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科學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學習科學知識,而是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其核心是實踐出真知,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性。
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需要大批科技精英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能工巧匠,這一切都離不開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發(fā)現,截至2018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8.47%。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科學教育任重道遠。
自2017年開始,科學課成為小學的必修課,科學教育逐步走入幼兒園、中小學。另外,編程課程、STEAM教育等也越來越受歡迎。但科學教育應該如何開展?學校、培訓機構莫衷一是,很多老師、家長也摸不著頭腦。
“科學教育很重要,但是目前科學教育是相對混亂的。” 7月13日,在“SEK 2019中國兒童科學教育高峰論壇”上,“科學隊長”創(chuàng)始人紀中展感嘆??茖W教育如何更科學,有待深入探討。
科學教育的誤區(qū)
多年來,紀中展一直從事科學教育的傳播工作,他發(fā)現科學教育面臨很多問題。
比如,有些人把STEAM等同于編程或者是等同于機器人培訓,有人認為每一個科研人員都要去做科普,把科普等同于科學教育。
在做科學教育的推廣時,紀中展發(fā)現,科學教育領域的師資和教學資源都比較匱乏,教師不知道怎么教,學生不知道怎么學。在高考“指揮棒”下,科學教育還不是剛需,要跟主流學科搶時間?,F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孩子想不想學科學,而是孩子有沒有時間學科學。
孩子的時間有限,家長也會做權衡。很多家長對科學教育不太理解,在課堂上經常讓老師快點把結果告訴孩子,不要讓孩子著急,還有的家長指著孩子說:你為什么這么問呢?
有些孩子愿意接受科學教育,但教育的效果也待考量。紀中展遇到過一些做科普的機構,請了非常優(yōu)秀的院士給小學生講數學,院士講得那么高深,孩子們聽不懂,只能當作一個好機會感受院士的慈祥、學識淵博……
科學教育中的搶跑也讓人擔憂。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劉雷發(fā)現,現在有些人把很多知識提早壓給孩子,孩子當時覺得很好,等到大了以后就不愿意學了,他帶過一些中學和高中的孩子去參加機器人比賽,其中有幾個孩子,隊長提出一個問題,他們馬上說我知道了。后來發(fā)現不對,他們又說我知道了,他們反復嘗試,但沒有真正把問題解決。他們這個隊剛開始信心滿滿,真要大賽的時候全部退縮了,一個都不去,連去觀摩一下都不愿意。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阿優(yōu)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馬舒建有個快5歲的女兒,他非常注重孩子的科學啟蒙,經常跟人分享科學家的故事。
他發(fā)現很多著名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愛迪生,小時候都有很強的好奇心?!皭鄣仙r候數學和閱讀能力都很差,很多學校不愿意接受他,他只在正規(guī)學校上過三個月的課,但他媽媽保護和培養(yǎng)著他的好奇心,后來他成為歷史上發(fā)明專利最多的發(fā)明家。”
在科學教育中,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一再被強調。“我們不需要創(chuàng)造孩子的好奇心,他本身就有,我們的目的不是創(chuàng)造,是保存與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David G.Evans說。
他經常發(fā)現孩子提的問題比家長和老師提的問題更好。家長老師經常提的問題是: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孩子提的問題是:為什么?這個問題更重要,這是科學家要提的最重要的問題。
“孩子們都有好奇心,但是科學教育的價值應該是拓展好奇心,不止于他自己的好奇心,這樣才是讓深刻的學習得以發(fā)生的條件?!?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瀟怡說。
培養(yǎng)科學思維
科學教育與其他教育有什么不同?科學教育到底教什么?是讓孩子們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嗎?在科學教育中,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
劉雷在與孩子們接觸時發(fā)現,在互聯(lián)網時代,有各種各樣的平臺或其他人解答問題,孩子知道的可能比老師多。“科學教育不是教知識,科學就是求真,最重要的是兩點,第一是要實事求是,第二是辯證。”
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副主任彭瑞文看來,科學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學習科學知識,而是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其核心是實踐出真知,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性。
對于科學教育,高瀟怡最關切的是孩子們收獲了什么,而不是這個知識體系有多么的嚴密,教育目標有多宏大。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幫助孩子建構并且形成對科學的初步理解?科學的東西特別高深,也特別好玩,但是不僅僅止于好玩,他要對科學有一個認識,它不遙遠,它很有趣,是我也可以做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形成一種科學的生活態(tài)度,讓科學對他的思維、對他的問題解決更有價值。”
發(fā)現身邊的科學
劉雷在孩子4歲時帶他去看科學話劇,發(fā)現孩子一點都不感興趣。但孩子走到一個廣場上,告訴他媽媽說這個雕像周長有42米。在孩子的成長中,劉雷意識到,利用日常生活的東西能讓兒童高效地學習。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這里面有大量值得孩子探究的東西,而且能激發(fā)出孩子的興趣,所以兒童身邊的資源是科學教育內容的源頭活水?!北本煼洞髮W學前教育系教授馮曉霞說。
中國科學院幼兒園總園長王春菊一直強調孩子身邊的科學,她認為,科學家的科學,孩子也要接觸,但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能夠接觸到的、能夠感知到的科學,是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每天孩子們都有一個小發(fā)現其實就是一種積累,孩子的科學就在孩子的身邊。我希望科學教育資源和教育工作者有個對接,架起一座橋梁,讓他們通過研究把科學資源轉化為孩子們能夠接觸到、認識到的知識,增加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