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1814年,14歲的哈利耶塔·康斯坦斯·斯密森在都柏林的烏鴉街劇場首次登臺。三年后,她在倫敦演出。她那擔當劇場經理的父親相信女兒的美貌,然而美貌并不一定兌現(xiàn)為成功。
直到27歲這個不尷不尬的年紀,她在英國都不算成功,于是決定去巴黎碰碰運氣。那會兒,大家都說巴黎人浮華:似乎任何一個意大利人或英國人去那里演歌劇,都能成功。
她去了巴黎,1827年在奧戴翁劇場,她扮演朱麗葉,隨后是《哈姆雷特》中的奧菲利亞。
散場后,她收到了一封情書,兩封情書,三封情書,然后是許多封,來自同一個小他三歲的少年。
她嚇壞了,覺得自己可能遇上了精神病。
畢竟,以她的美貌,類似破事也遇到過——雖然沒這么夸張。
五年之后,她32歲,再次來到巴黎。有人給她寄來一箱子門票,請她去聽一場音樂會。
她按捺不住好奇心,去了。
這是場《幻想交響曲》的專門演出。她走進舞臺的包廂,發(fā)現(xiàn)全場都在抬頭看她,耳語談論她。
她覺得詫異惶惑,她發(fā)現(xiàn)節(jié)目單上寫著自己的名字。
她注意到指揮席旁坐著作曲家:那是小她三歲的法國人赫克托耳·柏遼茲。
五年前,小斯密森三歲的赫克托耳·柏遼茲,還是個籍籍無名的作曲家。他拒絕按父親的吩咐學醫(yī),轉而學習音樂、唱歌、奏樂、寫音樂評論掙點閑錢。
五年前,他在奧戴翁劇場見到斯密森,一見鐘情,于是每天捧場,拼命寫情書,還私自舉辦了一場“為斯密森小姐而辦的音樂會”,因為她沒到場而倍感落寞——完全忽視了斯密森并不知道此事,也并不認識他。
1830年,即柏遼茲初見斯密森三年后,他得到羅馬大獎,在音樂上有所成就。也就是那年,他為斯密森寫了《幻想交響曲》。
是的,愛上一個人,為她寫一首曲子,再安排她來看。
這就是浪漫主義代表伯遼茲的表白方式。
他如此說道:“一個年輕音樂家,具有病態(tài)的敏感和熾熱的想象力,在一陣失戀的絕望心情下抽鴉片自殺。藥力太弱未能致命,他陷入昏睡與幻景中,他的感覺、情感與記憶在他生病的腦子里變成了音樂形象和思想。他的情人對他而言,成了一首時時縈繞在他身邊的主題?!?/p>
這就是他的意圖:他為她動情;他為她自盡,未遂,寫出了《幻想交響曲》。他請她來聽音樂會,用一場為她而寫的演出,來表白自己的愛情。
斯密森感受到了這份情意。她被震驚了。
一年后他們結婚了,兩年后他們有了孩子。到此為止,這像是個動人的故事……不是么?
問題是:眾所周知,柏遼茲可能是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只有德彪西、圣桑、拉威爾能與他相比;但與此同時,他是個浪漫主義者。他、雨果與德拉克洛瓦代表了法國浪漫主義的三巨頭,但浪漫主義的背后,是他極端的夸張,以及對語言敘述的迷戀。
他如此喜愛華麗懸式,以至于他的《配器法》一書被公認為最華麗的音樂著作之一,而他的自傳《回憶錄》可能是最不靠譜的音樂家自傳。
他不能接受莫扎特在哀怨的歌劇劇情里配上歡樂的曲譜;他自己情感泛濫到讓門德爾松一邊承認“柏遼茲是個有教養(yǎng)的可親君子”,一邊哀嘆“他樂曲寫得很糟”;更進一步,“柏遼茲喜歡用音樂講故事”,他喜歡把一切文學素材納入音樂中,他是配樂大師,但同時也設想過450個人的管弦樂團和350人的合唱隊。只要想一想:他會把一個單相思故事搞成帶自殺情節(jié)的交響樂,然后請女主角到場聆聽——這樣浪漫到偏激的性格,會導致怎樣的感情呢?
結果就是:柏遼茲與斯密森的愛情很不完滿。
許多外界傳聞說斯密森肯嫁給柏遼茲,是因為33歲的她也確實過了巔峰期,欠著債,希望有個歸宿。
結婚七年后,他們的感情崩潰了,柏遼茲很浪漫地與瑪麗·蕾西奧交好。斯密森與柏遼茲分居。當然,柏遼茲還很給斯密森面子,始終在經濟上支持著她,忍耐著她晚年的酗酒。
1854年,在他們初次相遇二十七年、結婚二十一年、分居十四年后,斯密森逝世。柏遼茲好好地安葬了她,然后娶了蕾西奧——當然,他的第二次婚姻也不算成功。
時至今日,他為她所寫的《幻想交響曲》,依然是柏遼茲自己,乃至法國音樂史上的杰作之一,雖然許多人都相信,柏遼茲與其在描述斯密森,不如說是在描述自己的想象。
在最后一個樂章的標題里,柏遼茲用華麗的文筆寫道:“他看到自己在女巫的安息日夜會上,一群為他葬禮而來的幽靈將他圍住,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是她來參加地獄的狂歡……她參加了魔鬼的舞蹈……”
他總是想象斯密森給他帶來的美麗愛情是個幻覺,是魔鬼的舞蹈。
然而瓦格納卻在給李斯特的信里,如此討論柏遼茲:“這個不幸的人是多么孤獨。世界令人驚奇地把他引入歧途,使他與自己疏遠,讓他不自覺地自我傷害?!?/p>
也許斯密森從來沒傷害過柏遼茲,一切都是他的浪漫給自己帶來的幻覺。
可是誰知道呢?愛情本來就是一場自我暗示。回到那個著名的浪漫夜晚,即,柏遼茲為斯密森安排的驚喜夜晚,斯密森被震驚了,只能反復說“我希望他忘了我”。
那就是他們感情最輝煌的瞬間,之前之后的一切是非曲折,都仿佛是為那一刻存在的——這就是伯遼茲定義的,終極浪漫。
選自《他們的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