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有多久了?
他會在晚上因驚跳坐起,必須滾出睡熱的被子,握一握冰冷的床架,才能相信自己還活著。無法再次入睡,胸中有個問句也掙扎著抬頭:這樣的安穩(wěn)日子還能過多久,是不是,下一個跳下的人就是他?
他才上高二,開學沒多久,就聽說一名同學自殺的消息。怎么可能呢?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相信這件事是真的。他與這名同學并非同班,但同為?;@球隊的成員。一次次課后的訓練,一場場并肩戰(zhàn)斗的賽事,運動的間隙,他們天南海北聊過天,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兩個人如此相似。聽同樣的喜馬拉雅電臺,都喜歡《曉說》和《羅輯思維》,都看黑暗陰郁系的書。
可以說,他們彼此是對方的鏡子、對方的影子。此刻,同學的猝逝,就像是他的一部分死亡。
他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他自責:為什么我沒有挽回朋友的生命?他也有隱約的失落:我知道的也不比其他同學多,我并不是這名同學最好的朋友。他不安:每次良辰美景,都像一種折磨。同學死了,我還能這么坦然吃喝玩樂?他再也不去籃球隊了,他甚至不理解其他同學為何能若無其事。是他們太沒心沒肺還是他想得太多?更多的是恐懼:死,是這么容易。他可能,我也未必不可能。不不,我不能,我有爸有媽,我明年就要高考——一個冷冷的聲音在他耳邊說:你同學也有爸有媽,你同學明年也要高考。
死亡之翼像黑夜一樣覆蓋著他,他覺得他走不出來了。
他向母親傾訴,母親極力勸解他:“他跳樓,多半是抑郁癥。你又沒有抑郁癥,你怕什么?”
母親怎么知道他沒有抑郁癥?說不定他也有。他下意識在手機上檢索,在“自測抑郁癥”之類的問卷里,他看到:一、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或悲哀?二、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三、你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他填完之后,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有中度抑郁癥傾向。
他驚疑不定,又開始做第二份卷子。這次,他的得分是≥20分,輕中度抑郁癥之間。
他學習壓力本來就大,時常有超負荷之感。每天學到夜深,簡單地洗一把臉就睡覺。原來雖然睡眠時間不夠,但質(zhì)量還很高,頭一挨枕頭就著了。有了“抑郁癥”這心病,他竟然開始失眠了,時睡時醒,白天上課又打瞌睡,被老師批評了好幾次——這不就是抑郁的癥狀嘛:失眠,不能勝任日常工作,社會評價降低。
到最后,他撐不住了,向父親吐露:“我可能得了抑郁癥?!?/p>
醫(yī)院的檢查讓所有人都慶幸不已,醫(yī)生認為他處于“抑郁態(tài)”,但還沒到抑郁癥的程度,但疼痛是真實的,難以擺脫。
他的父親向我抱怨:“現(xiàn)在的小孩,想得真多?!币患胰?,愁眉苦臉坐在我的書房。
我對哭喪著臉的少年說:你的感受,非常正常。
再沒有比身邊人去世給人更大沖擊。我到這把年紀,突然“忍看朋輩成新鬼”,都會很長時間難以釋懷。尤其是,你與同學接近,你下意識覺得自己與同學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有一種“同學的選擇總是與我一致”的心心相印感。同學的猝逝,就像牽動所有的線,線的那一端是黑洞。你不敢凝望,又不能不凝望,你怕黑洞吞噬你。
可是,你們真有如此親密嗎?每棵參天大樹都將有自己的定位和獨自的命運。你的同學,是夭折的小樹,他的夭折不是你的宿命。
而“資訊過度依賴”推進了你的焦慮。古人早就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信息時代,資訊極多,如果不能去蕪存菁,一味全信,就會給自己帶來負作用。
該如何做?
該吃藥吃藥,該大哭一場大哭一場,該找心理咨詢師找心理咨詢師。心態(tài)與狀態(tài)的調(diào)理都需要時間,就像時間會治愈傷痛,促人成長一樣。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