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習
大腸桿菌病? 鴨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敗血性傳染病,2~6周的幼齡鴨發(fā)病較多,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因個體、治療時機而異。
流行特點? 各日齡鴨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溫差較大可促使本病發(fā)生,大腸桿菌病禽和帶菌禽為主要傳染源,易感鴨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經種蛋垂直傳播。
發(fā)病情況? 某場飼養(yǎng)600只38日齡蛋用雛鴨,3周齡前生長良好,后來畜主發(fā)現(xiàn)個別鴨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加,腹瀉,呼吸困難,繼而有零星死亡,經3d治療,死亡停止,癥狀消失。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飲欲增加,縮頸閉目,離群呆立,呼吸困難,眼和鼻孔有粘性分泌物,腹瀉,排灰綠色稀便,糞便惡臭帶有白色粘液或混有血絲、氣泡,結痂糊肛。
剖檢病變? 肝腫大呈青銅色,脾腫大呈紫黑色,心、肝、氣囊附有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腸道粘膜呈卡他性或壞死性炎癥,心包積液,全身漿膜和腹膜有滲出性炎癥,腹水呈蛋黃色,肺淤血。
實驗室檢驗? 無菌取病死鴨肝、脾,搗碎,分別接種于伊紅美籃瓊脂、普通肉湯和瓊脂上,pH7.3、37℃,培養(yǎng)24h。伊紅美籃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紫黑帶有金屬光澤的小菌落;普通瓊脂上形成圓形、濕潤、乳白色、半透明、隆起的中等大菌落;普通肉湯中形成混濁糞臭氣味的淺灰色沉淀。
治療? 飲用0.01%的新霉素水溶液,2次/d,連用3d;飼料中均勻混入止痢靈散(500g/100kg)和適量的金維他,自由采食,連用5d。
副傷寒? 鴨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主要危害3周齡以內的雛鴨,以顫抖、喘氣、眼瞼腫脹和運動失調為主要特征。
流行特點? 副傷寒病鴨和沙門氏菌攜帶鴨是主要傳染源,易感鴨通過接觸被沙門氏菌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土壤以及飼養(yǎng)人員經消化道及損傷的皮膚感染,垂直傳播也是該病的重要傳播途徑。
發(fā)病情況? 某飼養(yǎng)戶散養(yǎng)600只蛋用雛鴨,20日齡時,食欲減退,飲欲增加,精神沉郁,呼吸困難,眼瞼腫脹,流淚,角弓反張,“糊肛”,用藥3d后癥狀基本消失,再用藥2d,癥狀完全消失。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絨毛臟亂,兩翅下垂,步態(tài)不穩(wěn);或突然倒地,頭向后仰,角弓反張、痙攣;呼吸困難、眼瞼水腫,眼和鼻流出粘性分泌物;臍部紅腫,腹部膨大,拉腥臭稀便或“糊肛”。
剖檢病變? 肝、脾腫大,肝充血呈古銅色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膽囊充盈,囊壁增厚,膽汁濃稠;氣囊混濁有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小腸后段和直腸腫脹,腸粘膜呈出血性或卡他性炎癥,盲腸有干酪樣栓子;腎有尿酸鹽沉積;心包積液,心肌發(fā)炎,心外膜出血;有時有肺炎,肺水腫;腹膜炎,卵巢炎。
實驗室檢驗? 無菌采取病死雛鴨肝臟、脾臟,搗碎,接種在瓊脂培養(yǎng)基上,pH7.3,37℃培養(yǎng)24h,形成圓形、隆起、無色、表面閃光、邊緣整齊的菌落。
治療? 飲0.04%諾氟沙星溶液,2次/d,連用3d;飼料中加入清瘟敗毒散(500g/100kg)和適量的電解多維,自由采食,連用3d。
(056900)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