表示,首要工作是恢復希臘的尊嚴,揚言要廢除前政府與債權國的協(xié)議,要求國際社會削減債務,否則拒絕償還。2015年7月,在齊普拉斯政府的推動下,希臘舉行了全國公投,拒絕了債權人的一系列緊縮和改革要求,走到了破產(chǎn)和退出歐元區(qū)的邊緣。但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債權國不為所動,默克爾更是直接表示,在解決希臘債務問題上沒有B計劃,希臘應該放棄幻想。
眼看著新一輪償債期限臨近,希臘議會最終通過了緊縮政策,幾乎將之前的公投結果全部推翻。
過去8年,希臘從以歐洲央行、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三駕馬車”為首的國際債權人處獲得三輪、約合3000億歐元的援助資金,其中歐元區(qū)各國政府和歐洲金融穩(wěn)定基金(EFSF)所占比例達76%。在歐元區(qū)各國政府中,德國提供的貸款最多,為560億歐元。在外部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希臘經(jīng)濟漸漸止跌回升。
2018年8月,希臘退出歐洲第三輪救助計劃,標志著持續(xù)9年的主權債務危機結束。2018年希臘經(jīng)濟增長2%,2019年有望提高到2.3%。但宏觀層面,希臘18%的整體失業(yè)率依然是歐元區(qū)最高,25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yè)率從高峰的近60%降回現(xiàn)在的近40%,但也仍然很高。希臘的公共債務2018年已累積達3350億歐元,相當于GDP的180%,仍然面臨著沉重的償債壓力。
一方面是齊普拉斯對“和歐盟撕破臉”承諾的背叛,另一方面民眾生活沒有明顯改善,于是,民眾拋棄了齊普拉斯和激進左翼聯(lián)盟,重新回到了新民主黨的懷抱。民粹主義政黨在野時因為不用負責,會做出很多不切實際的許諾,但當它們掌握了權力,要為國家每日的柴米油鹽負責時,現(xiàn)實就會讓它們理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