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在黃梅戲《天仙配》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少男少女,那棵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樹也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碭山一帶還流傳一首童謠:“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人家的閨女都來了,俺的閨女咋不來……”其背后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某莊有一大戶人家,清早就套牛車去接閨女,可太陽丈把高了,也沒見人影。于是差大領(lǐng)前去看個究竟,原來姑娘鼻子出血。當(dāng)時大領(lǐng)滿頭滿身沾的都是槐花,便吩咐其家人在藥中加點槐花,可姑娘服后,效果仍不佳。一家人相互埋怨,大領(lǐng)見狀,急忙說:“吵,吵,吵吧!吵到黑,就有好戲看了……”郎中一聽:“對呀!‘凡血見黑則止,槐花為何不炒焦再用呢?”于是又重新制劑,服后果然見效,血止住了。
童謠末尾唱道:“……妮,妮,哭啥來?‘?dāng)倐€女婿不成才……”原來,姑娘通過槐花之事相中了大領(lǐng)?;被ǔ唇怪寡姆椒ㄑ赜弥两瘛?/p>
槐花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被ㄎ犊?,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
應(yīng)用
1.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等。本品善清瀉大腸之火熱而止血,故對大腸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為適宜。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黃連、地榆等,如榆槐臟連丸(《成方便讀》);用治血熱便血,常與梔子、荊芥穗、枳殼配伍,如槐花散(《經(jīng)驗良方》)。
2.肝熱目赤、頭痛眩暈。本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頭脹頭痛及眩暈等證,可用單味煎湯代茶飲,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熱瀉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及陰虛發(fā)熱而無實火者慎用。
槐花不但可食,也是一味良藥。現(xiàn)介紹兩則槐花小驗方:
大黃槐花蜜飲
原料:生大黃4克,槐花30克,蜂蜜15克,綠茶2克。
制法:先將生大黃揀雜,洗凈,晾干或曬干,切成片,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去渣,留汁,待用。鍋中加槐花、茶葉,加清水適量,煮沸,倒入生大黃煎汁,離火,稍涼,趁溫?zé)釙r,調(diào)拌入蜂蜜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熱涼血。本方適用于大腸癌引起的便血及術(shù)后便血等癥。
兩地槐花粥
原料:生地、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制法: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凈,煎水,去渣取汁,與粳米共煮為粥。
用法:每日1次,可連服3~5日。
功效:清熱固經(jīng)。用于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色深紅或紫紅,質(zhì)地黏稠有塊,腰腹脹痛。心煩口渴,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脈滑數(shù)。
附藥:槐角
槐角為槐樹的成熟果實,原名槐實,其性味、功效、主治與槐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較槐花弱,而清降泄熱之力較強,兼能潤腸,主要用于痔血、便血,尤多用于痔瘡腫痛出血,常與地榆、黃芩、當(dāng)歸等同用,如槐角丸(《和劑局方》)。煎服,或入丸、散。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