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

2019-07-24 01:12慈慧李雨霏嵇薪融閆婷張帆
藝術科技 2019年7期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

慈慧 李雨霏 嵇薪融 閆婷 張帆

摘 要:筆者通過實地踏勘,基于影響記憶的空間要素分析了南京大屠殺中現存的22處遺址紀念空間的現狀,發(fā)現了紀念空間在其本身設計、景觀、人們需求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使紀念空間體系化、紀念行為日?;母倪M策略,加強公眾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傳承。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紀念空間;空間要素;城市記憶

1 概況

與南京大屠殺事件相關的遺址紀念空間主要由集體屠殺場地、零星屠殺點、焚燒尸體場地、遇難同胞叢葬地、國際安全區(qū)與難民營等類型的場地組成。[1]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南京現已立碑的22處遇難同胞叢葬地,其中有20處位于南京城區(qū)內由政府修建立碑,其余2處位于南京郊區(qū),為村民自發(fā)修建。其中有17處叢葬地已于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現已立碑的22處遇難同胞叢葬地中,只有江東門叢葬地因為修建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且經營維護狀況較好,至今仍發(fā)揮著傳承歷史記憶的使命,其余21處場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位置偏僻、可達性差、缺少紀念氛圍以及權屬和后期管理等問題。

2 基于影響記憶空間要素分析現狀

人們對城市記憶載體的記憶包括兩種不同層面,一種是物質空間形態(tài)的表層記憶,一種是使用者從社會活動中獲得的深層記憶。本文根據實地踏勘和現狀問題分析,參照學者朱蓉的城市記憶研究,從影響城市記憶的體化要素、符號化要素、場景化要素、地域要素方面分析場地現狀。

2.1 體化要素

體化要素側重于記憶過程中人的活動,包括場地內部活動、場地人流。針對這兩點,發(fā)現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存在的問題有:

場地內部活動少。心理學的理論提到,有注意的參與是使感覺記憶中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的基礎。[2]因此場地內部的活動是評價場地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南京大屠殺22處遺址紀念空間中,僅有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活動比較豐富,線上、線下活動并行,不僅在公祭日、清明節(jié)舉辦從上而下的公祭活動,在非紀念日也會有大量活動。其紀念空間經過三期設計,無論是對人群的吸引,還是對記憶的傳承,都有深遠的影響。相比之下,其他21個紀念場地除公祭日有官方活動、清明節(jié)有民間自發(fā)活動外,非特定紀念日活動稀少,場地冷清,無人問津。

場地人流稀疏。想要使場地活躍起來,人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不能吸引足夠的人流,那么場地只是一個圍合的空間。北極閣遇難同胞紀念碑,地處城市中心區(qū),位于北極閣公園內,臨近凱瑟琳廣場和江蘇省電視臺,人流量極大,經過場地的人也很多,但由于規(guī)劃等原因,沒有吸引到一定規(guī)模的人流至此地,因此場地極不活躍,沒有實現場地本應擁有的作用。

2.2 符號化要素

心理學實驗證明,人的記憶是與一系列象征符號緊密相連的。人們通過將載體符號化,給予他們在特殊時空中所處的固定位置來加深記憶。符號化要素包括場地的標識系統(tǒng)、碑體的形態(tài)、場地的標志性。針對這些要素,發(fā)現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存在的問題有:

缺少成體系的標識系統(tǒng)。除江東門以外,剩下的21個場地都沒有成體系的標識系統(tǒng)。有些場地周邊山林茂盛,入口感模糊,使人難以分辨,很難進入場地。

碑體主題不明。有些場地的紀念碑,如正覺寺等,形態(tài)與普通歷史紀念碑一致,無特殊性,不能讓人產生深刻印象。而有些紀念碑的形態(tài)與周邊環(huán)境、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特點不符,無法使人產生共鳴。

場地標志性不足。如仙鶴門遺址紀念空間,不僅碑體無辨識度,周邊也沒有知名度高的地標性建筑,且圍合方式隨意、景觀設計缺乏層次感、無特色性符號,嚴重削弱了場地承載記憶的作用。

2.3 場景化要素

側重客觀對象的性質內容如何形成總體氛圍使人產生感情,包括場地尺度、圍合。[2]針對這些內容,發(fā)現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存在的問題有:

場地尺度過小。在古典記憶術中提到,場地規(guī)模適中是最佳記憶空間的重要特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空間、界面與人之間形成的尺度比例關系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情傾向。[2]比如太平門遺址紀念空間,典型的場地空間過于狹小,甚至完全無法容納人們的活動,忽略了人的感受和場地應該承載的作用。

場地圍合過于封閉。記憶的承載需要一定的空間氛圍,而氛圍的營造很大程度上基于空間的圍合。舒適的空間圍合容易使人感受到自己與空間的關系,對所處的場地產生心理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與空間產生進一步的互動,這對紀念性遺址空間的塑造是十分關鍵的。下關電廠遇難同胞紀念空間圍有高大的綠墻,僅有小門敞開,人們可以通過其到達場地內部。這種極其封閉的圍合方式,使人們在街道上無法感受到紀念空間的存在,而在場地內部又存在空間上的壓抑感。

2.4 地域要素

側重場地的地理位置和所在區(qū)域后期管理,包括區(qū)位、可達性、后期管理。針對這些要素,發(fā)現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存在的問題有:

區(qū)位偏僻。場地的區(qū)位會影響場地的活躍度,過于偏僻、難以尋找的紀念空間,會為記憶的傳承和紀念活動的開展增加難度。煤炭港遺址紀念空間位于東炮臺街旁,周圍道路老舊失修,同時缺乏標識引導,除附近居民外,人們很難自行前往場地,從根本上降低了場地活躍的可能性。

可達性低。場地的便利程度是影響人們選擇是否在此地活動的首要條件。如果不易到達,很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場所的滿意度和關注度。湖山村遺址紀念空間,由于位于郊區(qū),可達的公共交通方式僅有90分鐘一班的公交車,并且村里至場地的道路狹窄不平,使場地的可達性極低。

后期維護不足。以漢中門遺址紀念空間為代表的多個紀念空間中,不僅存在構筑物老化、場地周圍垃圾無人清理等問題,場地內隨地大小便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不堪的物質環(huán)境使紀念空間無法被正常使用,也喪失了對人群的吸引力。同時,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今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天文學院內),由于學院搬遷施工,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對外開放。魚雷營紀念碑也因在工廠內,其他人員無法進入。這種形式的管理不僅影響了場地活躍度,對南京大屠殺城市記憶的傳承也有一定阻礙。

3 改進策略

3.1 整體連續(xù)性

以體系化的紀念空間引導公眾的偶發(fā)祭奠行為轉變?yōu)樽杂X的日常行為,[1]增加整體性和連續(xù)性,把每個單元組織成為在活動和形式上相互有關聯的集中點,建構一個整體連續(xù)的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體系。

將分支按照要素特征組織起來,形成以紀念館為核心,遺址紀念空間為基本單元的層級體系。

3.2 活動組織改進策略

通過公祭日國家組織的大規(guī)模祭奠活動,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組織的中等規(guī)模的祭奠活動,引導個人為主體的日常偶發(fā)祭奠行為。[1]同時,政府應認識到日常紀念活動的重要性,組織在非紀念日的祭奠活動。整合信息資源,采用線上、線下同祭模式;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加強城市記憶。

活動內容作為影響記憶的重要因素,我們從活動的文化內涵、活動的日常性兩方面分析其作用方式。

提高活動文化內涵。在塑造城市形態(tài)體化要素時,我們需要考慮場地在使用中,如何使其包含社群交流、歷史教義等文化內涵與意義。只有場地中的活動有一定的特色、內涵,才會讓人對場地印象深刻,使人的思想意識得到提升或知識水平有所提高。高品質的活動,會吸引其再次到達場地,而記憶也就由此傳承下去。

增加活動日常性。城市記憶的傳承不能脫離公眾在公眾生活之外產生,還需要記憶載體使用者通過社會性、日?;男袨閷嵺`來維持與認同。[2]活動內容更加日?;谷藗冊谌粘I钪幸材茌p易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將遺址紀念空間真正地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讓人們在散步、游覽、休閑中慢慢記住曾經發(fā)生的歷史。

官方紀念日活動與日?;顒咏Y合。南京大屠殺記憶傳承很大一部分依靠于官方主旋律的引導,因為當前社會是以“從上而下”為主導,與“從下而上”活動方式相結合的活動模式。

3.3 局部設計改進策略

不同感官結合產生協(xié)同作用。雖然視覺印象是記憶過程中的主導因素,但人對環(huán)境場景的記憶是多種感官共同作用的結果。場地通過一系列的景觀設計,使人在場地中能夠調動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協(xié)同產生記憶場景。這有助于紀念空間形成區(qū)別于其他場地的特點,加深人的印象。

空間景觀與生活場景結合。紀念空間不僅承載著這一個區(qū)域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的記憶,同時承載著這個區(qū)域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網絡關系??臻g活動應具有可參與性,使紀念日、日常都有可參與的活動;注重真實性、敘事性感受的營造;通過紀念空間的整體空間布局和景觀環(huán)境設計,形成多種感官感受的紀念氛圍;注重景觀的層次性和豐富度,營造紀念空間的層次感;注重場地的特征性,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的前提下適當結合南京大屠殺歷史立紀念碑;增加其便利性,相鄰兩個場地、局部區(qū)域之間的可達性需要完善的交通網絡來支撐。

4 結語

目前,南京大屠殺主要的22處叢葬地紀念碑遺址紀念空間從最初設計到后期保護管理皆存在很大問題,難以滿足由國家主導的創(chuàng)傷記憶建構對紀念空間的要求,[1]所以,保護、重塑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空間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張帆,邱冰.南京大屠殺紀念空間調查與問題分析[J].建筑與文化,2017(04):129-131.

[2] 朱蓉.城市記憶與城市形態(tài)[D].東南大學,2005.

作者簡介:慈慧(1998—),女,山東威海人,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學院本科在讀。

李雨霏(1998—),女,內蒙古包頭人,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本科在讀。

嵇薪融(1998—),女,江蘇淮安人,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本科在讀。

閆婷(1997—),女,黑龍江大慶人,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本科在讀。

通訊作者:張帆(1980—),女,遼寧沈陽人,博士,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更新,歷史文化保護,城市設計。

猜你喜歡
南京大屠殺
見證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歐美友人
國家公祭
第五個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從歷史事件到國家記憶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僑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延安中共報刊和圖書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報道與評論
合川市| 独山县| 卢氏县| 温州市| 梅州市| 台湾省| 北票市| 汾阳市| 麦盖提县| 宜昌市| 页游| 宜宾县| 寿阳县| 沁阳市| 融水| 温州市| 钟山县| 安达市| 桃江县| 安岳县| 荃湾区| 女性| 尉犁县| 栾城县| 辽中县| 灵石县| 广平县| 特克斯县| 肃南| 普宁市| 辽阳县| 大新县| 贵溪市| 晋中市| 黄平县| 海口市| 余姚市| 峨边| 桦甸市| 荣昌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