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冬梅
澄江街道地處中國全面小康示范縣市“十一連冠”的江陰市中心,總面積82.7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7萬,外來人口20萬,下轄29個社區(qū)和10個村,經濟社會綜合發(fā)展水平歷年來居全市之首。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十九連冠”,公眾安全感全省第一。隨著現(xiàn)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澄江居民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漲。
作為社區(qū)教育的重要場所,澄江成教承擔起了滿足居民學習和文化需求的歷史使命。從近年來人們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社區(qū)居民喜愛健康生活、品質生活類的課程。2018年起,澄江成教在國家級研究課題《社區(qū)教育本土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澄江街道為例》的推動下,從居民的實際和需求出發(fā),因地制宜,著重打造了“大家講堂”和“做學堂”兩個活動品牌。“大家講堂”之“大家”既指名家大師,也指大眾居民,主要請學有所長的本社區(qū)居民或其他社會人士,講授居民們喜愛和需求的知識和內容;“做學堂”主要是技術技藝課堂,大家聚在一起邊學習邊實踐,為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服務;繼而將這兩種形式合二為一,創(chuàng)辦了社區(qū)特色項目“澄學堂”。
“澄學堂”旨在以“澄江人慧生活”為目標,與“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為學習方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形成全民參與、全民樂學、全民提升的學堂。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媽媽課堂(媽媽班)、老年課堂(老年班)、親子課堂(親子班)。每一種課程體系中包含了不同的課程,媽媽課堂包括烘焙、插花、育嬰師課程,親子課堂包括國學、禮儀、垃圾分類課程,老年課堂包括茶道、手機、攝影、合唱、英語口語課程。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澄學堂”也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學堂,學習方式分線上學堂和線下學堂,學習陣地分校內學堂和校外學堂,滿足了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
法國教育家埃米爾·杜爾凱姆說:“教育的成功取決于教師,教育的不成功也取決于教師?!睅熧Y力量決定教育質量,也是一所學校軟實力的證明。
澄江成教本就有著一群從事社區(qū)教育的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學校按各人所長,設置專項課程:親子課堂中的幾門課程,分別由幾位之前從事過幼兒園和小學工作的教師完成授課;老年課堂中的智能手機課程、攝影課程分別由計算機應用能力強的人和攝影協(xié)會的老師來完成授課。另外,澄江成教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與社區(qū)相攜手,招募動手能力強的面點師、花藝師、茶藝師來指導烘焙、插花、茶道學習;與職業(yè)學校、培訓機構相聯(lián)合,聘請專職教師來指導英語口語、聲樂合唱、育嬰師培訓學習。
每次課程開班前一個月,學校教導處就會向各個社區(qū)、村發(fā)出一份開班報名通知,通知上詳細地告知清楚:授課內容、授課目標、授課對象、授課地點、授課時間、報名截止時間、咨詢電話。待社區(qū)上報報名人員之后,學校會選出一名教師專門負責此課程的班主任工作,先一一電話核對,再登記整理各報名人員信息,接著建立班級微信群,方便進行班級管理工作。
澄學堂每次是一種體系幾種課程同時開班。開班的第一節(jié)課,所有學員會先聚集在大教室,舉行簡短的開班儀式。儀式上,領導做開班動員講話,班主任隆重介紹授課老師,學員代表發(fā)表感言,所有學員高唱《澄學堂之歌》。然后,分班進行教學,學習過程有記錄、有照片、有報道。每次結業(yè)時,澄學堂會進行相應的測試或者成果展示,評比后頒發(fā)證書或者表彰優(yōu)秀學員。
辦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校管理是否得當。澄學堂的開班方式是開放型的,學習對象享受自由選擇、免費學習、業(yè)余完成的方式。沒有約束就沒有規(guī)則,為讓培訓工作順利開展,落實到位,澄學堂建立了層層分工明確的組織機構,校長、教導、辦公室主任負責申報培訓事項、制定教學計劃、布置教學任務,教研組長、班主任、專職培訓老師負責落實教學任務,安排課表,備好教案。同時,澄學堂還制定了班級管理條例,由班主任老師負責管理,實行點名簽到、缺課請假、作業(yè)點評、考核獎勵等制度。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澄學堂·慧生活”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因此,每一個班結業(yè)后,學校都會和學員所在的社區(qū)合作,根據不同學習內容,展開后期跟蹤服務,優(yōu)化社區(qū)管理。
烘焙花藝媽媽班展開“慧生活·好太太”巧手大比拼活動,邀請鄰居、朋友共同來品嘗、欣賞她們的作品,共同愛生活,慧生活。
國學禮儀親子班展開“慧生活·知禮儀我先行”演講活動,以良好的家風家訓、禮儀素養(yǎng)帶動整個社區(qū)的前行,同時為江陰的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盡一份力。
“垃圾分類班”親子班展開“慧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公益踐行活動,采用微繪本、微手抄、微視頻、廢物利用手工等方式進小區(qū)、進學校宣傳,實地操作。
手機、攝影老年班開展“慧生活·向美而行留美瞬間”攝影展示活動,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之美,生活之美,從而更覺“夕陽無限好”。
通過一系列的跟蹤服務,天鶴社區(qū)成立了 “父母加油站”“親子道德大講堂”,以德傳家,與善同行,把與己無關變成了分內之舉,涌現(xiàn)了一批天鶴好人、先進志愿者,為推動社區(qū)建設和治理注入了強大的源動力。2019年3月,所管轄的江峰社區(qū)設立了“澄江街道家風家訓教育基地”,通過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面向居民征集自己的好家風故事、好家訓家規(guī),共同建設好社區(qū)家訓家規(guī)寶庫,并將評選出的好家訓、好家規(guī),在社區(qū)進行家風故事交流、分享和展示。據社區(qū)書記介紹,自活動以來,居民們感受到社區(qū)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懷,自覺用實際行動講文明、樹新風,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9年5月,文定社區(qū)在澄學堂合唱班學員的號召下,將一批愛唱歌、會唱歌的老年朋友聚在一起,成立了“初心合唱團”,并定期對外展示,使老年朋友的生活不再孤單,在合作、表演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文定社區(qū)的“覓堂廚房”除了成了澄學堂校外輔導基地,也成了媽媽們、孩子們閑暇時光學習廚藝、烘焙的好去處。2019年暑假,有位心靈手巧的媽媽在學習之后,主動為澄學堂拍攝了“七彩早味道”微課系列,并共享在無錫市社區(qū)教育課程資源庫中,把美的感官、愛的味道傳播給了更多社區(qū)居民。許多居民在線上觀看后紛紛留言:“哇,想不到早餐可以這么搭配!這么精美!還這么有營養(yǎng)!這么做,我孩子肯定更喜歡媽媽的味道了!”同時,澄學堂把巧手媽媽做的營養(yǎng)早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做成讀本,發(fā)放給各個社區(qū)推廣學習。
“進澄學堂,享慧生活”。澄學堂猶如一股潺潺活水,流入了澄江人的心田,引導著澄江人走向更文明、智慧、雅趣的生活方式。
自從有了澄學堂的陪伴,澄江街道各社區(qū)的管理更如魚得水,順當多了。進澄學堂再學習,不僅提高了社區(qū)居民的思想意識、人文素養(yǎng)、生活品味,更解決了一部分失業(yè)人員的再就業(yè)問題。如今,廣場上的輕歌曼舞,公園里的閑庭信步,書屋中的怡情養(yǎng)性,家庭中的和諧相伴,成了這座城市最生動最幸福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