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近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動“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互聯網”建設,在許多城市內部,原有的行政藩籬被打破,企業(yè)與市民的辦事效率與便捷度大幅提升??梢哉f,全國各大城市內部推進“一網通辦”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這一次,國務院會議將打造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提上議事日程,又瞄準了“異地辦事”這個長期困擾企業(yè)和百姓的沉疴頑疾。
如何把這張網建好呢?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區(qū)域之間發(fā)展仍不平衡,東西部地區(qū)的信息化程度差異比較大,同時不同區(qū)域老百姓的辦事習慣、電子政務人才的儲備水平也不同,如果在全國同步推進“一網通辦”,恐怕難度較大。
眼下最為有效的著力點,是先在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小的區(qū)域內部實現“一網通辦”。通過打破區(qū)域內城市的行政邊界,讓有條件的城市群率先實現“聯網”和“通辦”。這不僅可以為全國“一網通辦”積累經驗、發(fā)揮示范效應,還能迅速滿足這些區(qū)域內的企業(yè)、居民對高水平“一網通辦”的強烈需求。
實際上,2019年5月下旬,長三角城市群已經率先實現區(qū)域內跨省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14個城市已實現首批51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相關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到今年年底,“一網通辦”將實現長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的全面覆蓋。京津冀城市群“一網通辦”也在加緊推進,北京市目前已就該城市群的“一網通辦”事項公開征求意見,有關方面表示京津冀“一網通辦”力爭年內開通。
“一網通辦”,“上網”是基礎,核心是“融通”。要推進跨城、跨區(qū)域和全國“一網通辦”,必須進一步加速政務數據的共享。對于各個城市群來說,要加大對下一代智能與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入,重視大數據技術在城市發(fā)展和管理中的應用,協調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統(tǒng)一標準,為數據共享和使用預留“接口”。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較為發(fā)達的城市群,可以挖掘更多種類的尚處于“沉睡”狀態(tài)的政務和社會數據,率先實現更多種類、更大總量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和異地授權使用,為開發(fā)新的“一網通辦”事項進行探索,不斷提高“一網通辦”服務水平。
“一網通辦”,最終要落實到“辦”上。由于不同城市在機構設置、認定標準、辦事程序乃至相關政府部門的認知上存在差異,往往導致某些事項“一網通辦”難以實現。要推進跨區(qū)域乃至全國性的“一網通辦”,就必須促使不同地區(qū)政府對各類事項形成統(tǒng)一的認知、辦事標準和流程。有鑒于此,在推進城市群“一網通辦”的過程中,負責統(tǒng)籌事務的辦事部門更要主動擔當、加強溝通協作,投入更多精力梳理好銜接好辦事標準和辦事流程,使“一網通辦”能夠辦成更多、更實在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