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茶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還擁有廣泛的消費(fèi)人群。無論是政要名人,還是黎民百姓,都有茶的鐘愛者和追隨者。用心品茶滋味長,茶就是一位故友,熨帖于心。
茶有“茗”、“槚”、“荈”幾個別名。據(jù)《爾雅》說,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槚和荈是苦茶。吃茶的風(fēng)氣始于晉代。晉人杜育就寫過一篇《荈賦》,文中對茶大加贊美;到了唐代,吃茶就更為盛行了。
唐代詩人盧仝和陸羽是我國提倡吃茶的名人,昔人甚至尊之為“茶圣”。盧仝曾有一首長歌,謝人寄新茶,其下半首云:“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笨鋸埑圆璧暮锰?,寫得十分有趣;因此“盧仝七碗”,也就成了后人傳誦的佳話。
陸羽字鴻漸,擅文學(xué),嗜茶成癖,著《茶經(jīng)》三篇,原原本本地說出茶之源、茶之法、茶之具,是一個吃茶的專家。宋朝的詩人如蘇東坡、黃山谷、陸放翁等,也都是愛茶的,他們的詩集中有不少歌頌吃茶的作品。
喝茶有俗飲、雅品之分。俗飲是在大眾場合,多人聚而飲之。最初或許只是類似路邊涼棚,供人解解渴而已。南北旅人同坐一桌,飲茶時不免東西南北中的閑談,其間或許談成一筆生意,又或許談成一門親事,又或?qū)|一丁西一點(diǎn)的事湊合談成一個完整不過的民間故事。久之老板便曉得飲茶既如此有助談興,莫如再建造得舒服些,令其舒服著長談。長談便得多飲,多飲自然可多賺。
雅品則可分為兩種,一為文人騷客聚而飲之,飲時必寫詩唱和,共筆作畫,一閑對百忙,真風(fēng)雅不過;另一為獨(dú)人獨(dú)馬,獨(dú)處一地,獨(dú)飲一壺。擇清幽地,就地汲水煮茗。水必活水,茶必好葉,茶具亦必上等品位,講質(zhì)講色講形。倘若條件具備,背靠碧綠之山,面對清澈之水,一張竹幾,一塊石凳,且有幾枝竹或菊相伴左右。茶煮在爐上,水火相戰(zhàn),如聽松濤;斟入杯中,清芬撲鼻。喝茶喝到這地步,也算進(jìn)入佳境了。
所以,品茶也講環(huán)境、心境與情趣。品茶是以人少為佳,方可顯出和美、清高的雅韻來。“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需用心,以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去悟,茶不同,味也不同,猶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dú)一無二且不可復(fù)制的,人生路千萬條,一帆風(fēng)順的,布滿荊棘的或是喜憂參半的,不論哪一條,都有自己獨(dú)特的色彩。
品一壺好茶,就像品人生一樣,苦中有香,香里帶甜,茶剛?cè)肟谙仁强嗟?,苦去而甜來。人生就像一杯茶,如茶一般多了些苦澀,多了些甘甜,留下了讓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閑暇時刻,三兩好友,煮一壺清茶,沐浴陽光或倚樓聽雨,都別有滋味。
編輯/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