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軍
肛門濕疹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以肛門周圍皮膚瘙癢、有分泌物滲出、皮疹呈多形性、易復(fù)發(fā)為主要特點,其瘙癢多為陣發(fā)性,夜間尤甚,可蔓延至肛周皮膚及會陰、陰囊部。
引起該病的因素有很多,如痔瘡、肛裂及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引發(fā),此外,過敏體質(zhì)者也易患肛門濕疹?;颊邞?yīng)避免搔抓、摩擦及熱水燙洗,不要用肥皂水浸洗和有刺激性的藥物熏洗,否則可能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濕疹擴散、皮膚燙傷等情況。選用中藥坐浴,可清熱、利濕、止癢,患者不妨一試。
藥方:苦參30克,黃柏、荊芥、防風(fēng)各20克,黃芩15克,煎20分鐘,取煎液500毫升,兌溫開水500毫升。待水溫40℃左右時,便后坐浴10~15分鐘,每日1次。伴肛周皮膚潮濕者,坐浴后可將爐甘石洗劑搖勻后外搽,每日1次;伴肛周皮膚干燥者,坐浴后可用紅霉素軟膏外搽,每日1次;如夜間瘙癢難忍者,可用膚輕松軟膏外涂患處。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養(yǎng)成便后溫水坐浴的習(xí)慣,充分清潔肛門及周圍皮膚。
2.積極治療各種可能引起濕疹的原發(fā)病,如痔瘡、肛瘺、肛竇炎、腹瀉、便秘等。
3.飲食宜清淡,少吃辣椒、檳榔、海鮮等刺激性食物,少喝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