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劃統(tǒng)_籌 羅元廷 執(zhí)_行 本刊編輯部 視_覺 王東惠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依山而居,一花一木各應其時,一窗一閣各歸其所,美好的山間生活成了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一二泓碧水
撰文_西貝同學攝影_凱叔JK
北緯30°線橫貫整個中國大陸腹地,由西向東穿越西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幾大省區(qū),整個地帶大山大川廣布、物產(chǎn)人文薈萃。而在這條線上擁有太多的美麗景色讓人慕名而神往。
“北緯30°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痹谶@條神秘的緯度線上,有一座叫恩施的城市。恩施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其中以土家族最為突出,如果你行走在恩施的土地上,那么便隨處都可見土家文化的蹤影,吊腳樓,摔碗酒,哭嫁歌……令人目不暇接?;ヂ?lián)網(wǎng)時代,因為各種社交平臺,恩施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他們流連于恩施春日里的碧波倒影、夏日里的清涼凝翠、秋日里的漫山紅葉和冬日里的煙火氣。一年四季,恩施每時每刻都在給著人們驚喜,使得人們不舍得離開,從而追隨著時光的腳步,致使多數(shù)的游客流連忘返,甚至吸引了一部分的游人在恩施安家落戶。
位于恩施東南部的鶴峰縣,是一座擁有土家文化底蘊與絕美人間風景的山城,這里藏著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的夢幻之地——鶴峰縣屏山躲避峽峽谷。因鶴峰縣目前還屬于一個“五無”縣,所謂“五無”指的是無高速、無國道、無鐵路、無機場、無航運,所以尚未有過多的外界干擾,基本屬于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堪稱世外古桃源。
屏山躲避峽,因為一張圖片,而聞名于世界,其位于鶴峰縣城東去約10 公里,因山頂平曠、山側(cè)屏立而得名。歷代土司王均把爵府建于屏山。今尚存許多土司爵府遺址。 屏山之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環(huán)繞,有阡陌古道曲徑通幽;屏山四周峭壁懸空,猶如航行于武陵群山之波的孤島。清澈見底的溪水上幾只木船靜靜地浮在上面,夢幻般的場景讓我身心蕩漾,仿佛置身于太空,讓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空,這就是屏山躲避峽的魅力,更是大自然所饋贈的神奇。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這里身體和靈魂仿佛都找到了歸宿,這是一趟探秘之行,更是一趟治愈之行。
路上聽當?shù)厝苏f,在鶴峰還藏著一個擁有400 多年歷史的原始古村落,而我作為一個資深的旅游人,怎么能錯過,決心要前去一探究竟。曲折蜿蜒,走掛壁公路,穿越幽幽隧洞,我們乘坐小木船經(jīng)堤壩而至,終于來到了這個古村落——槽門寨子。一條清溪從山谷中流過,數(shù)十棟保存完好的吊腳木樓,屋連屋“抱團”和“掛”在山坡上,在屋的對面是一片野生的荒茶園,縱觀全景,猶如一幅絕美的畫卷呈現(xiàn)在眼前。
剛剛進村,就聽到美妙的歌聲,難道他們是在歡迎我的到來嗎?當看到村里行人的時候,我知道我想多了,這讓我格外吃驚,因為這里的人還保留著穿土家布扣對襟、大件衣的習慣,村里男女老少都會唱山歌,據(jù)說如果是寨子里來了客人就會用唱山歌的方式來歡迎客人們的到來,而他們顯然不知道我的到來,剛剛聽到的只是他們在山坡上日常勞作時用唱山歌來交流對話的方式,這邊唱來那邊和,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還是我們摩天高樓大廈接踵的21 世紀嗎?這里只有小橋流水,河里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樹上的鳥兒盡情地叫著,山歌聲聲環(huán)繞著,溪流與瀑布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這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凈土,容不得半點褻瀆。質(zhì)樸、清亮的山歌聲飽含了槽門古寨人誠懇待客的熱情與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
告別古寨,我們來到了處于鶴峰的另一處圣地——董家河。剛剛進入董家河,遠遠望去,就看到了橫亙于河面的土家風雨橋,似彩虹臥波。河旁三三兩兩深植于水中的老樹,新綠滿枝,這分明就是栽在水中的盆景,水中有樹,樹中有水的獨特景觀,令人感嘆董家河自然造化的神奇。
當你靜下心來看看兩岸的樹木,它們仿佛是被最優(yōu)秀的園藝師雕琢過,似龜,似恐龍,似對鏡梳妝的美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姿態(tài)。伴著山間飛瀑或煙雨蒙蒙里的田園村舍,讓人流連忘返。
而這里我們所看到的還只是董家河的一角,它的美遠不止于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這一點,如果只是這樣,那就太無趣了。而它還有著比世界最著名的南斯拉夫的六重“坡立谷”還要多三重的“坡立谷”,全稱九重坡立谷,即由九個各不相同的單個坡立谷組合而成的坡立谷群,因為這樣的地形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美麗風景。
藍天白云,小草碧綠,溪水緩緩流淌,小樹倒映水中,踱步其中,讓你“寸步難行”。這一刻沒有鋼筋水泥的困擾,只有你在詩意中穿行,忘乎自我,格外的空靈。它猶如一位豐姿綽約的絕色佳人,拖曳著長長的綠色裙幅,輕歌曼舞在鶴峰群山之中,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畫。
這座“慢”生活的小城,它沒有消磨時間的溫柔海灘,沒有瘋狂血拼的豪華商場,有的只是近乎于凝固的時間和讓人心情無比舒爽的安靜。無論你何時來,這里總有獨特的魅力,讓你想要留下,一次次離開又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山城鶴峰,它依舊在原地等你。
三四碗茶飯
撰文/攝影_蔣瞰(署名除外)
杭州出發(fā),1 個多小時車程抵達桐廬,再往西開大約半小時,到達莪山。就算萬眾矚目的杭黃高鐵開通,到達桐廬站后,依然要繼續(xù)開車40 多分鐘。山村的好,在于它一定程度上與世隔絕。如果在過去,可能代表著落后,如今卻成了體驗生活的籌碼。
莪山是畬鄉(xiāng)。畬,字意為刀耕火種。畬族是一個大分散、小聚居民族,散居的這個特點在莪山也很明顯,村子零星散落在群山丘陵之間。
春天采茶看梯田上油菜花開遍,夏天沿著溪流吃高山冰鎮(zhèn)西瓜,秋天收稻谷看柿子紅了一派豐收,冬天圍著壁爐喝著小酒看窗外白雪皚皚……這本是村里人習以為常的一年四季,他們也許從沒想過,自己擁有的是一件奢侈品。
2013年,學旅游又開大卡車后來自學設(shè)計、江湖人稱六爺因工作需要和合伙人來到莪山新豐民族村,為當?shù)刈龉糯迓涓慕?。新豐民族村是一個僅有38 戶人家的小村莊,和中國大部分鄉(xiāng)村一樣,年輕人外出打工,剩下老人留守。農(nóng)舍破敗,閑置。但在荒蕪面前你不能否認,這依然是一個硬件非常好的村子。
有山。村西有獅子山,海拔918 米,高冠群峰,是桐廬縣中部制高點。有山則靈,是古人說的;負氧離子達每立方厘米數(shù)千個,是現(xiàn)代人的山居要求;有樹?!秮y世佳人》里,陶樂莊園有一棵大樹,斯嘉麗站在樹下期盼明天,離亂中的孩子總是掛念著它。古樹,是歷史,是時間。樹和房屋、自然的關(guān)系,是多年形成的融合,是老百姓數(shù)年居住后才能打磨出的和諧結(jié)構(gòu)。這里有百年以上古樹20 余棵,以楓香、青棡、玉蘭、香樟等為主。還有3 棵紅豆杉,“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 有水。一灣溪水從屋前緩緩流過,雖不及大江大海洶涌寬廣,卻給村子增加了靈動。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小孩子放學回家,托起雙手做碗狀,蹲在溪邊,盛起一瓢直接喝。
六爺喜歡這樣的景象。他想到小時候在老家,用汽車輪胎當皮劃艇,一個夏天能黑好幾度。但誰讓那時候新陳代謝旺盛呢,冬天一捂,又白回來了;他想到和小兄弟們赤膊蹲在地上吃西瓜,井水里冰過的西瓜,一口氣吃半個也不會拉肚子……
而這些回憶,讓他從一個來辦事的人,變成了來“搞事”——租下村里老房子,慢慢改造,起名“秘境”。也不急,改一棟開一棟,從2013年到現(xiàn)在,加起來也只有17 間房,透著的都是山里面不急不慢的精工細活。
因為所有的發(fā)愿都很誠心,就像我們多年前談論回鄉(xiāng)、造房,無非是主人想自己過上并且傳遞給同道中人理想中的山鄉(xiāng)生活,和經(jīng)濟利益、投資回報關(guān)系不大。所以,時隔那么多年,人們還是很愿意去。
住在山里的日子,醒得早,鳥叫、水流、人聲混雜在一起,也不覺得擾人。起來后,到村子后頭的咖啡館來一杯手沖。
咖啡館同時也是六爺好朋友鐘鐘的年輪公園,復古風從咖啡館門口20 世紀的理發(fā)椅開始,延續(xù)到桌上的餐盤。比起城里,山里更容易呼朋喚友。人和人之間,也容易變得更加坦蕩。埃塞俄比亞丹奇曼的豆子,黑巧克力、奶油、柑橘的綜合香味,本身略帶酸味,配上剛烤好的曲奇,時間便這樣在山谷里被拉長,放慢,密度減小,讓人生出空曠之感。
明明剛吃過阿姨燒好的白米粥配榨菜,啃完香甜的大玉米,怎么又吃了起來?不要否認,從生活形式來說,山居更貼近于一種倒退,人類的存在,無非就是好吃懶做。而美好的事情,從來都不分城里城外。內(nèi)心古典,生活現(xiàn)代。我們談隱居,不是避世,誰說到山里來就要粗布麻衣不吃不喝?為什么要到山里來?是因為城市里有負面的東西,但是,不要忘了,城市里也要有美好的事物,比如,濃香的咖啡。我們沒理由切斷這種已成生活一部分的美好。
坐了好一會兒,夏日光影已經(jīng)斜了過來,摸摸肚子,說起身走走。走出咖啡館還不到1 分鐘,路過先鋒書店。這兩年,先鋒書店踐行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志愿,所到之處都偏靜謐小眾,前有碧山,后有陳家鋪。只去過縣城新華書店的當?shù)厝碎_始很好奇這個建筑,他們沒法理解書店怎么可以變成這樣。也不認識建筑師張雷,直接問他:“你覺得這會好看嗎?”很快,他們就適應了,并引以為豪——這就是中國農(nóng)民,他們不是愚昧,只是辛勞。
4000 多冊書,讓先鋒書店成為村里最時尚的“村民大禮堂”,游客要去打卡,長居的人要去工作,當?shù)厝艘セ我蝗ΑN覇柲贻p的店員,6 點鐘關(guān)門后你們做什么,“回去做飯呀”。她輕描淡寫。
如果說這是一個人的山居歲月,那么,帶家人來時又有另一番景象。早晨起來,跟著管家小路舉著相機趕著沾花骨朵兒上的第一滴晨露落下;追著山谷里像畫一樣的鳥兒辨認究竟哪只,是秘境山鄉(xiāng)logo 上的那只——比起識字,這才是真正放飛小孩的心靈。
爬山真的是能提臀,還能挖筍、掘野菜。我們這一代人,一生之中能吃到幾次真正新鮮采摘出來的食材?其中的鮮美,真是不舍得加調(diào)味來破壞。春天的時候,挖筍是山居生活的必備動作,當?shù)厝擞锌諑е詈貌贿^?!安灰獊y挖,好筍先看筍殼!”你得留點心,畢竟,挖到什么你就得吃什么。
油燜筍,重油重糖,燜得金黃透亮,當?shù)匕⒁唐胀ㄔ挷粯藴?,做菜都是一把好手??梢灾该鱽硪粋€腌篤鮮:鮮肉一塊,咸肉一塊,鮮筍數(shù)支,就能燉出一鍋誘人的濃湯來。經(jīng)過春筍含蓄的調(diào)味,讓兩大陣營的大肉肥膩均衡,壯瘦相宜,醇、鮮、香,讓湯輕輕松松就“鮮到令人發(fā)抖”。
山里的生活,總是離不開一個“吃”。吃完后,要是有多,就帶走吧,就像去山里姥姥家做客,吃飽了還要順點回去?!澳萌ダ?,我們天天都能吃到的,你們不一定?!痹绞沁@么說,客人越是不好意思,最后,只能有勞快遞了。
往明面上說,作為客人,他們和這個短暫山居之地的關(guān)系在結(jié)賬那一刻就中止了,所謂“從此往后,各奔前程”。在山里見到的景象會留在記憶中,與眼前困境形成對比,為日后的苦難作儲備。突然有一天,煩躁中的都市人會收到一紙盒山里寄來的春筍,卡片上寫著:“做好了油燜筍等你來,要真沒空,只好自己做咯,希望這些今年的新筍能讓你高興起來?!?/p>
有些東西一年四季、隨時隨地都能吃到,給人依賴感,不見得是好事。
平坦的田疇,秧苗已種下有段日子,青青欲滴。叢叢蕉葉蒼翠繁茂,下幾場雨后與氣溫一同開散枝葉。天空越來越清遠了,矮屋與那一池山泉水更加深邃地安躺在山谷。
夏天來了。晚上坐在秘境的天然泳池邊,背屋面山,夜涼如水,月涼如水,山里的微醺是無聲告白。想到去年感恩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釀蕎麥燒,村子里走一圈,都是酒香,臉皮厚一點,討一口過過癮,下午就開始drunk。沒事,反正不用回去趕PPT。
城里人買酒,村里人釀酒;城里人買肉,村里人殺豬。山居和城市生活要互相比對才能覺察出各自的好。那天有上好的火腿、勁道的豬肉腸、鮮美的南瓜湯;夜里放了煙花,我在池邊放了蓮花燈,許了心愿。山居生活其實是一種歸而不隱的生活方式,我們喜歡莪山,因為隨時可以出塵入世,又能立即轉(zhuǎn)換頻道只關(guān)心瓜果時蔬。
現(xiàn)代人的山居生活有點像“偽命題”,但又是真實存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心愿。離星星近一點,離Wi-Fi 遠一點;離緩慢近一點,離快捷遠一點;離夢想近一點,離庸常遠一點;離自己近一點,離熱鬧遠一點。到山里來,不再只是選擇“別人選擇的東西”,而是建立與人真正的交往。
想和人說話時,走出門,大伙兒都在,喝酒,看星星,手機落房間里;不想跟人打交道時,就在房間露臺上坐著,你會覺得,你的邊界就是這片天空,無限廣闊。
五 六 分 田地
編輯_羅元廷
圖片提供_視覺中國
在湖南新化,有一處神奇的梯田,在8 萬畝廣闊的地域上,它沒有一口水塘,沒有一座水庫,卻年年豐收,五谷豐登。從海拔500 米到海拔1100 米的山地間,400 級梯田如魚鱗密布、層次分明。長達17 公里的盤山公路盤旋于梯田之間,如一條蜿蜒巨龍,掠過無數(shù)美好風光。這里便是紫鵲界梯田,一處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的世外桃源。
紫鵲界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最早為苗瑤兩族祖先開創(chuàng),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瑤山地漁獵文化交融糅合的歷史遺存,憑借神奇獨特的基巖裂隙孔隙水水源,構(gòu)成純天然自流灌溉工程,潺潺流水,四季不絕、久旱不竭、洪澇無憂,堪稱人類最偉大的水田工程。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俗有“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說。
七八朵星云
撰文_波光攝影_堂少(署名除外)
詩人筆下的徽州既濃墨重彩,又彰顯素凈,而徽州之美的代表就是一個個古村落。提起徽州的古村落,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一定是著名的宏村、石潭、八卦村等,而今天我要述說的是一個藏身云端、被譽為“黃山最美的高山村落”——木梨硔,它似一位隱居在山林中的高人,靜靜地與大自然相生相伴,與世無爭。
徽州的古村落大多建造在山腳平地或山凹的平坦處,唯有木梨硔不同,蟄伏在半山腰上。這個古村位于黃山市溪口鎮(zhèn)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是徽州古鎮(zhèn)中海拔最高的村落,距離休寧縣城34 公里,村民50 余戶,近200 人。傳說木梨硔村始建于明末,一家族因事全體遷逃于此山中,過著近乎隱居的日子。全村人姓詹,也許是出于避諱,村民們閉口不談過往,村里也沒有留下更詳細的資料,當年的實情已無從考證。
我們自駕前往木梨硔,上山的道路雖不寬,但修得很平整,過往車輛也不多。到達詹家山后,需要下車步行。竹林里蜿蜒向上的木棧道是通向木梨硔村的唯一通道,近千個原木和石子修建的臺階將木梨硔村與世隔絕,一般步行半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村口。
村莊地形獨特,三面懸空,僅南面與苦竹嶺相連,整個村莊由南向北呈駱駝形狀,一幢幢房屋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呈階梯狀延伸。到了客棧,我們發(fā)現(xiàn)村里的房子與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有所不同。問了客棧老板才明白,因為房子建在半山腰,雖然背靠著山,但另一邊就是懸崖,山上風大雨大,為安全起見,樓與樓之間留有空隙讓風穿過;同時房頂也經(jīng)過了改造,更利于雨水淌下。為解決飲水問題,村民們引山泉入戶,即便生活在山脊,也不會缺水,客棧每天還能洗熱水澡。
近些年游人陸續(xù)進村,為方便觀賞風景,每家客棧都在門前搭建了竹木排陽臺。與別處不同的是,這些陽臺都是相通的,仿若公園里的木棧道,它既是連接鄰里的平臺,也是上山的途經(jīng)之路。站在陽臺上探頭往下看,不由得心驚膽戰(zhàn),陽臺大多建在峭壁之上,那一根根斜撐在石壁上的原木和竹子,承載了我們所有的體重和浪漫。
午飯是在陽臺上吃的。土雞湯、筍子燒咸肉、炒時蔬,大山滋養(yǎng)出的食物,粗糲中帶著質(zhì)樸,一如此間百姓性情的折射。一面欣賞青山綠水,一邊品嘗本色菜肴,呼吸著雨后清新的空氣,不禁感嘆:這隱藏在深閨的小村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仙境吧。
我們是奔著木梨硔的云海來的。為了給攝影愛好者提供方便,村子近年在最佳拍攝位置已經(jīng)搭建了觀景木平臺。我們通過陽臺穿過村莊前去踩點,行走約十分鐘的山路后到達目的地。抬頭望去,頓時眼前一亮,整個村莊盡收眼底,遠處是藍天白云,四面青山環(huán)抱,小村仿佛熟睡的嬰兒,靜靜地躺在群山懷抱中,讓人生出無限憐愛。山上天氣變幻莫測,臨近傍晚時天氣漸漸晴好,朵朵白云飄浮在山巒之間,宛如仙人在宮中飄搖漫步……太陽很快隱去,由于云層較厚,沒有出現(xiàn)理想中的晚霞,但山峰被重重橙色云朵包圍,又是另一番景色,正是“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爻烫ぶ唏g幽靜的小徑,我們談論著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仿佛遠去的悠悠歲月就在昨天。
歲月遠去了,但生活還要繼續(xù)。村里留守的以中年人居多,也是主要的勞動力,他們靠山吃山,自給自足,以飼養(yǎng)、種植和客棧收入為主。養(yǎng)雞、種菜、采茶、劈竹、料理客棧,他們快樂地奔忙,完美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雖然辛勞,但他們臉上并未顯現(xiàn)出焦躁與不安,更多的是坦然。俗話說“萬象由心生,喜怒由心定”,只有經(jīng)歷了內(nèi)心的滿足與快樂,才能流露出這般的愜意與安然。這種安然也多出現(xiàn)在村里的老人臉上。
與中年人的留守不同,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選擇走出去。我們所住的客棧老板的兒子選擇了縣城,在那里開了一家小飯館,生意不錯,已經(jīng)買了房子和車子,父母這邊生意忙時他會過來幫忙照應。但是這種狀況近來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近年隨著木梨硔名聲遠播,客棧生意越來越好,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一些年輕人選擇留下創(chuàng)業(yè),還有的出去后重新回歸村莊。我們邊走邊逛,發(fā)現(xiàn)一個長相斯文的年輕人正在搭建陽臺,就找話題和他聊了一會。小伙子是個陽光男孩,目光澄澈,談吐不俗,話語間流露出滿滿的自信和期盼。他家現(xiàn)有五間客房,旅游旺季時已不能滿足需求,正在擴建呢。聊天中,他坦率地說:“現(xiàn)在客棧收入不錯,留下來創(chuàng)業(yè)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一定非要出去,我已經(jīng)決定留下不走了,這樣也能照顧和陪伴父母。”他家門口擺放了很多造型奇特的樹根,主要用于出售,墻上掛滿了玉米棒子,上面還插著一面小紅旗,非常顯眼,我看著喜歡,忍不住拍了一張。
晚飯依然在陽臺上吃的。飯后直到月亮緩緩升起,感覺陣陣涼意才進了屋。老板人很爽快,也很健談,大家一起坐在堂屋,嗑著瓜子,聊著天,像串門走親戚。據(jù)他介紹,木里硔的美最早是被一位上山家訪的老師發(fā)現(xiàn)的,傳出去后,村子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并吸引了大批攝影師前來拍攝;后來在某次攝影賽事上,以木梨硔為主題拍攝的風光片榮獲了一等獎,從此更是名聲大噪。藏在深閨人不識的木梨硔就這樣被更多人看見。游人多了,村民收入提高了,也有了余錢來改善村里的環(huán)境和修建一些公共設(shè)施。我們上山走的木臺階就是村民們出資修建的,且每年還要進行相應的維護。
木梨硔是一個“最接近云端的村莊”,由于海拔較高,村里有云霧的日子全年近百天,實屬罕見。如果當天下雨,第二天晴天,就必然能遇到云海和霧海,客棧老板說明天的云霧一定很美。我們也是看好了天氣預報才出發(fā)的,聽了他的話,更是滿心歡喜。第二天一覺醒來,天已蒙蒙亮,于是趕緊穿衣背裝備,一出門只見白茫茫的一片,整個村莊仿佛被沙幕籠罩。一路快步趕到拍攝點,放眼望去不由得低聲驚嘆:太美了!遠處山巒朦朧,被云海簇擁著,近處芳草青碧,翠林重重,而裹著薄霧的村莊時隱時現(xiàn),在云霧的縹緲中,仿佛一艘輕盈的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方。此情此景讓我想起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只是情景相同,心情卻有所不同,少了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的情緒,多了欣賞與憧憬的情愫。
太陽慢慢升起,陽光投射到村莊,房屋的墻壁在霞光下泛著金色,給古樸的村莊增添了些許華麗的色彩,在白色云霧的襯托下更加悅目娛心。拍攝完成后,我們又轉(zhuǎn)到村莊慢慢品味,此時迷霧還未散去,踩著坎坷的石板路,隨處可見磚縫里倔強生長的青苔和花草,那披著晨霧朦朧的美帶著神秘的味道。村民們都已起床,有的在田間勞作,有的用溪水洗衣,有的在陽臺做飯。太陽高高升起,抬眼望去,那一排排搭建的曬臺上,掛滿了干菜、紅薯、豆角、南瓜、火腿、腌肉,一派豐衣足食的光景。
停停走走,迎著山風,聽著鳥語,腳步也變得輕盈。感受著山里人的簡單和淳樸,體味著他們的快樂和夢想,浮躁離我而去,我似乎也快樂起來,柔軟起來,只感覺塵世很遠,天空很近。歲月遺忘多少事,但生活從不虧待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就像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收獲希望,就像雨后的天空總是變得澄澈,而太陽照常升起。
九 十 枝 傲竹
撰文/攝影_望秋嘆(署名除外)
廣陵琴派傳承人唐乃揚自己作曲的《南山煙雨》,空明而通透,將南山之美景、風雨之雅韻、主人之閑情現(xiàn)于卷軸之中。而這里的南山,就是位于溧陽的南山竹海。
如果“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給大家固有的印象,那“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則是另一個層面的江南。江南自古不缺風景,卻以小橋流水為多,婉約之中少了幾分氣節(jié)。而身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則是江南美景的最好補充。大門口折扇上“南山竹?!彼膫€字為鄭板橋所題,蘇軾那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可見竹子在其生命和創(chuàng)作生涯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走進南山竹海的大門,雨已經(jīng)停了。穿過一片竹林棧道,站在靜湖邊的大壩上,你才真正明白何為竹海。兩側(cè)山巒之上,成片成片的都是翠綠的竹子。看過了很多的山水風光,第一次看竹海的風光,和普通的長滿樹木的山林相比,雖然都是滿眼的綠色非常舒服,然而竹海山林,貌似多了一份清新之意,整齊的萬畝竹海,更多了一份氣質(zhì)在里面。
南山竹海的美,不只在這萬畝翠竹,更在一汪清水的靜湖之中。靜湖,湖面平靜如是,當然也有稱呼為鏡湖,湖面如鏡,倒影清晰可見,一虛一實之間,仿佛幻境。夾雜在兩山的山谷之中,狹長形猶如絲帶,湖面平靜,水中倒影,雖無波瀾,卻是碧綠清透。
看著空中俯視的場景,我更愿意稱之為鏡湖,深藍色的湖面鑲嵌在翠綠的竹海與山巒之中,湖面是鏡,山巒則是它的鑲邊。靜湖翠影,由此得名。霧靄初升,那淡霧如玉帶纏繞湖對面的山腰,站在湖的此岸望彼岸山上的竹林,竟是如此濕潤繁茂,沾了霧氣而分外飽滿立體,猶如一顆顆小松果。此時若再有一兩艘竹筏行駛而過,湖面的平靜瞬間被打破,一排排波浪從船尾向兩岸拍去,如山水畫般秀美。
伴隨著悠揚的笛聲,一位頭戴輕紗,一身淡紫色長裙的古裝美女站在竹筏之上,迎著春風而來。整個畫面讓人穿越到了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也不知這美女是何門何派。
沿著山路,我們乘坐著小火車,一路翠竹環(huán)繞到了半山腰的壽星廣場。
取“壽比南山”之意,中國第一壽星“南山壽翁”的塑像早已成為南山竹海的標志。憨態(tài)可掬的老壽翁正對著枝葉起伏的竹海,如此清新優(yōu)雅的環(huán)境讓它喜笑顏開。壽翁后面的照壁上,寫著68 種不同字體的壽字,據(jù)說整座山上有100 多種壽字,南山竹海地區(qū)的確是一個長壽村,長壽老人眾多,或許這都得益于這里純潔的自然生態(tài)。
此時若想去吳越“弟”一峰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可以選擇乘坐纜車而上。而如果想去“一雞鳴三省”的雞鳴村,則可以選擇左邊的地面纜車。
纜車廂體五顏六色,與翠綠的高山相比,仿佛孩童的玩具般。但真正坐上去,又另是一番感受。翠竹在下,郁郁蔥蔥,蔓延翠綠;藍天在上,晴空萬里,通徹無比,相比大城市的高樓林立和不是那么清新的空氣,這里真可稱得上是人間仙境。
吳越“弟”一峰,海拔508 米,之所以是弟,而不是第,說法很多。一說是因為這個高度在吳越眾多高山中并不是最高的,也有一說是南山竹子多,“第”的竹字頭就沒有必要存在了。無論哪種說法,都只為吸引眼球提高游客游興,或可贊之為文化的機智。
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下,眼前的竹海風光呈現(xiàn)著深綠、淺綠、墨綠、嫩綠,所有能想到和想不到的綠色,讓人應接不暇,宛若行走在印象派畫家的筆下,各色的綠融合得完美而透徹,似遠似近,若明若暗,倩影佳趣。不可居無竹,對于居住在水泥森林中的人們,能夠抽時間來此偷得浮生半日閑,想必也是一種雅致。
走進雞鳴村,仿佛走進了一個世外桃源。雞鳴村因附近山頭上有一塊巨石,風吹過石縫時會發(fā)出如雞鳴般的聲音而得名。處于江、浙、皖三省交匯之處,故而又有“一雞鳴三省”之說。
行走在沿山而建的石板路上,細雨拍打著青石板,兩邊的店鋪也在清晨的微風中開始了一天的售賣。推著石磨,感受石塊與石塊間碾磨的阻力,這是最原始的豆?jié){研磨機。聞著豆腐的香味,來一碗豆?jié){,幾片炸豆腐,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在這山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竹子。如果你想給親朋好友帶上點土特產(chǎn),這琳瑯滿目的竹制品絕對是首選。不管是精美的竹雕壽星,還是竹制的扇子,都是大自然與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但是,最吸引我們的,還是那童年的回憶——竹蜻蜓。已經(jīng)好久沒見過真正的竹子做的竹蜻蜓了,現(xiàn)在大多是塑料的。將竹蜻蜓的桿子放在手心,然后使勁一搓,竹蜻蜓在螺旋槳的旋轉(zhuǎn)下往上方飛去,恍惚間又回到了童年,那無憂無慮的時代。只是不知道,將它戴在頭上,能不能像哆啦A 夢一樣飛起來,這樣以后出門旅行,少去了趕高鐵、等航班的麻煩。
順路,這是很多男生追女生的借口,也是很多人職場上想走的高升之路,原本以為只存在于虛幻之中,誰知這大山深處真有條名叫“順路”的路。順路自然要順著走,誰知在轉(zhuǎn)角處就遇見了戴望舒筆下如丁香般的姑娘。天空中飄著小雨,雖然沒有油紙傘,但她一身清雅的民國服裝和嬌美的面容還是讓人思緒萬千。
就在你的目光追隨著姑娘走向村子深處的時候,一陣鑼鼓聲打斷了你的思緒。在轉(zhuǎn)角處,驚現(xiàn)一座戲臺,此時已圍滿了人。快步上前,原來這里即將上演的是精彩的舞獅表演。在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古代,這大山深處,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項目,于是舞獅成為了大家所熱衷的娛樂項目。伴隨著激昂的歌曲,一黃一黑兩只獅子在舞臺前上下翻飛?;驓g騰跳躍,或假裝小憩,時不時地還去嚇唬下周邊的觀眾,好不熱鬧。
大山之中,竹林深處,竟有如此熱鬧的山村,如果能在此住上幾日,想必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