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超
大金店古鎮(zhèn)早在遠古時期為古負黍鎮(zhèn),是全國數(shù)量有限的古商邑之一,日中而市,負黍而聚。古鎮(zhèn)地處潁河谷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通往汝州、伊川、登封、禹州的交通樞紐。
大金店老街呈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老街兩側老商鋪、老民居鱗次櫛比,灰瓦紅墻高低錯落,顯得更加古樸靈秀,是一個深具文化底蘊的古鎮(zhèn),曾有過“小洛陽”“小上海”的美譽。解放前后曾是中原地區(qū)交通便利、繁華興盛的十大集市之首,被稱為“文物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
想當年,金國大將金兀術率數(shù)萬精兵強將,馳騁中原大地,金兵的鐵蹄踏遍中岳嵩山,三山四岳盡收囊中,南岳衡山可望而不可及。為了實現(xiàn)雄霸天下的美夢,金兀術只好在大金店古鎮(zhèn)位配南岳,恢復府君殿為南岳廟,并使崔府君“代享”南岳衡山之祭。故大金店街六月六(農歷)一直是老古剎廟會,這與宋代后在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慶祝神靈“生日”的風俗類同。大金店古鎮(zhèn)因此而名揚中原大地。
北宋末年,金兀術率領八十萬大軍入侵中原,一路上燒殺掠搶,來到了登封南宋表界碑山附近,卻遭到了岳家軍的奮力抵抗。兩軍對峙之際,他的兩個兒子就沿潁河北岸設立了兩個駐軍點,大兒子的叫“大軍點”,小兒子的叫“小軍點”。“大軍點”就是現(xiàn)在的大金店,“小軍點”就是現(xiàn)在的東金店(東華鎮(zhèn))。
潁河,大金店街人稱南河,這里曾經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說大金店南河(潁河)的橋下有兩個水簸箕,一雌一雄。每年的夏天,當雨水來臨的時候,潁河里的河水十分豐沛,尤其是遇上下暴雨、洪水暴漲充滿河道的當兒,橋下的水簸箕不停扇動著身子,誘導著奔騰的水流下泄到東南寬敞的河槽里,橋上的人安然地來往著,河兩岸的莊稼、房子、牲畜從沒有被吼叫的洪水卷走過。到了初秋涼爽的夜晚,人們躺在床上入睡時,就能聽到水簸箕在橋下嘩嘩作響的聲音。
20世紀70年代中期,村里來了一群背儀器的人,不久,他們又運來了機器和架子,在河的上下左探右鉆探了起來。當時并不知道他們是干什么的,時間長了,才聽干部們說,是地質隊找寶貝的。地質隊在村子里住了三四年的時間,白天四處干活,晚上就用解放汽車往外拉東西,至于是什么,帆布篷蓋著,誰也看不清。沒有多久,聽村子里的百姓們說,地質隊把南河里橋下的“公”簸箕給挖走了,只剩下了嬌小的“母”簸箕。晚上睡覺的時候,再也聽不到水簸箕歡快流暢的響聲了。到了雨季,從上游下來的洪水四處蔓延,沖毀了不少莊稼和房屋,甚至過河的人、車、牲口,河上的橋也險些被沖毀。沒多久,河水又因造田運動改了道,給百姓們帶來了許多的麻煩和苦惱,碰上旱天,河里的水也少了好多,不夠百姓們澆灌莊稼蔬菜使用。
水簸箕被地質隊弄走了以后,村里的老太太們在神仙廟前禱告了幾麻袋的好話,也沒有保佑十分靈氣的水簸箕再回來。靈氣沒了,潁河也就像害了病一樣,慢慢干枯了。
農歷每年的六月初六,后延續(xù)的正月十六、臘月二十都是老古剎廟會,鄰近各縣鄉(xiāng)匆忙趕來的百姓、商賈及民間藝人都扛著大包小包來到大金店老街。有的來進行糧油、蔬菜、牲畜、鐵器、瓷器、服裝、鞋帽、針線、藥材、家具、農具等商品交易,有人靠表演硬氣功、玩魔術、下象棋、擺牌局等江湖行當來糊弄老百姓。記憶中,每逢大金店老古剎會,以南岳廟大廟門口為中心,一街兩行擺滿了琳瑯滿目商品的攤位,林林立立的大小商鋪,熙熙攘攘的趕會人群,嘹亮的吆喝聲,熱鬧的喧嘩聲,地攤上熱氣騰騰的水煎包,香氣撲鼻的羊肉雜可,各家?guī)в≌聵擞浀闹ヂ榻股w燒餅,大廟兩側黑黝黝的木制電線桿上掛滿了新鮮的牛、羊、豬肉。一年四季忙碌的鄉(xiāng)親們,抽空來趕個大會,從牙縫里擠出微薄的積蓄買點食品、衣物、炊具、家什、家具等日常用品來生產和生活。尤其是臘月二十大會,趕會的人們更是不惜平常的吝嗇,摳出一點兒錢來購買年貨,添置新衣服和生活用品,準備過新年。古剎會上匯集了鄰近匆忙趕來的眾多商家,涌來了三里五莊數(shù)以萬計的鄉(xiāng)親,大金店古鎮(zhèn)三里長街擠滿了趕會購物的人群,那真叫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熱鬧非凡,據(jù)說只要是拉到大會上的貨物都會兜售完?!靶∩虾!闭媸敲逼鋵崱⒐谧u中原。
南岳廟對面的蔡家拐是一個很窄很短的小拐道,里面居住有20多戶人家一百多口人。每逢大會,這里便是桑杈、竹筢、木锨、木把、犁、耙、掃帚等生產工具和生活日用品交易的場所。生產工具、生活日用品都整齊地擺放在小拐道的兩面墻上,物品多時會占據(jù)多半個小拐道,熙攘的人群爭相看著,商討著價格,人們時而爭執(zhí)不休,時而喜笑顏開。交易雙方互相在懷里摸著八字,成交了滿意而歸,臉紅耳赤者不歡而散,也有經紀人在買賣雙方周旋協(xié)調著……清早擺滿大半個小拐的貨物,傍晚已經銷售大半、所剩無幾了。
作為古鎮(zhèn)的后人,我們幸運地生活在這里。熱鬧的老古剎廟會、熙攘的人群、飄香的牛羊肉雜可、古老的寨墻、威武的東西南北寨門、南岳廟高大的門樓、笨重的木大門都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
在古鎮(zhèn)老街中央,矗立著一座大廟,又稱南岳廟,俗稱“大廟”。南岳廟始建于南宋時期宋、金對峙期間。當時,金國大將金兀術率數(shù)萬大兵馳騁中原大地,攻占了汴京,占領了中原地區(qū),并把金店改名為“大金店”。但進兵到江淮一帶時,遇到了岳飛、韓世忠等所率的宋軍的頑強抵抗,此后便是宋金長期對峙,金軍一時也難以滅宋。此時,金人認為天下五岳已占有四岳,唯南岳未達,為彰顯五岳在手、天下一統(tǒng)之野心,便下令在大金店中街府君廟舊址興建南岳廟,假以“位配南岳”。南岳廟正殿是府君殿,祀奉的是崔府君,崔府君據(jù)說掌善惡、陰陽,唐宋以來在民間香火很盛,大金店南岳廟因此而揚名于世。
據(jù)《登封縣志》記載,廟原貌應三進,前有大門,內塑四大天王神像,東西有掖門,院內有大小月臺,正殿三踩頭拱廣三間,深三架,歇山式建筑,灰色筒瓦蓋頂,四面墻上繪有壁畫,中有崔府君和四將軍泥塑像,殿前有千斤大鐵鐘一座,碑碣十余通,后院有天爺廟、灶君殿、龍王廟和老君廟、義勇祠。南岳廟經金代金兀術修建和明代朝廷的補建,頗具規(guī)模,民國初年,廟內尚有道士主持。
1924年,開明、進步人士在南岳廟內開辦新式學校大金店完小,傳授新思想新知識,后改為登封縣辦完小。20世紀三四十年代,登封早期共產黨人袁毅、張藝文、王高印、王實甫、張金良開始在廟內傳播馬列主義,建立大金店第一個黨小組,開展革命活動,并成立了嵩陽讀書會,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革命的種子,為后來開辟豫西抗日革命根據(jù)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登封解放事業(y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
解放后,南岳廟內的大金店公社完小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輸送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比如:登封市人大副主任吳萬通,原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農委主任、木雕專家馮萬福,鄉(xiāng)土詩人趙宗憲、中國著名山水書畫家鄭玉昆等。
一看到南岳廟巍峨的大門樓、兩旁高大的石獅子、笨重的兩扇大木門以及左右的兩個耳房耳墻,便不由得肅然起敬,讓人望而生畏。走進寬闊的大門樓,更是小心翼翼,心存戒懼。走入院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威風凜凜的迎北墻,毛主席的巨幅畫像微笑著向人們招手。巨人畫像背后是一座寬敞的籃球場操場,當時還是泥沙土地,如遇雨雪,還需撒一層黃沙覆蓋。
走過操場,便是神圣威嚴的南岳大殿了。大殿前面是寬闊的月臺,每逢重大活動,校領導還會在月臺上講話作報告。月臺的兩邊各有一大間廂房,廂房前后還有數(shù)間教室和教師宿舍。正中的大殿中央上方懸掛著“位配南岳”的古老牌匾。大殿房頂層次分明、造型奇特、檁椽上翹、錯落有致、雕龍刻鳳、風格各異,房椽四周的風鈴隨風飄蕩。當時大殿內室已被隔開,中間過道兩邊有老師辦公。大殿威武雄偉,神秘壯觀,東側外椽掛有一座小鐘,敲鐘的老王師傅每天隨著時間的安排,催促著孩子們上學、放學、上課、下課、做課間操。大殿后面還有三層教室,約有20多間,二年級以上的班級都設在那里。廁所、古井、老樹、開水房均在后院。
南岳大廟作為校舍從解放初期一直使用到2008年。2009年修繕正殿后的東西配房,窗襲舊式,門沿老樣,缺磚補磚,修舊如舊。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南岳大廟已歷經800多年的風風雨雨,人們幸福美好的記憶也將永遠地鐫刻在它的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