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 仁
1910年,老佛爺(慈禧)已走了快兩年,已經(jīng)4歲的宣統(tǒng)溥儀顯然只是個虛設的小皇帝,真正掌握實權(quán)的是老佛爺臨死之前指定的那幫接班人。其中,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做攝政王,而慈禧的侄女則被安排做了“裁奪大權(quán)”的皇太后——葉赫那拉·靜芬。
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后二弟桂祥的次女,雖然相貌平平,但受過良好的貴族教育,端莊賢淑,為老佛爺所喜愛。在靜芬很小的時候,老謀深算的慈禧便打算將靜芬接進宮內(nèi),嫁給光緒皇帝,用牢牢的血緣關系控制皇帝的寶座。1889年,靜芬在姑姑慈禧的一手主導之下,被選為皇后,嫁給了比自己小3歲的表弟光緒。
大婚之初的隆裕并沒有新嫁娘的歡樂,也沒有后宮之主、母儀天下的榮光。光緒皇帝的異常冷淡讓她獨守空房,成了典型的“活寡婦”。
光緒皇帝為何對皇后如此冷落呢?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大體上有這么幾種說法。一是,隆裕長得不夠漂亮,當年在選后妃之時,光緒就沒有相中這位表姐;二是因為隆裕的特殊身份,她是慈禧太后的內(nèi)侄女,在光緒看來,這位表姐是太后安排在自己身邊的臥底,專門來監(jiān)視他的一行一言,無疑徒增對她的幾分怨恨;還有就是人們普遍認為隆裕心胸狹窄,是個愛告黑狀、精于攻心的妒婦。此番種種,除了隆裕確實不是美人和慈禧內(nèi)侄女身份外,其他皆無可考的憑證。不管怎樣,光緒與隆裕之間,事實上的夫妻名分雖存,但情薄意寡。
沒有皇帝的寵愛,對隆裕來說已是極大不幸,更讓她心灰意冷的是,想從姑姑那里獲得親情也是望穿秋水。對隆裕來說,慈禧的要求異常嚴格。
隆裕的弟弟在任御前侍衛(wèi)之時,曾和隆裕有過單獨會面,隆裕曾傷心地跟他說:“我雖然貴為皇后,但總是得處處小心謹慎,老太后比皇上對我還要嚴厲,稍微疏忽一點,我肯定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隆裕的說法當然有點夸張,慈禧對其要求非常嚴格,還是希望侄女能夠和她一樣,將來能夠獨當大任,所以,每當隆裕表現(xiàn)差勁之際就會覺得很惱火。在一次慈禧命人杖責珍妃之時,隆裕當場嚇暈,這一表現(xiàn)令慈禧非常失望。
珍妃(注:光緒帝的寵妃)死后,威脅隆裕后位的不再是珍妃,而是她的姑姑慈禧,在帝黨和后黨紛爭之時,慈禧太后欲廢掉光緒皇帝,如此的話,則隆裕的后位自然不保。好在有驚無險,經(jīng)“庚子之亂”(注:義和團入京圍攻各國使館,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棄都而逃)之后,由于西方列強反對慈禧廢帝,而使光緒能安然坐著虛君。隆裕在慈禧和光緒的陰影之下度過了漫長的二十載。
從后宮走到歷史前臺1908年的初冬,大清帝國最重要的人物——光緒和慈禧先后染病,而且似乎病得很嚴重。垂垂老去的慈禧,仍然是這個王朝說一不二的人物。慈禧自知命不久矣,于11月13日召集重臣,討論有關身后接班人的問題。
本來隆裕接班皇太后是順理成章的事,只不過當年同治皇帝死的時候,老佛爺讓年僅4歲的光緒接班,首開了兄終弟及的先例。為平撫皇室內(nèi)外的不滿,慈禧曾承諾光緒的兒子將繼承同治,兼祧光緒。讓慈禧沒有想到的是,光緒也沒有子嗣,只能從近支貴族選擇一人入承大統(tǒng),承繼同治是肯定的,但是否兼祧光緒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新皇不兼祧光緒,那么,光緒皇帝的皇后就不能上位成為太后,這對隆?;屎髞碚f是極度不利的。
果不其然,慈禧太后初只提讓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為大阿哥,作為儲君,以載灃為監(jiān)國攝政王,承繼同治帝。
在側(cè)的軍機大臣奕劻、世續(xù)及張之洞等都提議新君應兼光緒皇帝之祧。尤以奕劻,堅請?zhí)笤谥I旨中應加入“兼祧大行皇帝”一語,太后聽了,默不作聲。奕劻跪地力請,磕頭不已,太后才點頭應允,于是始傳出醇王監(jiān)國之諭。
既然新皇帝兼光緒皇帝之祧,隆裕成為太后也就非常自然,但慈禧知道自己的這個侄女不是一個呼風喚雨之人、也不可能挑起軍政大權(quán),仿效自己垂簾聽政,所以在發(fā)布載灃做攝政王之時,還是沒有提及這位皇后的晉級問題。直至11月15日,慈禧明知不久于人世,才發(fā)布最后一道諭旨,要攝政王載灃凡遇軍國大事必須向皇太后請示,這是隆裕后來順利成為太后的法寶。
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基大典在太和殿舉行,宣布明年為宣統(tǒng)元年,尊隆裕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侍?。隆裕終于從深宮之中走出,走上歷史的前臺,雖無軍政大權(quán),但按慈禧的遺命,小叔子載灃在許多大事上必須要聽聽她的意見。
1911年的春夏之交,大清帝國烏云密布:武昌的一聲炮響,大清帝國陷入全面危機。在這個緊要的關頭,本應是攝政王載灃苦心建立起來的親貴集團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但這群平時威風八面的王爺、大臣們沒有一個敢于挺身而出。無奈之下,載灃只得向隆裕太后建議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可是袁世凱并不買賬,推三推四。
12月6日,被逼無奈的攝政王載灃只得將大印交給隆裕,只身退回醇親王府邸。載灃撂挑子跑路,讓隆裕太后一下子變成孤家寡人。而那個新任的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口是心非。此時,束手無策的隆裕只能將賭注壓在袁世凱的身上。
很顯然,在政治方面,隆裕根本不是袁世凱的對手,只能聽憑袁世凱的擺布。當袁世凱告訴她,南方革命黨人和她談判,退位共和之時,隆裕垂淚說“汝看著如何辦,即如何辦。無論大局如何,我斷不怨汝。即皇上長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p>
慈禧和光緒皇帝的后妃們,右一為隆?;屎?,左一為瑾妃(資料圖)
隨后,袁世凱開始加緊“逼宮”,并向隆裕表示,會為清王室向革命黨人要求一個體面的下臺方式,這就是后來袁世凱與革命黨人所議的《優(yōu)待清室條件》。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聯(lián)合內(nèi)廷的大臣向隆裕太后上書,請求退位,并不無威脅地暗示,如果不退位,將有性命之憂,嚇得隆裕太后哭著說:“皇上還小,務必保全我們母子兩人的性命?!?/p>
在袁世凱的步步緊逼之下,1月17日、18日和19日,隆裕太后在太和殿連續(xù)3天召開御前會議,商討皇帝去留問題,以及南方革命黨人提供的優(yōu)待條件,參加者均是清廷的親王與貴族。
會上有人反對退位,更多人是默不作聲。隆裕一直焦慮,難下決斷。不日,堅決反對皇帝退位的宗社黨首領良弼遇刺身亡,這使隆裕的抵抗信念徹底崩潰,只得選擇退位一條道路。但為大清皇室的顏面,隆裕向袁世凱提出3個條件,第一,保留“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10字;第二,不提“遜位”兩字;第三,宮禁和頤和園可以隨時居住。隆裕的這3點要求,其實是想為將來滿族東山再起留下后路。在袁世凱應允之后,隆裕才最終答應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養(yǎng)心殿舉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朝見儀式。隆裕太后在兩名太監(jiān)的引領下,牽著6歲的溥儀來到大殿,慢慢坐上寶座。隆裕太后沒有像往常一樣垂簾,大臣們也沒有像往常一樣行叩首之禮,而只是向太后和皇上三鞠躬,這就算行過禮。緊接著,領班大臣胡惟德代表袁世凱向隆裕告假,隨后,即由御前太監(jiān)將早已準備好的退位詔書遞給隆裕。隆??戳嗽t書幾行,已是淚如雨下,之后,隆裕顧不得太后的體面,由小聲嗚咽變成嚎啕大哭,朝堂之上的一干大臣也被這凄涼的氣氛帶動,也不禁潸然淚下。
胡惟德心里清楚,今天必須要得到退位詔書。于是,他擦了擦眼淚,從衣袖中拿出了一份電報,向隆裕報告,南方革命黨人發(fā)來一封急電,說本朝若不在15點之前頒布退位詔書,即取消皇室優(yōu)待條件。聽到此,隆裕打起精神,吩咐內(nèi)務府大臣世續(xù)和內(nèi)閣協(xié)理大臣徐世昌在詔書上用印。隆裕終于在宣布清王朝的死亡證明書上簽了字。
瞬間,一個王朝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