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磊英
暮春,我慕名一個石頭村的古民居建筑群而來,將一幀古老的卷軸悠然打開,循著溢出的古色古香,打撈來自明清的鄉(xiāng)村記憶。
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山東巨野縣核桃園鎮(zhèn),有前王莊村和付廟兩個村,是魯西南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前王莊村曾稱“石頭寨”,付廟村原名府君廟。它們始建于明代,清代又不斷增修擴建,遂成規(guī)模,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嚴謹,脈絡(luò)清晰。古民居以四合院為主,材質(zhì)講究,匠心獨運,集磚雕、石雕、木雕于一體,體現(xiàn)了“人宅相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所有院落均一門進出,前后左右相連綿延,形成“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格局,給人以柳暗花明、曲徑通幽之感??此菩∠镆训奖M頭,然而繼續(xù)前行,則左右互通,豁然開朗,實為另一個精密營造的院落,猶如迷宮,令人稱奇。
古民居群收納著日月交替的影子,走過了400多年的歷史,長滿了時光的青苔。然而,除了幾處院落的部分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朽毀之外,大部分院落依然完整地保持著原有的建筑格局。如今,這些古建筑如同一個暮年老人,蹣跚在光陰的大道上;又恰似一條漏網(wǎng)的魚,幸運地穿過當下小城鎮(zhèn)開發(fā)與棚戶區(qū)改造的大網(wǎng),與時間和解。
古民居灰青色的軀體,由青磚、青石壘砌而成,器宇軒昂地挺立在巨野大地上,以山脈的形式,與歲月并肩。一排排一層層如魚鱗似梯田的青瓦,覆蓋在屋頂,盡職盡責地履行著自己遮陽、擋雨、御寒的職責,搖曳著日子,終日堅守房頂。如今,它們已走過繁華,消退在時光的背后,成為一個屬于歷史的名詞,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五脊、六獸、雕刻、彩繪等美學建筑元素,帶著古人的智慧,以蒼茫與深沉之美,泛舟在歲月的長河之上,彈奏著建筑史的強音。
自那些石頭院落落成之后,一個又一個的日子依院而生,一代又一代的人依院而生,一撥又一撥的六畜依院而生,一茬又一茬的花草樹木依院而生……這一處處院落像母親一樣,將院中的人、事、物都一一收養(yǎng)、安頓、守護、包容。
日月交替的同時,幽幽古屋也在雕刻著日子,積淀光陰。它們易主也好,不易主也罷,都靜默在時光深處,迎來送往了一代又一代的主人。老屋究竟經(jīng)歷了多少代主人,又曾居住過多少人,前來游覽的人無從考究,就連生長在那里的人也已無法算清,只有那幽幽石屋默默地記錄下被時間收割去的一代代主人,像田野里倒下的麥子——站起來倒下,又站起來又倒下,撫平內(nèi)心的痛楚,捂緊內(nèi)心的秘密,三緘其口,守口如瓶地站立在光陰里,活得比人更加堅強久遠。
行走在古民居群里,那幽深的青石古巷,那精美的石砌建筑,那斑駁的木屋古樓,那飽經(jīng)滄桑的石碾、石臼、古樹、古藤、紡車、織機……帶著歷史的溫度,牽引著我穿越時空,回到了歷史的家園,讓我陶醉在溫暖的舊時光里,直想對著那被火光映紅臉的老人,親切地喊一聲奶奶,喊一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