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莉萍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7-0142-01
從2000年課堂改革到2011年《數學課程標準》的落實,廣大教師的課堂又回歸到原點上,“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式”教學最后都回到“灌輸式”教學上,課堂停留在教師的“教”上,怎么能徹底改變教師觀念,繼續(xù)深化課堂改革,落實新課標呢?筆者作為一名教研員,一直走在摸索的路上。
1.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預習與傳統預習是有很大的區(qū)別
傳統預習只是布置學生預習第幾頁第幾課,沒有提出目標內容,沒有指導,不方便學生操作,沒有檢查反饋,課堂教學與預習沒有關聯,最后學生不作為。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預習,老師設計了預習單,在課前布置預習并發(fā)放預習單,讓學生有具體的預習目標,有操作方法的提示引導,這樣學生經過預習,喚醒了與新課知識有關聯的知識經驗,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活動,為新課知識的形成有了一定的體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有效的預習準備。
比如《百分數的認識》一課知識點:(1)通過具體實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2)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與區(qū)別;為了讓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理解更深入,可以這樣設計預習單:(1)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抄寫或貼在下面,并說一說收集的百分數表示什么;(2)讀一讀、寫一寫你收集到的百分數;(3)思考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這樣設計的預習單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搜索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資料,說說這些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課堂教學時,通過學生分享的大量的具體的實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2.預習單的設計體現以生為本,從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經歷活動中,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積累活動經驗
2.1體現趣味性。課標提出,數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數學思考。根據小學生好奇好玩的特性,我們在設計預習單時,通過一些探究活動“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等,或激勵性的語言“我實驗我快樂!”、“試一試,我能行!”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預習中,進行數學的生動、有趣的探究活動。比如,“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預習單,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畫一畫等操作活動,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學生經歷從“體”到“面”的過程,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2.2體現助目標。預習單的設計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因此,老師要深入解讀課標、教材,提煉知識點,并進行整合,簡單的知識要深入挖掘思想方法,復雜的知識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通過預習,經歷體驗,獲得經驗,有助于實現學習目標,突破難點。比如“一個數除以分數”是分數除法的難點,本課滲透數形結合、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通過設計如下預習單,先讓學生在“猜一猜”中感知小明的速度,“想一想”中思考“每份數是多少”、“3份是多少也就是每小時走多少千米”,最后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等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淺顯易懂,并在此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
2.3體現開放性。預習單的設計要有彈性、有留白的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生成更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在預習中會自學、會思考、會探索,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靈性得到舒展,思維碰撞出火花,智慧發(fā)揮到極致,因此,預習單的設計要體現開放性。比如,“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復習課”預習單,第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復習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學生可以用“括號式”、“圖文式”、“網絡式”、“手抄報式”等方法,掌握其特點,構建表面積和體積知識系統;第二部分“好題推薦”,既調動學生的興趣又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權、開放性,全向全體,人人參與,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4體現易操作。課標提出: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設計容易操作的有效的預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逐漸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例如“圓的認識”預習單:活動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圓形物體,在大量的素材中,建立圓的表象;活動二,學生通過兩次畫圓,交流對比,體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優(yōu)越性,掌握畫圓的方法;活動三,放手讓學生活動,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方法,建立清晰的表象,探究圓的各種特征。
3.預習單的運用可以不拘一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3.1課前運用,稱為“預習單”。學生在課前對新課進行預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學生的活動感悟更到位,生成的資源更豐富,課堂交流更互動、更精彩。
3.2課中運用,稱為“學習單”。通過“學習單”,教師能夠更有序地組織課堂探究活動,學生更有效、更準確地達到探究目標。
3.3課后練習,稱為“鞏固單”。學生在學習新知后要及時鞏固,學以致用,同時,教師通過鞏固單的練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好課后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