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芳
昨天恰好聽李敬澤老師分享,關(guān)于《會飲記》的跨文體,李老師說:“我寫作的時候并沒有去考慮文本到底是小說還是散文,或者評論,統(tǒng)統(tǒng)不管,只是很享受寫作時飛翔或者滑翔的感覺。”
我喜歡“飛翔”兩個字,喜歡寫作時的飛翔感,好的小說它“貼著地面飛翔”,也可能是“在邊緣處晃蕩”。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滯重感、荒謬感,有無奈,有心酸,但即便在最卑微的狀態(tài),人性還是存有亮光,呈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飛翔成了一種召喚,一種姿態(tài)。
《銅雀關(guān)》中有兩類人,一類人活得很通透明白,天生異秉,完全摒棄了世俗之眼光而率性游走,享受的是清風(fēng)明月。這類人占極少數(shù)。另一類人活得很辛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活得心力交瘁,雖然工作尚可,但不知道生之樂趣,只能倒頭埋在酒精中,待到酒醒時愈加彷徨無助。從活得辛苦到活得明白,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左左右右,虛虛實實,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終于有一天撥云見日,腋下生風(fēng),輕盈自在,生活也便豁然開朗。
我喜歡在蘇州的大街小巷游走,評彈聲聲,昆曲旖旎,有人在垂柳下喝茶撫琴,有人在焦頭爛額忙著一波又一波的文化項目。熱熱鬧鬧走一個過場,或者真真切切體驗蘇州的風(fēng)流,蘇州百姓在這樣眼波流轉(zhuǎn)的世界生活。
評彈《玉蜻蜓》中有一個經(jīng)典段落,“世間哪個沒娘親?可憐我卻是個伶仃孤苦人。”
有一次它從巷子里飄出來,深深打動了我,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一個女人的形象。她和我差不多年紀(jì),在自我的世界里掙扎、竊喜、彷徨、哀怨,她對日常生活不滿,卻又無法掙脫,在臆想的空間里她得到升騰,轉(zhuǎn)承啟合,風(fēng)行水上。似真似幻。她在邊緣處晃蕩,生活像一張寫滿騙術(shù)的紙,又像一個搖擺不定的秋千,它的盡頭到底有什么?誰也無法說清楚。在全民娛樂的時代,較真反而成了可笑。
我在虛構(gòu)的文字里開始騰挪跌宕,在模糊的多義的不確定性里,我企圖找到這個女性在現(xiàn)實世界的出口。幸好,在互相磨合中我和她達(dá)到了共識。
八年前,汪政老師對我的作品這樣評價過:“葛芳的作品中,人物總體上并沒有明確的價值訴求,他們面對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模糊不清的欲望,他們需要掙脫生活的束縛,卻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除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放縱和自我作踐,他們不知道還要干什么。”
借著小說的文本,多年來,我喜歡沉溺于不可捉摸的邊緣處晃蕩,張開雙臂,做著飛翔的姿勢眺望遠(yuǎ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