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禹
在本周,25只科創(chuàng)板個股平穩(wěn)登錄A股資本市場,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開創(chuàng)性“壯舉”。科創(chuàng)板的開通意味著中國股市也有了自己的“納斯達克”,希望以后它能源源不斷地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新動力。
在傳統(tǒng)經濟逐漸式微的大背景下,目前科創(chuàng)板代表著“新經濟”的發(fā)展動力,對于中國當下的經濟發(fā)展來說尤為重要。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企業(yè)里面,未來肯定會跑出一些幾年十倍的大牛股,但首先,它要有足夠多的數量。所以,我們也期待著后市有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能夠陸續(xù)上市。
當然,對于當下的資本市場來說,科創(chuàng)板在平穩(wěn)登錄A股市場之后,未來市場走勢如何就要看機構資金的態(tài)度了。目前由于科創(chuàng)板的股票數量不多,難以撼動主板市場的投資“地位”。所以,目前市場的投資還是以主板市場為主。但是,主板市場的一些傳統(tǒng)行業(yè)正在遭受“冷遇”,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如鋼鐵、電力、建筑建材等。
不過,在今年上半年,機構“抱團取暖”買了一些核心資產,倒是繼續(xù)支撐了一些白馬藍籌股的前行,如招行、平安、茅臺、伊利、恒瑞、格力、美的等,但它們現在的估值也已經與2018年1月份高點時相差無多了。所以,短期內它們應該難以繼續(xù)加速前行,甚至很可能就此掉頭向下,他們的風險已經大于機會了。因此,在當下市場牛熊轉折的關鍵時刻,我們是選擇哪些高位的“核心資產”投資呢?還是選擇那些已經在底部構筑好大底形態(tài),且基本面正在逐步形成反轉的“物美價廉”的中小企業(yè)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也許對于資產大、且個人財務自由的人來說,他們追求的是資金穩(wěn)健增值,而不是大幅增值,所以很多大資金選擇抱團取暖買入茅臺、招行、平安、伊利、恒瑞等個股。但是對于目前資產體量較小的投資者,我認為大家還是應該在當前——“康波周期”的啟動初期去博一下的,應該去買那些未來成長性更高、收益更高的中小市值個股。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資金量、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投資風格,沒有對錯,選擇合適自己的就好。但是,無論你選擇的是哪一種,我們認為,大家唯有做未來3年的長線布局,堅定長期持有,才能在未來3年的資本市攫取高額的、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利潤。反之,如果您不斷地在資本市場折騰、搗騰短線操作,那么也許3年過后,一波牛市結束了,您的資產數額還是在“原地踏步”。不信,大家可以走著瞧,這是我們在過去17年證券市場投資生涯里,縱觀了資本市場里各種形形色色的股民后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其中,不乏有成功取得億萬以上資產的,也有不少因破產而退出中國股市的。
當然,目前的A股市場還未迎來大牛市的主升浪,所以大家還有很多的時間去做準備,包括資金和知識上的準備。從本周的市場走勢看,目前仍然在走調整趨勢,市場也還沒有出現啟動行情的技術信號。所以,我們還在耐心等待。但是,請大家放心,未來3年的大牛市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而我們,只需要做好資金準備、知識儲備、選好標的個股,買入并堅定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