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云麗 本刊記者/朱麗娜
站在江山市張村鄉(xiāng)秀峰村豐禾安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的12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正在熱火朝天地收割,這是浙江省國貿集團幫扶村里的項目。這個項目每年可以為村民帶來約20萬元的收入。
“我們村能有現在這副景象,托的是周順華教授的福。”村書記張淑華說。同濟大學周順華教授幫村里建了座沖不垮的橋,解了村民過河之苦,現在還引來大企業(yè)幫扶。
2014年夏天,山洪沖垮了秀峰村的一座由八根碗口粗細的原木拼接而成的橋,村民過河勞作都成難題。8月周順華的父親周延泉病重離世,他將“為村里造一座沖不垮的橋”的遺愿托付給兒子。
周順華帶著這份鄉(xiāng)愁和囑托,決心要為家鄉(xiāng)建一座沖不垮的橋。
周順華教授在鐵道隧道與地下設計領域有相當高水準,橋梁建筑卻不是他擅長的領域。但他在校育人桃李滿園,橋梁設計,他找到了自己的學生免費設計。
橋梁建設費用要200 萬元,村書記張淑華建議橋寬可以改窄一點,以降低造橋費用。但是周順華堅持9 米的橋寬不能減,因為他深知小山村造橋不容易,一開始造窄了,日后拓寬更麻煩。周順華跟學生們按照經濟實用的要求重新設計橋梁,經過反復論證總預算投資降到120 萬元。可支付這些錢村里依然吃力,周順華帶頭從積蓄里拿出十多萬元捐資。這件事情在周順華課題組乃至整個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師生校友中傳揚開來。不足一周,近百萬元的捐款便從全國各地匯聚到了周順華課題組,團隊60 多名研究生、幾百名畢業(yè)生加入捐資隊伍。
學生唐黎明說,這座橋的建設前后經歷半年多,我總共去了6次,每次都很受教育,“既要省錢,還要牢固,橋墩的個數就很有講究,最后確定為兩個。墩子扎得深,筏頭塑得圓,釃水性就好?!?/p>
周順華(右三)在村里查看情況
方案做好后,就是現場監(jiān)督建造了?!俺Hィ袝r自己去,有時陪著我們同濟的退休橋梁專家夏建國去”,唐黎明說,綁鋼筋既不能漏筋,更不能偷筋;鋪平后現澆,一次成型必須平整?!霸摻?、澆筑那段時間我干脆就守在施工現場,怕有個閃失?!?/p>
豐禾安橋是一座通行的橋,周順華還想把它做成一座文化橋。他請學生們撰寫山海經故事、先秦諸子、古希臘羅馬哲人、現當代歷史典故、現代科技文字,配上女媧補天、孔子、阿波羅……44 米的橋,分為20 段;故事分為四個專題,圖文并茂。那段時間,工作室變成了傳統(tǒng)文化研修班。
半年后,“豐禾安橋”落成。這名字蘊含著周順華的心意,寓意年年歲歲禾苗豐收,歲歲年年民富平安。
豐禾安橋的后續(xù)費用沒有再用學生們的捐款,都是周順華自己出資補齊。而后來到賬的捐款,他和村里協(xié)商,在上游再建一座有棚的新橋,讓村民們在下雨天也能開展文化活動。
兩座遠在千里之外的橋,就這樣與同濟大學這座百年學府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如今,豐禾安橋的傳奇還在繼續(xù),這座橋不僅架起張村溪的這一岸和那一岸,更是連接起美麗鄉(xiāng)村、城市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