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與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朝夕相處,在觀察能力上有著天然優(yōu)勢。引導他們揚長避短,教導其在細微處下功夫。
關鍵詞:微對話;細觀察;真實感人
作文是學生認識世界、自我認識、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然而,對于奠定基礎的小學作文來說,很多學生不知如何組織語言,常使用大話空話代之。究其原因,是細節(jié)描寫缺位,讓文章失去了具體案例這些細微“血肉”,難以支撐一篇飽滿的習作。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創(chuàng)作能力較為薄弱;另一方面,農村小孩更接近生活,與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朝夕相處,在觀察能力上有著天然優(yōu)勢。如何引導他們揚長避短,教導其在細微處下功夫,通過小細節(jié)、微對話、細觀察使文章顯得順理成章、真實感人,正是本文的主題。
一、細節(jié)描寫的積累意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寫作。這需要教師從平時就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從課文中、生活中用心領悟、細心觀察,積累更多的素材。
首先要精讀課文,發(fā)現(xiàn)表達之道。書本課文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出來的精品,教師要有這種“精品”意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細細品讀課文。尤其是一些描寫類的文章,可以分類對比學習,比如人教版四年級景物描寫的一組作品《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就可以此為范文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精髓,更好地描寫景物。
其次學會觀察生活,體現(xiàn)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仔細觀察,認真留意,方能為今后的寫作積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特別是農村小學的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在學校,有文化活動、課外活動和小伙伴的活動;在家里,有雞、鴨、鵝、狗、牛、馬、羊、豬和美麗的大自然等,這些都是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開發(fā)和應用的新材料。
二、細節(jié)描寫的幾種實踐
在寫作之初,學生往往會對文章的結構與思路感到茫然。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適度仿寫,模仿范文的寫作手法、空間布局、邏輯安排、細節(jié)描寫,以及一些精彩的詞句、段落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日記、片段寫作等方式多練習,比如每天或者每周寫一個短篇,慢慢培養(yǎng)寫作思維。
1.人物描寫
寫作主要通過人物的外觀、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典型事例的描寫來體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素質、風格等特征。寫人的文章不要求面面俱到,最關鍵是要抓住該人物的閃光點,并通過具體的案例將其準確精彩地描述出來,文章就成功了大半。
例如《小英雄雨來》一課,文章層層遞進,運用大量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了雨來的機靈勇敢,以下兩個小片段還很好地呈現(xiàn)了雨來游泳本領高的特點。
忽然,遠遠的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來。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著氣,望著媽媽笑。
在蘆葦叢里,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來。雨來還是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著蘆葦,向岸上的人問道:“鬼子走了?”
師:這兩段的描寫要說明什么?
生:說明雨來游泳很厲害!
師:怎么厲害法?你們平時游泳有這么厲害嗎?
生(搖搖頭):沒有,他能藏在蘆葦叢里,說明他憋氣時間長,像個小鴨子一樣游得快。
師:對啦,通過這兩段我們知道雨來在水里是游刃有余的,有同學知道作者是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動作、對話、心理、外貌)嗎?
生:是動作描寫嗎?“露”“抖”“扒”“吹”這些都是動作。
生:語言描寫?他問岸上的人“鬼子走了嗎?”
師:這兩段主要是動作描寫,前后呼應雨來水性好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平時寫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學習運用不同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更好地刻畫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
學到這篇文章時,筆者也布置學生學習運用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嘗試對小伙伴介紹身邊熟悉的人。比如最常見的“我的媽媽”,有學生寫道:我媽媽是個手腳很麻利的人,每天放學她接我之后就直奔菜市場,一邊問我今晚想吃什么,一邊嘴里念念有詞“今晚的菜譜:冬瓜、玉米骨頭湯、蒸魚、炒空心菜”……到了菜市場,對菜市場無比熟悉的媽媽飛奔賣魚的檔口,眼睛搜尋著今晚的“盤中餐”,不一會兒就用漁兜撈起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老板稱完殺好,媽媽付完錢又嘀嗒轉到了賣豬肉的檔口。很快,媽媽三下五除二就把菜買完了,而這個時候,距離我放學還不到半個小時。
該文中,學生已經懂得描寫一個人物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其特點,通過小動作、對話等方式勾勒出人物的特點和個性,比用概括性的語句來寫更有力量更直接。
2.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是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何用樸實的語言將一個地方美麗的景色展現(xiàn)出來,考驗著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第一,景物描寫可以按照方位順序,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下到上依次進行描述;其次,根據(jù)景物的時間順序,如掌握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段的景物的不同特征;風景也可以用人、景、情相結合來描述,正所謂“情隨物遷,辭以情發(fā)”。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什么樣的順序描寫抑或情景交融都離不開細節(jié)的聚焦。
由此可見,無論是人物描寫還是景物描寫,對于小學生來說,從小培養(yǎng)他們觀察、表達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他們將觀察到的事物、平常積累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使得文章“有血有肉”。
參考文獻:
陳曉麗.提升小學生人物心理描寫水平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0):243-244.
作者簡介:莫少容(1968.8—),女,壯族,廣西桂平,大專,廣西桂平市厚祿鄉(xiāng)峽口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