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哲學
作為這個星球上唯一有理性的生物,我們哪怕?lián)碛辛宋镔|上的一切,也還會感覺空虛和不滿足,我們總會經(jīng)歷這樣的時刻,會忍不住地反思生活的意義,追問死后的世界,會仰望頭頂?shù)男强?,?nèi)察心中的道德律令——這樣的時刻也許不多見,但是每當它出現(xiàn)的時候,都是對我們心靈的一次照亮,讓我們不由得想起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未經(jīng)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
——哲學,到底跟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周濂這樣解釋自己的新書《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的命名:西方哲學的智慧和面向大眾的西方哲學史課程,其核心目標就是打開,打開人們的視野、既定的思維模式和各種思想的可能性,讓人們從一種教條、沉悶、封閉的意識形態(tài)中解放出來。在周濂看來,學習哲學的目的是要恢復你好奇的本性,拓展你的人生廣度,增加你的人生深度,學會與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最聰明的頭腦進行直接的對話。哲學正應該通過漫長的說理和潤物細無聲的示范力量,慢慢讓大家體會到說理和教養(yǎng)的力量。
關鍵詞·人性
對我們而言,歷史就是我們的宗教,人民就是我們的神。我們不需要別人來拯救,而是像愚公移山一樣,像流浪地球中用100代人、2500年來完成一個救贖,我們信仰的就是人的力量,是人類文明的生生不息,這是最大的人性。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透過《流浪地球》看政治”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在西方的很多科幻電影中,往往會有神或類似于神的存在,在中國的科幻中卻很少看到。這是中國歷史在未來的投射。
關鍵詞·寫作
生活在這個時代,不可能置身事外。今后需要努力去做的,其實是怎樣面對席卷而來的文字沙塵暴,開拓出一片片語言和文字的綠洲。要愈發(fā)苛刻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文字,一句咬住一句地寫下去,是前進而不是潰退,緩慢地、一步一步地抵達,絲毫不能松懈,不能染上這個時代匆忙、廉價、傷感、淺薄的頑癥。認真勞動是一種深刻而珍貴的品質。
——作家張煒:寫作者可以逐新、守恒,但不能廉價淺薄。
關鍵詞·正視歷史
我們只是落向廣袤大地的眾多雨滴中那無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歷史,有著繼承那段歷史的作為一滴雨水的責任。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
——日本“國民作家”村上春樹在今年5月10日發(fā)售的《文藝春秋》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述的往事》,第一次對外公布了其父親曾是“侵華日軍”,并曾經(jīng)殺害中國俘虜?shù)臍埲掏?。村上春樹表示,父親曾向他斷斷續(xù)續(xù)講過參與侵華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這也是他后來與父親疏遠的真正原因,因為他是侵華日軍的直系后代,他的血液里流淌著歷史的原罪。他寫道“作為兒子的我部分繼承了”父親的精神“創(chuàng)傷”。村上春樹不是一個歷史作家,但是他多次呼吁日本政府對侵華戰(zhàn)爭進行深刻反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道歉——他的坦白,也是這種思索的延續(xù)。
在文章結尾,村上春樹寫下了“雨滴”這段話,提出了另一種內(nèi)含反思性的歷史觀:就算只是雨水中的一滴,也有承擔歷史的責任。唯有反思,唯有承擔責任,才能讓人性抵達離善更近的地方。不光是侵華戰(zhàn)爭,一切歷史災難都是如此。
關鍵詞·智慧
我認為不論人工智能有多好,人類和機器如果競爭的是知識的話,人類是沒機遇的,因為計算機總會比我們更聰明。當我們有汽車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人是跑不快的,當我們有飛機的時候就意識到人是飛不了的,所以有了電腦,電腦什么都不會忘記,電腦不會生氣,電腦非常冷靜,可以更快的計算,但是電腦沒有辦法像人類一樣智慧。
聰明和智慧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智慧的人他看到的是自己假裝沒看到的東西;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智慧的人知道他不要什么。有智慧的人,只有你知道我不想要這個東西,你才知道你要什么;你只有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才知道我們想要什么。
——馬云面對青年的一次演講
編輯/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