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成
生平第一次到了真正的沙漠,在敦煌。
去的時候,是盛夏,但甘肅的陽光是干凈的,并不濕熱,反倒讓人呼吸順暢些了??吹缴街?,以為沙漠是一片平坦的沙海,和戈壁無異。但到了鳴沙山,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沙漠。戈壁是壯觀的,不過卻是二維的,給人“一川碎石大如斗”的雜亂之美;沙漠,則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色巨山,起伏如波,是曲線的,有一種立體的美。
上山,必須靠駱駝。我們就騎著駱駝翻過一座大山。這些看似大而笨重的牲口其實聰明得很,它們在沙山的坡度上,踩出一條窄的小路。但即使這樣,看著它們寬大的蹄子不時陷入沙子里去,或者受不住慣性往下小跑,總會擔心這龐然大物會載著你跌進茫茫沙海,再也起不來。在駱駝上看著周遭景色,在這萬里晴空下會突然生出一種失落之情——天也無盡,沙也無盡,沙與天之間,只有我們和駱駝;風(fēng)不過,沙也不鳴,于是唯一的聲音只有音色清晰而又單一的駝鈴。
沙山是起伏變化的,雖然只有沙,卻又有一種身陷重圍的壓抑,似乎是妖神作法,孔明布陣,千變?nèi)f化使人找不到出路。這樣的沙漠,溫柔的野鳩早已退到邊緣,戈壁上遍地的甲蟲變得與沙蛛一樣少見。別說仙人掌,連荊棘和駱駝刺,都是走了幾里才看見一小叢在沙中無力地打旋。這是一片禁忌之地,沒有什么東西,敢打破這里的寧靜。
看到一個小坡,我忽然心動了。一時想去爬,便離了大路,徒著手腳爬。不足百米的沙山,似乎并不高大,我便鼓足了氣力跑著。一開始,蠻勁十足,還不到半山腰,便再無精神了。那看似低矮的小丘,卻一腳深一腳淺,滿地流沙,爬一步退兩步。我完全信了導(dǎo)游的話:不租駝隊上不了山。這不只是“推銷”,要是徒步走,就是兩天也爬不過去的。遙望鳴沙山,它似乎并不歡迎游客的攀爬,但也不嘲笑我的失敗,它只是站在那兒,默默注視著,神態(tài)圣潔而寬厚。鳴沙山立了千年,因沙不倒,鳴了萬載,因風(fēng)不息,它是一個超越了萬物的神境,冷漠又釋然。
到了山頂,我已是氣喘吁吁。往下看時,還有許多山,連綿如金帛。山在云的遮擋下,投下一片片陰影,如凝固的油彩、沸涌的金汁,沒有盡頭。然而看了山腳,忽見一泓清水,突然記起這是月牙泉了。長幾十米的淺湖,形似新月,抱住沙山,周圍綠樹蔥蘢,魚戲水中,令人驚嘆的是,這清泉全無人工開鑿之跡,竟與沙接壤,湖邊是沙,湖底也是沙,而這水,竟憑空浮在沙上。據(jù)清末記載,這泉原本更大,只因為環(huán)境被破壞而縮小了。那么,我腳底的沙,也曾在泉中嗎?水遇沙則溶,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月牙泉卻硬是違反這真理,與萬丈沙山抗爭得到一塊棲居之隅。這般的水,便是強者。
一陣風(fēng)過,沙塵飛旋,清嘯聲如涔涔鈴音,仿佛從未遠去。耳畔似乎響起一首歌:“天空啊,下著沙……”這沙、這水、這風(fēng),在歌聲中戛然而止,散入天際。這一刻,我,在鳴沙山……
‖江蘇省南京秦淮外國語學(xué)校‖指導(dǎo)教師:邱蓉
真正的沙漠到底是什么樣的?作者在敦煌找到了答案?!按竽聼熤?,長河落日遠”,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黃沙漫天的大漠是詩意浪漫的;“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均停”,在當下文人的筆下,大漠又是充滿活力與生機的。不同于王維和余秋雨,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沙漠卻是安靜的、沉默的。坐在駱駝身上,看著周圍一座又一座的沙山,聆聽著駝鈴的清脆,作者不禁生發(fā)出一種失落的情感。茫茫大漠,天也無盡,沙也無盡,天地之間,只剩下了此行的游客和一只只駱駝。如此蒼茫的景象,怎能不惹人發(fā)出感慨?如果說鳴沙山帶給人的感覺是壓抑、空曠,那么月牙泉的出現(xiàn)則讓人眼前一亮。月牙泉雖然面積不大,但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就會孕育出希望,所以作者在文中稱其為“強者”。世界之大,景象萬千,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為一處風(fēng)景,每一處風(fēng)景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與思考。只要好好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便會贈予你無窮的力量。
【適用文題】這也是一處風(fēng)景;自然之美;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