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生
客家地區(qū)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又名鳳凰投胎),湯里濃中帶清,有濃郁的雞香味和胡椒香氣
特點(diǎn):首先飲原汁原味的豬肚包雞湯;接著將豬肚包雞斬件后放入湯中繼續(xù)煲5~10 min,吃豬肚和雞肉,豬肚爽口異常,雞肉鮮嫩可口,湯的味道更增添了雞的鮮味;然后放入菜干、香菇等干類雜菜,吸收肉味,湯味變得清甜;最后加入肉丸、鮮雞什、粉腸等肉類,湯水越加濃郁美味。
用料:一只豬肚,一只土雞,胡椒根100 g,姜一塊。
制作:1. 洗豬肚:先自來水沖洗外面,然后把豬肚翻過來洗里面,洗里面的時候是把豬肚放在盆里(不要放水),加花生油1小勺、淀粉3小勺(多一點(diǎn)沒有關(guān)系的)、鹽3小勺(多一些沒有關(guān)系),然后用兩只手猛抓豬肚,然后用自來水沖干凈,反復(fù)這樣的程序2~3次,豬肚的臭味就沒有了。2. 整雞一只(不要超過1 000 g),洗好。3. 把一只整雞塞到豬肚里面就OK了。4. 把豬肚雞和胡椒根、姜放到瓦褒里,加水剛好蓋住豬肚就可以了。5. 起火,猛火煮開,溫火繼續(xù)煮大概2 h,最后加點(diǎn)鹽。
在清朝乾隆年間,宜妃在生完太子之后,因身患胃病,身體虛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燉補(bǔ)品給宜妃養(yǎng)身,結(jié)果多番伺弄仍不見效果,最后御膳房想到把民間傳統(tǒng)坐月子吃雞湯的想法加以改良,把雞豬肚加上各名貴藥材燉湯,宜妃吃后果然胃口打開,臉色慢慢紅潤光澤起來,更加美艷動人了,此后,乾隆帝將其命名為胡椒豬肚煲雞,繼而在民間廣為流傳。
材料:豬肚,雞,干香菇,糯米,針線。
做法:1. 一個整豬肚,用面粉抓洗干凈,再點(diǎn)些醋,鹽,酒浸洗,也可以用洗米水來洗豬肚,這樣清洗就可以去掉異味了。2. 糯米250 g,浸泡幾小時后控干,放入少許醬、油、鹽、雞精、蔥、姜碎拌好。3. 雞洗凈后用鹽酒腌一會兒,然后在雞肚里塞上泡好的香菇、姜蔥,糯米少許。4. 現(xiàn)在可以開始了,在洗好的豬肚里塞進(jìn)處理好的雞,豬肚與雞的空隙里再塞些糯米,然后把豬肚的開口處用線扎緊封口,把這些東西放入高壓鍋,加鹽少許,加蔥結(jié),姜塊,胡椒,黨參,玉竹,黃酒等,再加入水,壓45 min即可。
(梅縣的為三角,興寧、五華的為四方),是客家菜的代表,鮮嫩滑香,營養(yǎng)豐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過節(jié)的保留菜式。
特點(diǎn):湯汁香濃,嫩香可口,原煲上席。
用料:去皮上肉300 g,鮮魚肉茸100 g,豆腐16塊,精鹽、味精、胡椒少許,淡湯2勺,清水100 g,花生油150 g。
制作:1. 將上肉切成料,加入魚肉茸,調(diào)味拌撻至起膠成肉餡;2. 在每件豆腐中間挖出長2.5 cm,寬1.5 cm小洞,把肉餡釀入小洞內(nèi);3. 猛火燒鑊,把豆腐逐塊排放入煎鑊內(nèi),慢火煎至金黃色,放入二湯,調(diào)味,放入少許豆豉燜熟,調(diào)入老抽,逐塊排放在碟,淋上芡汁、香油,撒上蔥花、胡椒粉即成。
咸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鹽焗雞最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diǎn)。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雞的稱道。東江菜也因?yàn)橛宣}焗雞而在以食雞聞名的廣東與潮州菜、廣州菜齊名。
特點(diǎn):色彩微黃、皮爽肉滑、骨香味濃。
用料:光雞一只,精鹽10 g,酒、八角少許,姜2片,蔥2條,紗紙(草紙)3張,豬油100 g,老抽10 g,粗鹽1 500 g。
制作:1. 光雞吊干水分、將雞內(nèi)涂上精鹽,把生姜、蔥條、八角、沙姜、酒放入內(nèi)膛,涂上老抽;2. 將紗紙鋪平,涂上豬油,然后把雞包好;3. 將粗鹽炒至滾熱,然后扒開中心,將包好雞放入焗至熟,取出拆開紗紙;4. 將雞手撕成塊,皮、肉分離,然后砌回雞形便成,食時佐以沙姜油鹽調(diào)味汁。
梅菜也是客家特產(chǎn),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味濃酥香、肥而不膩、美味爽口,深受民眾喜愛。
特點(diǎn):色澤金黃,味道香濃,肉質(zhì)酥爛,肥而不膩。
主料:梅菜(最好是客家咸菜)250 g,五花肉500 g,蒜仁、胡椒粉、味精、白糖、植物油、鹽、清水少許。
制作:1. 把豬肉的肉皮刮洗干凈,放入冷水鍋中,上火煮至八成熟,撈出用凈布擦去肉皮上的水分,趁熱抹上醬油。2. 鍋上火,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將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鍋中炸至深紅色,撈出晾涼,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切成7 cm長、2 cm厚的大片,中間再橫切一刀,不要把皮切斷。3. 將肉朝下整齊地碼在碗內(nèi),肉上放梅干菜(梅菜用冷水泡軟,切成小段),蒜仁、胡椒粉、白糖、鹽等,均勻倒入醬油,上蒸鍋蒸約30 min至肉軟爛,取出扣在盤子里即可。
色澤紅潤,味道濃郁甜香、肥而不膩、口感爽滑。油潤柔糯,味美異常,紅紅旺旺,是辦喜事的必備菜。用來煮肉的紅曲有降血脂的功效。
特點(diǎn):色澤紅潤,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用料:靚五花脯肉900 g。冰糖200 g,南乳2塊,川椒、八角、蒜仁、紅曲、客家娘酒、鹽、醬各適量。
制作:1. 將五花肉切成3×2 cm的小塊;2. 用水放入冰糖開鑊,加入豉油煮成糖膠,放入切好脯肉、酒、鹽、紅曲粉拌勻,慢火燜熟;3. 將燜熟的脯肉,整齊擺放在扣碗內(nèi),然后扣在碟上便成。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于一盤,色澤各異,形態(tài)美觀,味道獨(dú)特。
特點(diǎn):色澤各異形狀美觀味道獨(dú)特。
用料:涼瓜1條,茄瓜、青紅角菽、三肥七瘦豬肉、水發(fā)蝦米適量,雞蛋調(diào)料等。
制作:1. 將蝦米豬肉用刀剁碎,加入雞蛋、淀粉,調(diào)味料拌勻?yàn)轲W。茄瓜雙飛,角椒斜切,去核,涼瓜斜刀切段,每段長約3cm,去瓤。2. 將肉餡釀入瓜、茄、椒內(nèi),擺放碟中蒸熟,淋上芡汁,撒上蔥花、胡椒粉。
是客家特色菜,滋味香濃、腸肥軟脆。炒豬腸以前是不上酒席的,現(xiàn)在加入豬紅(豬血)伴炒,取名腸紅(長紅),酒席上也常見到了。
特點(diǎn):腸肥爽脆、嫩滑、有濃郁的咸菜香味。
用料:豬腸500 g,用堿水或食鹽將腸洗干凈;水咸菜(潮州咸菜)250 g,洗凈后切成片狀。糖、鹽、蒜仁調(diào)味品等。
制作:把肥腸放入水中煮一下,撈出,用滾刀法切成小段塊。加油進(jìn)鍋,油熱放粒狀大蒜,爆一下,再把肥腸丟進(jìn)去,爆炒,加少許糖和鹽、生抽和老抽各適量,炒勻!把備用的咸菜倒進(jìn)去,用大火翻炒,當(dāng)香味四溢時,也是起鍋時!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bǔ)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特點(diǎn):鮮甜香醇,酒香蝦爽,美味可口。
用料:鮮猛河蝦250 g,客家娘酒500 g,家樂雞粉6 g,鹽少許,姜6塊。
制作:客家娘酒、姜片放進(jìn)水煲,加生猛河蝦、味精、鹽煲熟即可。
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dú)特的下酒好菜。
特點(diǎn):鴨香味濃,主味突出,咸甜可口。
用料:靚鴨1只,鹵水500 g,陳皮、生姜、沙姜、芹菜梗、蔥、蒜等調(diào)料各適量。
制作:先將鴨宰凈,加入調(diào)料醬料等;腌制約1 h,撈起晾干水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然后放入秘制鹵水煲30 min撈起,切塊上碟即可。
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特點(diǎn):刀工精細(xì),口感嫩滑,清甜味鮮。
用料:桂花魚1條(約600 g),南絲100 g,淡湯1 250 g,鹽、味精、胡椒粉適量、姜片。
制作:1. 先將桂花魚去鱗、宰凈、起肉、切成塊、魚骨斬塊;
2. 起鑊,將魚肉拉油,魚骨煎透加入二湯滾成奶白色,起鑊放入碟瓷上,把菜煨熟,擺放在菜式兩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