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傳媒大亨默多克在接受英國議會的竊聽丑聞質詢時,突然受到一名男子的餐盤襲擊。默多克當時的妻子鄧文迪迅速起身反擊,這一巴掌被稱為“搧出了愛情的味道”,還給鄧文迪的口碑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反轉。
就在近日,中文互聯(lián)網情緒高潮,始于一瓶礦泉水。在7月4日上午舉辦的百度AI(人工智能)開發(fā)者大會上,當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正在演示AI自主泊車“最后一公里”時,一位黑衣小伙突然徑直沖上臺,把一瓶礦泉水澆到了他的頭上。
由于事發(fā)突然,所有人都蒙了。反倒是李彥宏在擦了擦臉之后,很快調整了狀態(tài)。在臺下觀眾的“加油”聲中,以一句“在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fā)生,但是前進的決心不會改變”繼續(xù)了自己的演講。
會議結束后,百度公關也在微博上第一時間做了回應,稱不會懼怕“有人給AI潑冷水”。
盡管潑水者沒有拉橫幅、沒穿帶有文字的衣服、也沒有在微博上對此事發(fā)表聲明闡釋其動機,但依然讓公眾對他和李彥宏到底“積了什么怨”浮想聯(lián)翩。畢竟在中外歷史中,朝別人的身上扔東西、潑水都是一個羞辱、諷刺意味極強的表達方式。
選擇對了“武器”,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外界嘲笑
被羞辱的對象,起初還只是犯人。
在中世紀的歐洲,有類似的“侮辱刑”。犯人被法庭判處在街頭示眾,任何行人都可以向他們投擲垃圾,寓意“遺臭萬年”之意。比如《巴黎圣母院》里就有上斷頭臺時,被圍觀群眾丟臭雞蛋的情節(jié)描寫。
在我們從小看到大的中國古裝劇里,也常有犯人赴刑場時,被扔臭雞蛋、西紅柿、爛菜葉子的鏡頭。主要是為了表示群眾對“壞人”的鄙視厭惡,通過夸張的表達方式彰顯大快人心、罪有應得。
后來隨著法律文明的逐步完善和對嫌疑人的保護增強,如此集體“泄私憤”的舉動越來越少,但個人化的抗議行為依然屢見不鮮。
比如在新聞中常見的政客遭遇的抗議行為中,用來投擲、潑灑的物品通常是五花八門。從最普通的雞蛋、番茄,到略具攻擊性的香蕉、鞋子,都能成為人們發(fā)泄不滿、諷刺對方的工具。
比起真刀真槍、石頭板磚的殺傷力,這種抗議方式看似是最安全的。它不會對目標的生命安全產生實質性危害,也不至于讓抗議者承擔刑事責任、陷入太被動的境地。比如朝李彥宏潑水的這位小伙,只是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
而在給目標制造尷尬感上,能留下痕跡的食物和液體,威力又顯然是最大的。2019年5月,網紅考研講師張雪峰在青島大學巡講時被潑鯡魚罐頭(有惡臭氣味),后張雪峰本人發(fā)博回應稱是“對手惡意競爭”。
選擇對了合適的“武器”和場合,能最大程度地產生喜劇效果,引起外界的嘲笑,讓對方感受到壓力。
“扔的不是鞋,是憤怒……”
類似的當眾羞辱的行為,也往往帶著極強的目的性。
最典型的是在西方政壇,抗議者向政客扔東西已經變成了異議表達的常見舉措。歐美等多國都認定“扔鞋”合法,是抗議者的政治表達,被視為言論自由的一部分。
比如英國與歐盟上演“脫歐意難忘大戲”的這幾年,發(fā)生過多起英國政客被在脫歐中持反對意見的民眾潑水、潑奶昔事件;2008年,伊拉克記者扎伊迪在小布什訪伊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向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扔了一只鞋。據(jù)悉,起因是當時小布什正講到“戰(zhàn)爭后的伊拉克正在一切變好”,從而引發(fā)扎伊迪的不滿。當時已經年過花甲的小布什,還留下了“快速閃避”的名場面。
為了表達與強大一方的“意見不符”,一些個體總是希望最大程度地放大異議之聲,并引起社會關注。還不僅是政界,更有爭議性的一幕發(fā)生在2010年5月7日,大連某地產論壇上,有“任大炮”之稱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遭到會場內一男子的“鞋襲”。
后來,這位扔鞋的網友發(fā)帖表示,他是一個剛剛買了房子的“房奴”。每個月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拿出一大半送給你們這些房地產商”,稱自己“扔的不是鞋,是憤怒……”
相比之下,因為未能完成在俄羅斯世界杯上小組出線的任務,回國后被憤怒的球迷連砸兩顆雞蛋的韓國男子足球隊就顯得慘多了。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被羞辱,甚至可以用無妄之災來形容。比如,一位名叫努埃勒·戈丁的比利時男子為了出名,把“向名人臉上砸蛋糕”當作一項事業(yè)。前前后后有30多位公眾人物慘遭毒手,而他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他最早一次下手是1969年,用蛋糕攻擊法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最著名的一幕,當屬1998年被全球記者拍下滿臉糊滿奶油的比爾·蓋茨。
“是哪位灰姑娘丟了鞋?咱們來量一量”
類似的場面看多了,觀察名人政客遇到緊急情況的反應,反而成了圍觀者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事情。
2011年,傳媒大亨默多克在接受英國議會的竊聽丑聞質詢時,突然遭到一名男子的餐盤襲擊。默多克當時的妻子鄧文迪迅速起身反擊,這一巴掌被稱為“搧出了愛情的味道”,還給鄧文迪的口碑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反轉。
而在一些外國政客被當眾羞辱之后,只要沒造成什么實質性傷害,為了維護自身形象,也大多樂于表演一下大度和淡定,落得個“高情商”的美譽。
2009年,格魯吉亞前總統(tǒng)薩卡什維利被當?shù)厍嗄陙G鞋,面帶微笑地舉起鞋子對周圍人說“是哪位灰姑娘丟了鞋?咱們來量一量”;小布什在遭遇扔鞋事件后,也曾面不改色地調侃:“我一點不覺得受到了威脅,閃躲是我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