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瓊
任性行為幾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出現(xiàn),當(dāng)大人無法完成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常常以大聲哭鬧的方式糾纏不休,弄得家長手足無措。
我有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兒,今年6歲了,也常有執(zhí)拗和任性的時候。一天,女兒看一本硬紙板翻翻書,上面粘著一只小熊,女兒拿出來看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就想把小熊撕掉重新?lián)Q一個新的小熊。由于粘的非常牢固,怎么摳也摳不掉,她急得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嘗試著,一直在那里摳,嘴里還時不時地說:“媽媽你幫幫忙??!幫幫忙??!”我實(shí)在無奈,也有些不耐煩地試了試,可粘的非常牢固,使勁摳也摳不下來。跟她解釋了,她當(dāng)然是不會聽的,在那里急得嗷嗷叫,最后發(fā)展到捶胸頓足。她真的要抓狂了,使勁捶自己的腿,大聲哭著,眼淚鼻涕弄得一臉一手一書都是。
我看著心疼,便說:“寶寶,這個弄不掉的,別費(fèi)勁兒了……”“弄得掉,弄得掉!”她又喊了幾聲,一邊竭力忍住抽泣,一邊跑去拿了張紙巾沾了些水,輕輕地用紙?jiān)跁喜粒^了一會兒,小熊就被她擦掉了。女兒如釋重負(fù)地站起來,細(xì)心地把地上所有的紙屑收拾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從容地走到餐桌旁抽出兩張餐巾紙擤了擤鼻涕,平靜地坐下來欣賞自己的書。5分鐘左右的時間,她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那種笑淺淺淡淡的,精神上無比滿足。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diǎn)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lǐng)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當(dāng)我們急躁時,難免會表現(xiàn)的不理智,或是對孩子的要求不予理會,甚至進(jìn)行責(zé)罵。這些行為都會導(dǎo)致孩子更加任性和暴躁。所以,遇到任性的孩子時,我給自己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要點(diǎn):
冷靜應(yīng)對 ?切勿急躁
孩子任性的時候,大人往往很容易因?yàn)槿淌懿涣撕⒆拥目摁[而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后,他就很有可能產(chǎn)生“只要我一哭鬧,爸爸媽媽就能滿足我的一切要求”的錯覺。長此以往,孩子的要求越來越無厘頭,也越來越任性,根本不服大人的管教。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則在孩子任性的時候采取訓(xùn)斥、打罵的方式,孩子長期在家長的打罵下成長,會導(dǎo)致其性格自卑、與人交往唯唯諾諾。因此,孩子任性的時候,家長首先從自身出發(fā),多一些忍耐,先冷靜下來,再想對策,切忌發(fā)火、急躁或者敷衍、將就。
反省自身 ?多多交流
如果孩子和大人的想法不一樣時,要分清楚是孩子任性,還是大人的問題。孩子的任性是有原因的,可能在大人看來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在孩子的眼里卻非常重要。女兒非常喜歡這本故事書,想自己做一個新的小熊貼在書上,書上的小熊雖然精美,但是卻比不上自己動手做的小熊更能使她快樂。而我卻因?yàn)椴恢浪南敕ǘ械讲荒蜔睦锷踔劣辛说戎此〉南敕?。陶行知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焙⒆拥南敕ù笕耸遣恢赖模议L要互換角色與孩子平等地交流,以增進(jìn)親子之間的感情。只有清楚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家長才能知道怎樣更好地去教育和引導(dǎo)。
正確引導(dǎo) ?究因解錯
當(dāng)孩子任性時,十分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dǎo),需要從多維度多角度思考他們的行為,進(jìn)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一天午休后,女兒要求我踩在她的背上。我很不解,便把腳搭在了她的背上,她卻大叫起來:“不是這樣,要站起來!”我這才明白,因?yàn)槲移綍r經(jīng)常讓她踩我的背來緩解腰酸背痛,她也想體驗(yàn)一下。我跟女兒說:“我太重了,不能踩你的背?!迸畠翰焕斫?,一直哭鬧。后來我想了個辦法,拿出一個泡沫板:“你看,媽媽是不是比這個泡沫板大得多重得多呢?如果媽媽踩在上面它會怎么樣呢?”說著,我踩在泡沫板上,泡沫板裂成了兩半。女兒看了以后,停止了哭鬧,也不再提這件事情了。
我相信,只要抓住孩子任性的特點(diǎn),再運(yùn)用恰當(dāng)?shù)姆椒?,我們一定能使孩子正確地“任性”下去,并且會變得更加有“韌性”。
(責(zé)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