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科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說到心電圖,我們首先想到了心臟,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心臟嗎?心臟是一個類似于袋子的器官,大部分的心臟壁是由特殊結(jié)構(gòu)的心肌構(gòu)成的。心臟是人體的最主要器官,具有使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的泵作用,心肌受到由心肌電激動產(chǎn)生的活動電位擴散到整個心臟的刺激后,進而發(fā)生收縮,導致心臟的機械活動。
一 什么是心電圖
心肌電變化所產(chǎn)生的活動電位在體內(nèi)流動,在人體表面的不同部位放置探測電極,利用心電圖機將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chǎn)生的電變化描記成的曲線圖,稱為心電圖[1]。在心電圖上記錄著各種大小不一、向上或向下、間隔一定的波形。
二 心電圖產(chǎn)生的基本原理
1 心電向量
心電向量是心臟的電激動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向量,這些向量按照同一軸的兩個心電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則相減和平行四邊形法則綜合起來形成的瞬時心電向量[2]。
2 心肌細胞的電位變化規(guī)律
細胞膜內(nèi)外的電位變化是心肌細胞的生物電變化表現(xiàn)。
2.1 不產(chǎn)生電位變化的極化狀態(tài)
2.2 心肌細胞除極
除極過程中,電偶這塊,正電荷的電源在前,負電荷的電穴在后。
2.3 心肌細胞復極
記錄的復極波方向與除極波方向相反,因為在復極過程中,雖然與除極過程中的方向相同,但在電偶這塊,是電穴在前,電源在后的。
3 影響心臟電位強度的因素
3.1 電極的方位與心肌除極方向形成的夾角越大,心電位在導聯(lián)上的投影越大,電位越弱。
3.2 心臟電位強度與心肌細胞的數(shù)量成正比。
3.3 電極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臟電位強度。
三 心電圖各波段的名稱和意義
1 如何命名及意義
1.1 代表左右心房電位和時間變化的p波,是心房的除極過程。
1.2 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的P-R間期,也是代表激動從竇房結(jié)傳到心室所需要的時間。
1.3 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極時的電位變化和時間變化的QRS波群。
1.4 ST段和T波,ST段代表心室復極的早期,就是緩慢復極的電位變化,與QRS波的交界點成為J點。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的電位變化。
1.5 代表心室除極和復極全過程所需要的總時間的Q-T間期。
1.6 U波:代表心肌的激后電位,胸導聯(lián)V3最清楚。
1.7 T-P段,T波結(jié)束至下一個心動周期P波開始的平段。通常作為等電線(基線)。
四 心電圖導聯(lián)體系
說起導聯(lián),我們知道它的原意是在電子學里是導線的意思,指在電路中連接兩點的電線。那么,在心電圖導聯(lián)的理解上,將電極置于人體的任何兩點與心電圖機相連接,就可描記心電圖,這種放置電極與心電圖機連接的線路,稱為心電圖導聯(lián),包括電極板和導線的裝置[3]。
1 雙極肢體導聯(lián)
主要反映兩肢體間的電位差變化,又稱為雙極標準導聯(lián)。
2 單極肢體導聯(lián)
主要包括單極右上肢導聯(lián)、單極左上肢導聯(lián)和單極左下肢導聯(lián)。
3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lián)
其中包括加壓單極右上肢導聯(lián)、加壓單極左上肢導聯(lián)和加壓單極左下肢導聯(lián)。
4 胸導聯(lián)
胸導聯(lián)是單極心前區(qū)導聯(lián),通常情況下,胸前區(qū)正極,中心電端負極。
常規(guī)探查電極在胸前有6個部位:
V1? :胸骨右緣第4肋間;
V2 :胸骨左緣第4肋間;
V3:V2 與V4連線的中心;
V4: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相交處;
V5:左腋前線V4水平處;
V6:左腋前線V4水平處。
5 附加導聯(lián)
作為一般常規(guī)導聯(lián)的補充,是一種單極心前區(qū)導聯(lián)。
6 導聯(lián)軸
導聯(lián)軸方向由負極指向正極,是某一導聯(lián)正負兩極之間的假想連線。
6個胸導聯(lián)構(gòu)成橫面六軸系統(tǒng),分別從人體水平面的不同部位探測心電活動,中心電端是心前區(qū)導聯(lián)的中心,探測電極側(cè)為正,對側(cè)為負。
五 心電圖測量
1 直記式心電圖機
當前最普遍的心電圖測量就是直記式心電圖機。把心電圖波形描記在有刻度的記錄紙上是其記錄方式,刻度的最小單位(細線間的距離)為1mm,每個粗線的間隔為5mm。用來測量振幅(電壓)的是縱線的刻度,用來測定時間(間期)的是橫線的刻度。
2 測量振幅(電壓)
用來測量振幅大小的單位是mm,電壓單位用mV表示, 用校正曲線修正。測量值的1/10為實際電壓時,需要用標準感度1mV=10mm來記錄心電圖。一般用向上的振幅和向下的振幅的方法測量時等電位線寬度。
3 時間因素(間期)的測量
如果嚴格測量時間間期時,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在各導聯(lián)略有不同。 以橫線的刻度作為測量尺度。用25mm/s的走紙速度記錄心電圖,所以1mm相當于0.04s(1s÷25)。測量值乘以0.04s,就可以簡單算出真正的時間。
六 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與正常值
1 P波
具有雙峰間距小于0.04s,圓純平滑,有小切跡的形態(tài);時間需少于0.12s;肢導聯(lián)的電壓小于0.25mV, 胸導聯(lián)的電壓小于0.20mV。P具有雙峰間距小于0.04s,圓純平滑,有小切跡的形態(tài);時間需少于0.12s;肢導聯(lián)的電壓小于0.25mV, 胸導聯(lián)的電壓小于0.20mV。P
2 PR間期
這一間期的正常值為0.12-0.20s,具有年齡越小心率越快、PR間期越短的特點,以及P-R間期延長為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和多見于預激綜合癥時的P-R間期縮短。
3 QRS波群
V1V2導聯(lián)不應有q波,但可以呈現(xiàn)QS波。時間上大多為0.06-0.10s,心室肥大可導致QRS波群電壓增高,心室內(nèi)傳導阻滯可導致QRS波群時間延長,要注意的是Q波過深過寬多見于心肌梗死。
4 ST段
ST段的正常值為上移需少于0.3mV, 下移少于0.05mV, V3導聯(lián)ST上移小于0.5mV,其余導聯(lián)ST段上移小于0.1mV。當ST段下移大于0.05mV的時候,為心肌缺血或心肌損傷;ST段異常上抬多加見于急性心肌梗死、變異型心絞痛、急性心包炎。
5 T波
呈圓鈍、兩肢不對稱,前肢長、坡小,后肢短、坡陡的形態(tài)。在方向上大致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6 QT間期
具有的意義為,見于洋地黃效應的QT間期縮短及見于低血鉀、低血鈣等藥物影響或中毒的QT間期延長。
7 U波
正常值在V2-V4之間比較清楚,U波倒置見于高血鉀、心肌缺血;低血鉀表現(xiàn)為U波明顯增高。
通過以上說法,掌握正確的心電圖基本知識,有效識別正常的心電圖。
參考文獻
黃寶晨, 朱怡然. 心電圖基本知識(1)[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 2004, 11(7):66-67.
吳倩. 以心電圖基本知識為例談健康評估教學設(shè)計[J]. 生物技術(shù)世界, 2014(1):118-118.
李津陽, 王永權(quán), 房昕暉. 心電圖學習園地(一)——心電圖基礎(chǔ)知識[J]. 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12, 19(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