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澤朗
失敗者最常用的感言就是:“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不行?”你不是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在朋友圈花式秀努力:昨天是加班到0點的公司外景,今天是7月長長的書單,明天是一本嶄新的單詞本,后天是健身房里揮汗如雨的身影??梢粋€上進的朋友圈背后往往是這樣的:加班到半夜是因為白天一直刷手機,從不按時完成任務;列的每月書單,在書店促銷時一次性買回來,卻只是拍照發(fā)個微博;每次一曬完單詞本,就扔開英語書去回復朋友圈里的點贊和評論;為了鞭策自己多讀書買個kindle,用了3天就放著積灰;看到別人的馬甲線心生羨慕,買個瑜伽墊過了一年還是嶄新的。這可能是大部分年輕人最普遍的痛苦:“為什么我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還是不行?”可能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眼里的努力,只是在安慰自己罷了。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是最常見的頑疾。
最可怕的莫過于你明明什么都沒做,卻沉醉在努力的自我感動中。朋友圈的打卡會給你留下一個自己已經(jīng)努力過的幻象,這個幻象成本極低,點贊和反饋卻能預支成功的快感,然后忘記實實在在的努力。
最不求上進的人莫過于最庸常的人:總是不安于現(xiàn)狀又沒勇氣改變,做著無效的勞動卻自我麻痹已經(jīng)盡力;懷揣著奮斗夢想的心,卻沒有踐行夢想的命;習慣于把“想做”當成“在做”,把“在做”當成“做到”;刷著手機想通過別人的生活尋求激勵,關上手機仍然該干嗎干嗎去。
你活得不快樂的原因大概是,總是懶,卻無法懶得心安理得。
曾看過一篇《在三和玩游戲的人們》的調(diào)查報道。三和作為深圳最大的人力資源市場,每天都吸引著許多低技能勞動群體加入其中。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想工作,用自己的身份證貸款套現(xiàn),從而得以以極低的生活成本終日混跡于網(wǎng)吧,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打游戲。這些短工在網(wǎng)吧這樣談論今后的生計:攢夠錢了就找一份靠譜的工作,和幾個合伙人做做生意。但這一步始終沒有邁出去過。沒有學歷,交際能力也不行;想學技術,不愿意下功夫;找了幾份工作,要么老總看不上他,要么他看不上老總。滿腔熱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楊絳先生說“你的問題在于書讀得不多而想得太多”,過度規(guī)劃未來、過度思考人生就是病,得治。既不看手里的牌,也不看腳下的路,那不是展望未來,而是胡思亂想。其實不愿意改變是另一種懶惰。遵循守
舊的人習慣于回避變化,才會向外界營造出一副我很努力很勞累的景象,他們的目標是消耗掉上班的時間,而不是完成上班的任務。可是目標不應只是一個不踮腳就能夠到的蘋果。
萬科員工手冊上有一個“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法則:“以自己為起點,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制訂計劃,多半達不到目標。以終為始,是根據(jù)目標制訂計劃,逼迫自己去執(zhí)行?!焙唵蔚卣f,決定目標的不是你的起點,是你最終要達到的地方。以終為始,是把看似不能完成的目標進行逐步拆解,從而保證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相對正確的方向上。
職場沒有功勞簿,只看成績單。當你在成人世界打拼時,最好想清楚你為別人帶來了什么價值,別人對你又有什么需要:是需要你的心事,還是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