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讓思維從“淺戲”走向“深悟”

2019-08-07 08:43李吉銀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思維

李吉銀

[摘 要]語文好玩,并非只是因為有趣,更緣于學有所得的價值認同。語文課堂提升教學價值,必須有思維的真實參與,思維訓(xùn)練要指向語言的審美鑒賞、指向表達的形式秘密、指向能力的實踐形成,從而使思維從“淺戲”走向“深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滿滿的獲得感,真正覺得語文好玩。

[關(guān)鍵詞]語文好玩;思維;語言審美;表達形式;能力實踐

電影《流浪地球》獲得超高人氣,看過的人都說好玩,這不只是因為電影所含的“硬科幻”元素讓觀眾覺得無限真實,更因為偉大作品所彰顯出的偉大情感: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guān)注,對家園的無限情懷,對親人的至上關(guān)愛——這些是《流浪地球》的巨大價值所在,也是讓我們覺得好玩的最根本原因。換言之,能讓人產(chǎn)生共情的價值,才能讓人感覺真正好玩。

我倡導(dǎo)語文好玩,也不只是因為趣味性。哥爾文教授在《學習的歷程》中提到“教育上的興趣論”時,說:“說要維持注意,必先引起興趣,原是不錯的。但是引起兒童興趣,不單是供給兒童娛樂……須知真的興趣,并不和嚴正的工作相對抗,并不和為要制勝困難獲得結(jié)果而用的努力相抵觸?!眾蕵飞硇哪芤l(fā)興趣,價值認同則更能使人興趣盎然。

語文的價值何在?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楊再隋先生說:“要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還應(yīng)啟迪學生的心智,完善學生的人格,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這既是語文的價值,也是語文教學的使命追求?;诖巳沃囟肋h的任務(wù),語文教學必須由膚淺流淌轉(zhuǎn)向深刻體驗,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充分發(fā)掘文本秘妙,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從“淺戲”走向“深悟”。

一、指向語言的審美鑒賞

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到處充斥著淺問、淺思,甚至毫無思考價值的問題滿天飛,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學習所得實則相當有限。如何引導(dǎo)學生抓住文本語言,細細咀嚼,慢慢涵泳,深入思考,體悟美妙呢?

1.于平常處見驚奇

教學古詩《游園不值》,在初步理解詩意后的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我故意提出問題:“詩人為什么偏偏憐惜毫不起眼的蒼苔?春雨過后,陽光少到的陰暗潮濕之地,蒼苔便會蓬蓬勃勃,很多人不喜其濕滑與蔓延,而葉紹翁卻對其情有獨鐘。古典詩文中寫到蒼苔的詩句更不在少數(shù),甚至有楊炯等人專題寫作《青苔賦》以贊蒼苔,為什么?”教學第一步,我請學生結(jié)合《游園不值》的詩句思考,學生大多認為詩人也是熱愛自然之人,而蒼苔亦是自然生靈,豈有不憐的道理。這樣回答,雖有所得,也不乏思考的價值,但并未解開“獨憐蒼苔”的疑惑。于是,教學的第二步,我補充了數(shù)句寫蒼苔的詩文,請學生比較思考。學生隱隱感到詩人憐蒼苔,并非只是憐惜一種大自然的生命。教學第三步,我引入故事:據(jù)說有一寺廟叫西方寺,遍地青苔,所以又名苔寺,每次只允許三五人群,靜心抄寫一段經(jīng)文后方可進入游賞。通過語言描述與圖片展示,我引導(dǎo)學生想象,置身其中會是怎樣的感覺。學生經(jīng)過深入思考與交流,認識到蒼苔在古詩中所代表的一般意象,即幽靜、凄清、自在、美好、悠閑……蒼苔意象正是詩人葉紹翁隱士身份的真實映照。學生的思考層層掘進、步步深入,所得如醍醐灌頂,美妙的體驗自然讓他們欣喜不已。

文本有許多平淡無奇的語言,人們往往看過即忘。但若是有一雙慧眼,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秘密,說不定就能打開一扇敞亮的窗,可以窺見語言甚至中華文化的精妙與美好,讓學生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審美愉悅。在這過程中,思考是深刻的,收獲是巨大的,語文當然是好玩的。

2.于無疑處見沖突

教學《少年王冕》,文中寫到王冕因家境貧寒,母親供不起他再待在學堂讀書,王冕便寬慰母親說,他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去鄰居家放牛,既可以掙點錢,還可以帶著書去讀。全班學生一致認為,王冕如此說法只是為了安慰母親,那么愛學習的他怎么可能待在學堂里會悶得慌,明顯說的是“善意的謊言”。

這時,我故意說道:“老師以為王冕說的未必是假話,倒很可能是真話。請大家聯(lián)系上下文,再思考思考。”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我的“真話”,學生面面相覷,立刻沉下心來,鉆進課文中。好一會兒后,學生開始嘰嘰喳喳地交流起來,通過集體討論,大家得出這樣的觀點:那么愛讀書的王冕說不定早就把學堂里的書讀得差不多了,幫助鄰居放牛,不但可以掙錢,還可以自在地讀一些其他的書。更重要的是,王冕那么孝順母親,看到母親一個人在外辛勞卻所得有限,他能心安理得地待在學堂里讀書?所以王冕說“悶得慌”確有可能是真話。

原本毫無疑義的地方,因為教師的故意“找茬”,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潮,把思考導(dǎo)向了深處。這種激烈的思維沖突,進而帶來的豁然開朗的美妙感受,必將成為學生刻骨銘心的記憶。至于王冕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相較而言則未必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和由此獲得的巔峰體驗,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3.于差異處見境界

《游園不值》中,詩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近似白話,理解其意思沒有一點難度,學生從“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紅杏出墻”中都能感受到友人園里的盎然春色。詩人葉紹翁在寫“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之前,陸游早就寫過類似的詩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陸游眼里的春色“遮”不斷,而葉紹翁則是“關(guān)”不住。能不能把“關(guān)”換成“遮”呢?

學生當然認為是不能換的,但究其原因卻不明就里。通過思考和討論,他們模模糊糊地感覺到,“遮”沒有“關(guān)”力度大,“關(guān)”更能說明園里“春色滿”。我適時給學生看了幾張小小的綠色植物破土而出、從大石角落扭曲著身子鉆出地面的圖片,讓學生深入思考,體會“關(guān)”字的妙處。通過激烈的思維碰撞,大家各抒己見,感受到“關(guān)”字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蓬勃的生命是壓制不住的,新生的事物一定能夠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暗靡蛔侄辰缛觥钡母呙罹辰缫讶辉趯W生心底萌芽。

有詩評者說:“唐詩尚情,宋詩崇理?!比~紹翁通過“關(guān)不住”傳遞出來的哲學道理,學生通過詩人前后的遣詞差異,在思考比較、品味鑒賞中終得其甘味!語文教學中,教師刻意呈現(xiàn)差異化文本,引領(lǐng)學生暢思其中,這思慮的過程,必能給學生以審美的享受。

二、指向表達的形式秘密

于漪老師早就說過:“讀懂寫什么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與基礎(chǔ)。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尤其是經(jīng)典之作,必有豐富的內(nèi)涵,必有作者獨特的過人見解,如果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往往難以領(lǐng)悟文本的真諦。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diào)文章要鉆研,這是極有道理的?!薄白x懂寫什么”非常重要,不然語文教學根本無法展開,但如果教學只是限在內(nèi)容的理解上,那就是走進了死胡同。所以,語文教學還必須關(guān)注“怎么寫”,這是語文的獨當之任,需要思維的深度參與和時刻在場。

1.從“臺前”走向“幕后”

《第一朵杏花》寫了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與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通過兩次對話,表現(xiàn)出竺可楨嚴謹、求真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而兩次對話描寫卻有著明顯不同,第一次有提示語,且提示語有三種不同的位置變化,而第二次對話基本沒有寫提示語。

教學第一次對話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chǔ)上,首先發(fā)現(xiàn)提示語的內(nèi)容和作用,即通過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達出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精神特質(zhì)。繼而再通過思考和比較,發(fā)現(xiàn)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及由此帶來的標點符號使用的不同。在此基礎(chǔ)上,進入角色朗讀,學生進一步明晰寫人物對話應(yīng)該寫好提示語。這時,我出示竺可楨與孩子的第二次對話,學生在朗讀后發(fā)現(xiàn)沒有提示語。于是,我請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情態(tài),補寫提示語,并請學生相互幫助,優(yōu)化提示語的擺放位置。但如果就此打住,這個板塊的教學只能是一次可能有效的語言訓(xùn)練,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淺水區(qū),思考以后的所得會被固定在“知道這樣”上,卻沒有知曉“為什么這樣”。因此,我們必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即必須引領(lǐng)學生思考:“既然提示語在人物對話描寫中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二次對話為什么不寫提示語?”此時,學生之前的認知被顛覆,不得不重新思考無提示語時人物對話的表達緣由。

其實,不只是語文教學,所有學習都應(yīng)該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爸淙弧彼鶇⑴c的思維好比人人可見的“臺前”,而“所以然”的獲得,則是思維深度參與的結(jié)果,是深邃的“幕后”——這樣的知識不再是易熄滅的火焰,而是點燃的燈芯,連接著思維的深度涌動,充滿了張力。

2.從單一走向多元

我們對于語言意義的獲得,往往滿足于點到為止,呈現(xiàn)出單一化傾向。而文字天生的多義性特點,以及讀者的生活經(jīng)驗與人生體驗的殊途,注定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習慣獲取單一語言意義的常規(guī)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周密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老師教學《理想的風箏》時,發(fā)現(xiàn)課文對“我”和同學們感受的描寫都有“外掛”的嫌疑。比如,記敘劉老師“笑談腿疾”后寫道:“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在劉老師“放飛風箏”后寫道:“我想,那時候他一定覺得幸福而充實,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惫芙▌偫蠋熣J為,去掉句中最后的短句更好,點到為止,委婉含蓄。當然,管老師也不忘提醒學生: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這就為學生開辟了一條新的思維路徑?!氨M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不是亙古的《圣經(jīng)》,語言樣式的好與不好,讀者也可以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只要這“一千個哈姆雷特”終究還是哈姆雷特,沒有變成麥克白,學生的思維就能從單一走向發(fā)散和周密,這對學生獲取語言更豐滿的意義作用巨大。

3.從片段走向篇章

小學生因知識儲備與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語文學習思維更多關(guān)注于句段,即使到了高年級,如果缺少刻意訓(xùn)練,仍然不能從篇章的角度審視文本,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必然囿于思維的膚淺而減速。因而,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思維。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文,文中列舉了牛皋和岳飛問路、“我”踩了公交車上女青年的裙子以及周總理理發(fā)被劃破臉等例子。學生讀完課文,能很快理清文中的事例,并對課文要說明的觀點了然于心,并不需要深度的思維參與。但若從篇章的角度出發(fā),思維便會遇到挑戰(zhàn)。換言之,說理文從篇章角度必須理清的問題是如何選擇素材和組織材料。說理文選材與組材能力的獲得,離不開思維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

《談禮貌》是如何選材的呢?說理文的選材一般遵循“古今中外”的原則,通常的變式是古今中、古今外、今中外、古中外。而中國人寫的說理文,只選擇外國的古代與現(xiàn)代材料,不合情理;若現(xiàn)當代的文章,文中全部都是古代的例子,也缺乏公信力。因此,最為常見的便是選擇中國古代與現(xiàn)代的例子,或者選擇現(xiàn)代中國與外國的例子。而《談禮貌》一文選擇的恰恰是中國古代與現(xiàn)代的事例。除了時間與空間的跨度,這幾個例子還有什么特點呢?那就是人物性格、身份的代表性與典型性,即牛皋的魯莽與岳飛的儒雅、女青年的普通與周總理的偉大。

《談禮貌》又是如何組織材料的呢?我們可以引發(fā)學生重點思考:“為什么從古人寫到今人?為什么先寫牛皋因魯莽問不到路(反例),再寫岳飛問到路(正例)?為什么寫過女青年再寫周總理?”除了緣于人們由古而今、先反后正的認知習慣外,更重要的是,問路是我們有求于他人,對人禮貌理所當然;“我”踩了女青年的裙子,彼此一笑泯恩仇,實屬常態(tài)下的自然;而周總理被劃破臉,則是“你傷害了我,而我卻一笑而過”,表現(xiàn)出總理的寬廣胸襟與文明素養(yǎng),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際交往的和諧美好。事例內(nèi)在的邏輯上升順序,使“講禮貌”的作用越發(fā)得以彰顯。

從篇章的角度走進文本,學生不再拘泥于文本內(nèi)容的提取,而更加關(guān)注文章的謀篇布局,這就將學生的眼光強勢引向言語形式,往往能促使學生的思維深度掘進,抵達令人驚嘆的“世外桃源”。

三、指向能力的實踐形成

賈志敏老師說:“課上得好不好,不是看老師的表現(xiàn),而是主要看學生有沒有長進。”他認為,學生的長進應(yīng)該包括語文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養(yǎng)成、語文知識技能的習得,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如何長進?《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說得明白:“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p>

1.把缺席換作在場

第二學段的學生,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但現(xiàn)實教學中,不會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學生大有人在,甚至一些偏遠薄弱學校,畢業(yè)班的學生都不能迅速從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這與日常教學目標不明確、訓(xùn)練不到位息息相關(guān)。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常常慷慨地給予學生以事實,而十分吝惜概括?!闭f的也是教學中欠缺思維的訓(xùn)練。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教學時,我請學生熟讀課文,找出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節(jié)點——“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從此”,再讓學生按時間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再次明確和強化概括訓(xùn)練。我說:“將那么長的課文讀成一段話,這是概括。但有些同學可能還是記不住概括后的這段話,我們能不能在此基礎(chǔ)上,再來概括一下呢?”我以“第一天”為例,幫助學生把句子凝練成一個詞“相撞”。第一天下午,小姑娘邊走邊玩,冷不丁撞上了“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的愛因斯坦。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愛因斯坦……經(jīng)過深思熟慮和熱烈討論,學生紛紛概括出第二天的“相遇”、第三天的“相邀”、從此以后的“相處”。我說:“如果有人問你,課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寫了什么事,你可以怎樣告訴他呢?”有學生說可以把課文中的故事講一遍給他聽,有學生說用概括的那段話講一講就行了,更有不少學生直接說出了四個詞——根據(jù)聽眾的不同需求,可以有不同的講述方式。從復(fù)述課文故事,到把課文概括成一段話,再凝練成幾個詞,在概括能力的訓(xùn)練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高速運轉(zhuǎn),相信通過持續(xù)訓(xùn)練,概括便能成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缺席以及膚淺參與,或許可以讓學生獲得暫時性愉悅和因身心輕松而泛溢的快感,但無助于他們學習能力的真正形成。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那正是思維的“憤悱”狀態(tài),對應(yīng)著迫切的學習需求與學會的價值指向,是思維真正在場并向縱深挺進的美妙狀態(tài)。

2.把隱藏換作可視

思維具有顯著的隱性特點。那么,如何做到可觀測、可評價,使思維的訓(xùn)練與語文的學習真正實現(xiàn)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呢?這需要通過學習實踐過程,把隱性思維可視化。

《麋鹿》的課后練習要求學生做導(dǎo)游介紹麋鹿。學生的介紹多是課文內(nèi)容的拷貝,甚至有學生直接背誦課文,這樣的訓(xùn)練缺少思維含量,也失卻了訓(xùn)練的價值。而課文中介紹了麋鹿與一般鹿相比所獨具的好幾個方面的特點,因此,我要求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麋鹿之最,并同桌互助,盡量找周全。學生找到了:麋鹿的長相最奇特、麋鹿的角最獨特、麋鹿的尾巴在鹿科動物中最長、雌麋鹿的懷孕期在鹿類中最長、麋鹿的毛色變化最神奇、麋鹿的行蹤最神秘等。找出麋鹿之最,我再請學生結(jié)合課文語言,練習按一定順序,聲情并茂地進行解說。這樣的語言改造是在學生系統(tǒng)把握文章內(nèi)容、明確事物特點基礎(chǔ)之上的信息提取與語言重組,是對語言的創(chuàng)生式運用,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思維歷程的真實呈現(xiàn)。

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實踐通道。而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讓思維可視化,可以清楚地看到語言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與效果,從而保證語文能力的形成盡量避免走彎道,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3.把感受換作應(yīng)用

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教學《哪吒鬧?!?,在熟悉課文故事情節(jié)后,請學生扮演哪吒,向父親陳述自己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的事。學生的講述要說清事情的起因與經(jīng)過,并且有特定的聽眾。而言語從來都是自我的,言說者總是從利己的角度敘述故事,哪吒的講述自然會把責任都推在夜叉和三太子身上——無論是轉(zhuǎn)換角色讓“自我”在場,還是試圖推卸責任讓自己占據(jù)真理,都是思維的真實演進。正是在涌動的思維浪潮下,學生把書本語言轉(zhuǎn)換成生動的口頭語言,賦予了文字以鮮活的生命。

教學中,薛老師不僅讓哪吒向父親解釋自己打殺夜叉和三太子的事,更讓龍王提前來找李靖告狀,讓學生變身龍王,從龍王興師問罪的角度講述故事。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180度大轉(zhuǎn)彎,言語表達又呈現(xiàn)出迥異的效果。

杜威認為,學校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僅鼓勵學生原來自發(fā)語言的流暢,而不去把語言變成思維反映的得力工具”。確實,語文教學重感悟,涵泳之,意會之,自悟而不可言傳的美妙,確能陶冶心靈,讓人享受到快感,但若缺少反映思維的語言應(yīng)用,語文必定會“模模糊糊一大片”,為人所詬病。思維感受不可缺,思維引領(lǐng)下的真實的語言應(yīng)用更不能少,這是思維訓(xùn)練的重要價值,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如何培育學生的美好情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呢?“外掛式”的教育教學注定效率低下,只有全情投入的學習才是真實、高效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好玩”就是八方聚智,凸顯好玩的語文特點,以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內(nèi)力。而思維的全程參與,從“淺戲”走向“深悟”,讓學生在思維沉潛中真正享受到學習的獲得感、價值感,是重要的教學路徑。

綜上可見,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語文好玩意義重大!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再隋.讓語文根植于心靈[J].語文教學通訊,2019(1C).

[2] 李振村,陳金銘.小學語文名師新秀大辯課[M].福州: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M].姜文敏,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尚义县| 凤庆县| 太和县| 阳春市| 富顺县| 桓台县| 怀宁县| 东兴市| 井陉县| 逊克县| 当阳市| 威信县| 和硕县| 民县| 威宁| 蛟河市| 永安市| 昌邑市| 柘城县| 广水市| 南康市| 平陆县| 澜沧| 筠连县| 毕节市| 尤溪县| 陇西县| 肥城市| 涿鹿县| 嘉禾县| 中宁县| 莱西市| 都匀市| 无锡市| 芜湖县| 临夏市| 黑山县| 永和县| 南皮县| 剑川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