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曄 蔡靜
馬市街是杭州著名的鬧市區(qū),緊鄰浙一、浙二醫(yī)院,附近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在這些樓宇之間,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始建于19世紀70年代,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安靜地坐落在馮山人巷6號,任憑時光流逝,歲月更迭。
“你們的付出,讓我們的小院煥然一新;你們的支持,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品質。最美小營,最美代表,再次感謝你們對基層民生實事的關注,你們的支持讓我們心里充滿了感激和溫暖……”日前,杭州市上城區(qū)人大小營街道工委和聯(lián)絡站代表收到了這幢小樓里的居民聯(lián)合署名的一封感謝信。
原來,正是上城區(qū)兩屆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讓這幢百年老樓煥發(fā)新生,讓這幢樓里的居民告別了不堪回首的“馬桶”時代。
問題初現(xiàn),兩級代表齊發(fā)聲
木板凹陷,墻體脫落,管道堵塞……最讓馮山人巷6號居民感到不便的,還是房內沒有衛(wèi)生間。
由于沒有浴室,洗漱不便,馮山人巷6號二樓的一家住戶在房間里隔出了個浴室。因管道年久失修,樓上一洗澡,樓下就“下雨”,投訴不斷……“最糟糕的是,臺風來了,這棟樓實在扛不牢,大家都要轉移,有一次住在二樓的一位90多歲老人,因為屋子里漏雨,著急拿桶接水時,不慎滑倒了,幸好及時被我們發(fā)現(xiàn),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瘪T山人巷6號的樓道小組長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仍心有余悸。
2014年初,杭州市人大代表孟敏芝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馮山人巷6號危舊房改建問題的建議》。同年4月,杭州市住建局作為主辦單位予以回復,明確由上城區(qū)危舊房改善辦公室作為實施單位,盡快制訂修繕方案。修繕工程資金由歷保市級專項資金承擔20%,其余按照危舊房改善資金政策解決。方案既定,但工作并沒有如期推進。原來,該方案只安排對馮山人巷6號的歷史保護建筑進行測量修繕,并未包括主建筑南側的部分房屋。
2015年,在全市的危舊房排查工作中,馮山人巷6號被鑒定為危房。但房屋修繕的后續(xù)方案遲遲沒有動靜,“到底還修不修”的疑問和質疑開始在居民間蔓延。
問題再次反映到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代表們積極與住戶溝通,多次赴現(xiàn)場踏勘。直至2016年,杭州全面進入G20峰會攻堅年,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老小區(qū)和危舊房的整治力度,城市整體環(huán)境煥然一新。馬市街代表聯(lián)絡站的代表們也把馮山人巷6號危改工作通過多渠道進行反映。
3月25日,在區(qū)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主任接待代表活動上,代表們再次反映了這個問題,特別提出因資金未到位致使此處危改遲遲未推進。時任上城區(qū)副區(qū)長管光堯當場布置任務、落實責任,要求區(qū)住建局盡快形成最終的可行方案,抓緊時間申請20%的歷保資金,剩余80%的經費由區(qū)政府協(xié)調落實。
在區(qū)人大、屬地街道的合力助推下,最終在2016年底前將這座古宅列入危房修繕工程, 140余萬元修繕經費全部落實到位。
人大換屆,代表接力不停歇
2016年底,杭州市上城區(qū)人大完成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的換屆工作。剛剛履職的區(qū)人大代表楊程,擔任新一屆馬市街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站長。上任第一時間,他就接手了馮山人巷6號整治的后續(xù)工作。
作為杭州市歷史保護建筑,整治工作將保護建筑的特色風貌及原始構建,在不擴面、不改變使用性質、不改變高度的“三不”原則下合理布局。改造后,每家住戶都將擁有自己的廚房和衛(wèi)生間,徹底告別“馬桶時代”。
可改造后房屋面積怎么算?整治時間需多久?什么時候可以回來???面對群眾的諸多困惑,楊程動員聯(lián)絡站全體代表,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并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就整治后房屋面積等核心問題作出解答,全力助推住戶騰空簽約攻堅戰(zhàn)。
最終,在代表們的監(jiān)督推動下,馮山人巷6號整治工程圓滿收官。2018年5月,區(qū)人大小營街道工委又向區(qū)人大常委會申請使用了閉會期間建議辦理專項資金7萬元,對馮山人巷6號的庭院環(huán)境進行了“二次整治”,使老房子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新改造的房子既實用,也好看,真的要感謝代表辦成了這件難事?!眲偘峄伛T山人巷6號的黃三珠女士欣喜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