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他出生于無錫,少年時寡言、執(zhí)著,他一個人出門討生活,做學徒,干苦力,直到全國解放。他沒文化??此淖制D難的“日記”,他一生記憶的最亮點,其實是當兵的3年,他一生所獲的最大榮耀是一個大紅的三等功。
1956年,他進了蘭州玉門油礦。老同事對他的記憶只有4個字:“太能吃苦。”1974年,他進入安慶石化工程大隊,老工友的評說只有3個字:“太簡樸?!比粽f事跡,就只有1981年,他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結果是,他堅決不肯接受,原因不明。
也就是從1981年起,他沾上了一件事情。他不是黨員,甚至連知名群眾也算不上,有許多事他從來沾不上邊。比如有地方遭災,他很想幫一把,不好意思,他全部家底只有20元,太少,又很想幫,就匿名將20元捐了出去。事后他知道了,那次捐款的人很多,有的人捐的很多,他有些慚愧。電視上,他看到災民、特別是孩子們感恩的小臉,那一張張掛滿淚也掛滿笑的可愛的小臉,他流淚了。
他在有許多錯別字、表意不清的“日記”里,寫過那天的感想,準確意思是:一個男人,活在這個世上,不能幫窮扶弱,太失敗。許多人都有一個改變一生的特殊路口,從這個路口往前走,成了偉人,成了強人。許惠春50歲,也有了這么一個路口,他要幫窮。可是,他本人就是一個窮人,一月幾百元錢,上有老下有小,怎么辦?他的決定是壯烈的,也是不為人知的,就一個字:省。
本來就太簡樸的他,怎么省?他有辦法,除了少吃點、絕不買衣服、太想吃肉時撿骨頭熬湯、頂住家人的怨氣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技“取零法”,就是在必須花錢時,把零頭省下來。比如,買菜一元三角,就只要一元的,三角的菜再退掉,攤主不滿就給人家賠點笑。
拼命再拼命,省下了錢,也才是他想做的事情的一半。還有一半,就是想辦法把錢捐出去幫窮。這也不容易,要捐給真正需要的窮人,要捐給真正可信的組織,更重要的是必須不讓人知道,才能保證一直省錢、一直捐下去。很難,但他也算做到了。
從1981年起,他開始悄悄捐款,對個人,對組織,匿名、化名,從50元到10000元。誰家有災,遠方近處,哪里有難,四面八方,只要他聽到看到,只要他身上已經(jīng)有省下來的錢,超過50元就一定伸出援手。他1992年退休以后,“主業(yè)”就是省錢捐款這件事了。
捐的次數(shù)太多,匿名太離奇,38年來,也曾引起過方方面面的驚動,從安慶石化黨委到來自各地的受款人和受款單位,從眾口到新聞媒體,反復查找一個叫“李記”的人,但捐款地址全是假的,查了38年無果。
他2019年3月20日去世,他的家人才明白了一件事: 他最后一次住院,已經(jīng)感覺是最后一次了,曾拼命想回家一次,沒能做到;直到死后幾個月,家人才發(fā)現(xiàn)了他藏了很久的一樣東西,“李記”捐款單,共27張,10萬元。原來,他是想回家銷毀這東西。
38年,他苦苦做到了一件事:幫窮,捐了27次款,共10萬元。這件事,有多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到,更有多少人根本不屑去做,太零碎了,也太少了。但許惠春就悄悄做了,做了,就有善良的一生。
(編輯/張金余)